在湛江市徐聞縣北莉小學,校園硬底化改造工程解決了每逢大雨該校師生只能卷褲腿涉水而行的難題。圖為北莉小學課堂上,孩子們在認真聽課。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攝
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張崇新正踏實地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
“從梅州市五華縣安流鎮文葵村考進大學,政府多年的資助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張崇新考上大學后,家中的變故導致生活一度窘困,但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扶下,他得以專注學術。
“謝謝大家的幫助,我又能繼續讀書了!”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鄒陽德真小學學生小鴻因患重度脊柱側彎,無法站立和行走,幾十萬元的手術費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在政策和學校的幫助下,小鴻克服困難重返校園,成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
自脫貧攻堅戰開展以來,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和實驗區,長期聚焦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一盤棋”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重點加強教育扶貧工作,堅決不讓一所學校、一個孩子掉隊。
22億元
鄉村學校舊貌換新顏
“這3年,宿舍的熱水系統完善了,球場安裝了夜燈,校園越來越美了。”走進韶關市南雄市黃坑中學,昔日兩棟危樓變成現代化綜合樓。站在樓上向南望去,10名小球員正在標準足球場上進行訓練。從幾年前面臨學生流失,到如今奮力打造粵北農村現代化特色學校,黃坑中學從教育扶貧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而在湛江市徐聞縣和安鎮北莉小學,校園硬底化改造工程竣工,解決了每逢大雨師生只能卷褲腿涉水而行的難題。
從2018年起,省財政連續3年共投入22億元用于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公辦寄宿制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提高到每生每年350元,直擊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難點痛點。
完善硬件設施的同時,幫助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同樣重要。
“現在,學校體育、生物、美術老師都配齊了,師資結構更合理了。”梅州市五華縣雙華中學校長胡劍輝說,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保障了城鄉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
此外,廣東推行“上崗退費”政策為農村中小學補充合格教師。2018年10月起正式上調退費標準,研究生每人每年1.2萬元,退費5年;本專科生每人每年8000元,其中藝術類(音樂、美術、舞蹈)、特殊教育專業每人每年1.2萬元,本科、專科分別退費4年、3年,至今為農村學校補充5萬名合格教師。
163.9萬人次
建檔立卡學生獲56.3億元補助
“助學貸款不僅是經濟上的優惠,更是精神上的鼓舞。”嶺南師范學院2017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潘小紅是建檔立卡學生,她獲得國家助學貸款得以順利上學。現在,她利用暑假在資助中心擔任志愿者,為更多學子宣傳資助政策,傳遞愛心。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
廣東積極構建立體資助體系,在精準資助建檔立卡學生、國家助學貸款等政策的實施上效果顯著,為貧困學生織起一張又大又密的助學網絡。
13年來,省教育廳與國家開發銀行廣東分行合作已累計發放國家助學貸款55.95億元,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88萬人次。僅2016年秋季學期至2020年春季學期,廣東共補助建檔立卡學生163.9萬人次,發放補助資金56.3億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全省大中小學實施網上教學,但網絡支持和電子設備成為很多家庭困難孩子學習的“攔路虎”。
一場暖心的紓困助力,確保了學生不因貧困而掉隊:省教育廳聯合扶貧、廣電、通信、郵政等多個部門,3天時間籌措近萬臺平板電腦。3月2日線上教學開始前,在全省2277個省定貧困村中,共有9262名建檔立卡的初三、高三學生拿到平板電腦,順利上網課,并為全省中小學教師和學生免費辦理提升寬帶業務,建檔立卡學生每人每月免費獲贈30G流量包。
110萬人
粵東西北職教學子脫貧
“我們正在培養粵菜師傅‘新苗’,一個學生找到出路,就是為一個家庭找到出路。”在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30多名來自粵東西北地區的少年正在廚房里忙碌,端出了一碟碟正宗粵菜,展示他們3個月來粵菜技藝培訓的成果。
廣東是全國職業教育規模最大的省份,通過開展“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造血式精準扶貧,幫助貧困學子學一技之長,闖一番事業。
從2008年起,廣東省屬和珠三角中等職業學校每年安排不少于30%的招生指標,專門招收粵東西北地區學生尤其是農村家庭學生就讀,每年安排招生計劃近10萬人,畢業后優先推薦至珠三角地區就業。
這一舉措,一方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范圍,加快了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程;另一方面有效轉移帶技能的農村新增勞動力,加快粵東西北農村地區脫貧致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至今,廣東已實現“轉移招生”約110萬人,大部分畢業生留在珠三角地區就業。
職業教育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教育,幫扶貧困地區職校建設也是扶貧工作重要舉措。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對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對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等展開精準對口教育幫扶,取得了顯著的幫扶成果。
一線案例
“我將常懷感恩之心,
以奉獻社會為終身追求”
“幸運、感恩!政府了解我的情況之后,給我發放助學金、免除我的學費,讓我可以繼續學業。”羅定市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張秀林家中有五口人,僅靠父親一人務農維持生計。如今,她不僅依靠各項資助資金完成了學業,還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在廣州站穩了腳跟。
多年來,廣東教育系統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任務要求,堅持實施扶志向、扶學業、扶生活教育“三扶”工作,為貧困學子點亮未來路。
扶貧必扶智,廣東全面立體資助貧困學子的感人故事正在持續上演。
“每逢寒暑假,我的孩子就去打工,進喇叭廠做流水線工、到小餐館當服務生……”梅州市豐順縣豐順中學的老師在家訪時了解到,該校學生小婷為了攢學費,在假期里每天打工10小時。因為家庭經濟拮據,她曾數度產生退學的念頭。
經學校上報被認定為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學生后,小婷申請到了國家助學金與營養補助金,學習、生活支出得到了基本保障。自此,小婷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為大學夢而努力學習。
“學習是我唯一的出路,有了扶貧工作組的鼓勵和支持,農村孩子也可以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梁朝森2020年高考考了629分,是肇慶市封開縣高考理科總分第一名。據悉,梁朝森家是建檔立卡低保戶,政府部門通過教育補助、低保政策、產業幫扶等脫貧攻堅的工作措施,消除了梁朝森對學費問題的擔憂。
而在梅州市平遠縣,拼勁十足的女孩劉惠在父親病故、家庭經濟困難的重壓下,考出了全省文科第71名的好成績,被復旦大學社會科學試驗班錄取。她用知識改變命運,從小村莊走進繁華大都市上海。
“我的一路成長,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界保駕護航。”劉惠向未來許了一個承諾,她將不辜負期望,常懷感恩之心,在更高的平臺上搏擊長空,自己受助于社會,當以奉獻社會為終身追求。
在各項有力的資助政策幫扶下,廣東貧困學生在升學求學的道路上少了后顧之憂,“知識改變命運”的崇高理想也紛紛得以實現,并引導他們養成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到期貸款結清率為98.72%,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到期結清率為99.99%,國家助學貸款實現了健康良性運行。
南方日報記者 姚瑤 實習生 劉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