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扶貧辦:廣東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奔向致富路

        穩定貧困戶增收渠道,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法寶”之一。

        記者從省扶貧辦了解到,全省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中,有勞動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底的3980元增長到15148元,增長近4倍;2277個相對貧困村村集體收入從2015年底的13萬元增長到33.5萬元。

        三產融合促增收

        6.3萬個扶貧產業項目,實現年人均產業增收2476元

        走進梅州興寧市多個相對貧困村,可見鴿群在籠里撲騰出陣陣雪白的小浪潮,這是在“陳小鴿”帶動下催生的“興寧鴿”。

        “陳小鴿”是梅州市金綠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下稱“金綠公司”)打造的品牌,如今在梅州已紅紅火火。興寧市扶貧局提供的資料顯示,金綠公司共帶動興寧14個省定貧困村,1933戶貧困戶參與農光(光伏)互補產業、入股分紅和肉鴿養殖增收,2017年到2020年僅入股分紅收入總額就達210.5萬元。

        帶動貧困戶增收的不僅僅是養殖,第二產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舒榮村,村民蘇少芬一邊燒水沏茶,一邊說著村里發放的電動縫紉車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改變,“在家里勞作雖然不比在廠里賺得多,但既能照顧小孩,又能合理安排勞作時間,挺滿意的!

        這種幫助源于汕頭市稅務局和舒榮村探索出“企業+家庭作坊+貧困戶”扶貧路徑,以工廠來料加工的形式,讓有需要的貧困戶足不出戶依靠勞力增收致富。

        三產融合,帶動效果更明顯。清遠市清新區安慶村通過投資建設“興農樂”鄉村旅游綜合體,探索出以旅游景區帶美麗鄉村、以美麗鄉村帶能人、以能人帶貧困戶的旅游扶貧新模式,并圍繞鄉村旅游延伸產業鏈,引導村民建設民宿、農家樂等服務產品,同時發展農產品生產和銷售。

        省扶貧辦提供的數據顯示,廣東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實施扶貧產業項目6.3萬個,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9877名,帶動貧困戶62.8萬人,年人均產業增收2476元。

        增加就業助脫貧

        50.8萬農村貧困勞動力全就業,人均就業增收1.8萬元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

        梅州平遠縣石正鎮馬山村村民凌豪征是一名貧困戶,在接受幫扶之前,他和年近90歲的父親住在破舊的祖屋內,靠種田和打零工度日。

        如今,凌豪征不再到鎮上打零工。他參加了村里組織的農業服務隊,農閑時幫忙打理村里村外眾多梅片樹園。早上9點工作到下午5點,一天可以掙80元。“和打工賺的錢差不多,照顧父親還是家門口的工作方便。”他說。

        在廣東省民族宗教委幫扶的清遠市秤架瑤族鄉秤架村,黃小玉一家以前只能打散工,收入不穩定,生活負擔較重!皠偨佑|時,他們話都不愿多說一句!瘪v村第一書記龔勁松說。

        為此,駐村工作隊通過產業帶動,給黃小玉等人提供就業機會。隨著收入的提升,心里有了底氣,而且就業使得她接觸的人越來越多,黃小玉越來越開朗,笑容常掛臉上。

        在就業扶貧方面,廣東通過實施“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粵菜師傅”三大工程,開發保潔環衛、防疫消毒等公益性崗位1.78多萬個,建成扶貧車間、扶貧工作坊1103個、返鄉孵化基地53家,累計開展技能培訓42.95萬人次;全省50.8萬農村貧困勞動力全部實現就業,其中就地就近就業22.9萬人,人均就業增收1.8萬元。

        應保盡保來兜底

        124.52萬貧困人員參保,城鄉低保標準連續5年提高

        對于一些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即便有產業支撐,對其生活的幫助仍有限。

        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廣東通過兜底——包括房屋改造、醫療保障、低保金和養老金發放、幫扶慰問等,讓困難村民的生活更有保障。

        韶關翁源縣龍仙鎮青云村的周厚仁夫婦是低保戶,兩個女兒已出嫁,家庭住房面積僅有30平方米。經核查,夫妻兩人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

        對于周厚仁的實際情況,東莞市寮步鎮駐村工作隊按有關政策進行了兜底。2018年,駐村工作隊發放危房改造金4萬元,協助重建一所磚混結構的住房,面積58平方米。2019年,駐村工作人員為周厚仁家庭落實低保戶各項生活保障,發放生活保障金,展開“一對一”幫扶慰問活動,落實年滿60周歲的周厚仁及其配偶的基本養老金,并對老人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其家庭年人均支配收入8615元。

        省扶貧辦提供的數據顯示,至今年初,全省符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貧困人員參保124.52萬人,實現了應保盡保。為貧困人員代繳養老保險費350.11萬人次,代繳金額4.55億元。全省城鄉居;A養老金最低標準每人每月170元,較2015年增加70元。

        教育方面,全省共補助建檔立卡學生163.9萬人次,發放補助資金56.3億元。

        廣東還連續5年提高了城鄉低保標準,農村低保最低標準從每人每年40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6384元以上,增長58%。全省44.98萬戶、91.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累計實施農村臨時救助50多萬次。

        全省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也從2016年的每人每月100元、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2020年每人每月175元、每人每月235元,分別增長75%、57%。

        一線案例

        “一片茶葉”帶來的改變

        因殘致貧家庭年收入超10萬元,日子越過越好

        “雙眼幾乎失明,感覺整個世界都是黑暗的!50多歲的梅州市五華縣棉洋鎮綠水村村民李果清,早些年在外務工眼睛受了傷。他通過移植了眼角膜,視力勉強恢復到0.3,“為了治病,我欠下一大筆醫療債”。加上3個孩子的上學等開支,一時壓得李果清喘不過氣來。“2016年我們剛駐村時,他很消沉。”廣州交投集團駐村干部回憶說。

        2016年,李果清在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通過接受廣州交投集團的對口幫扶,種了20多畝茶葉,一年養殖四五批五黑雞,家庭收入超10萬元,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我們發現他一直有種茶葉,只是沒成規模,缺技術指導!睆V州交投集團駐綠水村第一書記廖永淵說。于是,駐村工作隊鼓勵李果清發展茶葉種植,并于2016年底邀請華南農業大學的茶葉種植專家到現場進行指導,還幫助其銷售茶葉。

        “扶貧隊員經常來我家,幫我干活。還帶來了城里的專家,教我種茶技術!崩罟逭f,以前自己不懂得修枝剪葉,茶葉品質不高,聽了專家講解,他才知道,原來自己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他還“委派”妻子廖建丹到茶山務工,學習茶樹種植、撫育技術,“反哺”家里的茶園。

        3畝、5畝、10畝……接下來的幾年里,李果清的茶葉種植規模逐年增加,目前他已種了超20畝的茶葉,“除開人工成本,僅茶葉一項的收入,每年就有五六萬元!崩罟迮牧伺纳砩系哪嗤。

        廣州交投集團也把茶葉當成當地長效扶貧產業發展,由專業的茶樹種植項目方管理,建立覆蓋貧困戶、村集體和村民的收益分配機制。目前,該集團對口幫扶的綠水、竹坑、平安三個村,已完成茶葉種植844.1畝。

        茶葉之外,廣州交投集團還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特點,建立了養雞全產業鏈,集中養殖蛋雞、走地雞、中雞和散養五黑雞。一項扶貧茶產業,一項全產業鏈養雞產業,將竹坑、綠水、平安三個村的利益緊密相連。

        目前全產業鏈養雞場,每年能夠養殖中雞8萬—10萬只,走地雞2萬只,蛋雞7000只,年銷售額約470余萬元。采用“專業集中養殖+農戶散養”模式,集中養殖的中雞雞苗,會分發到貧困戶家中飼養,以提高家庭收入。

        該項目自去年投產以來,李果清已養殖了四批五黑雞,“我只負責養殖,銷售有專業團隊幫忙,每批純收入1500元左右!

        自己有茶場,妻子有工資,兩名小孩有工作……李果清的日子越過越好,脫貧攻堅也讓他完全變了一個人!八F在非常勤快,也很樂觀向上!绷斡罍Y說。

        南方日報記者 黃進

      編輯:任己章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