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評論員:全面對接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動指南”

        方案是最好的謀劃,行動是最好的落實。

        日前,《惠州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印發實施,進一步明確了搶抓“雙區”建設歷史機遇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這份1.2萬余字的方案,是國家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背景下,惠州立足新發展階段,強化責任擔當,主動參與“雙區”建設的動員令和“任務書”,更是惠州以市委、市政府名義頒布的首個專門聚焦深圳都市圈、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動指南”,標志著惠州全面、深度對接深圳的新紀元正式開啟。

        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廣東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獨特優勢所在、重要動力源所在。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僅隔半年之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又發布了《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由此“雙區”利好疊加、“雙區”建設時代的大幕全面開啟。

        今天,面對“雙區”建設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粵港澳大灣區諸市無不鉚足勁爭上游,新一輪區域競爭之激烈前所未有,身處其中不進或慢進都是退。惠州作為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責任感,深度參與“雙區”建設,既是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自覺把地方工作融入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的“惠州擔當”,也是惠州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跑出加速度,實現跨越發展、躋身國內一流城市的必由之路。

        放眼世界三大灣區——紐約、舊金山、東京,每個超級灣區的背后無不站著若干抱團發展的都市圈。深惠原本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經濟相融、文化相通,4月25日公布的《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惠州全域列入深圳都市圈范圍,意味著深惠迎來全面合作、深度合作的嶄新階段。

        事實上,惠州要參與大灣區建設,全面對接深圳就無法也不能回避。對此,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今年2月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強調,要更加自覺地把惠州發展放到全國全省大局中謀劃推進,找準惠州在“雙區”建設中的定位;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和深圳都市圈,深化與港澳廣深等大灣區城市合作。就在20多天前,由惠州主辦的深圳-惠州產業協同創新對接交流會在深圳成功舉行,共有72宗來自大灣區的項目簽約落子惠州,投資總額逾860億元,涉及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當前,惠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強烈歷史自覺和“比學趕超”意識,頻頻加快與深圳對接,搶抓機遇向先進看齊、朝大灣區中心城市靠攏。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方案的起草,方案從醞釀到出爐歷時2個月,期間市委主要領導六易其稿、兩次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草案。方案提出在區域規劃上加強接合,在基礎設施上加快協同,在產業發展上承接輻射,在創新創業上學習借鑒,在城市建設上對標提升,推動實現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交流合作更加廣泛深入,與深圳先行示范區融合發展更加緊密高效,努力把惠州打造成為世界級綠色石化能源基地、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重要板塊、國家級能源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高端綠色農副產品重要供應基地、大灣區宜居宜業宜游的花園品質城市,為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提供重要支撐。方案集中體現了惠州高度的政治自覺,完全符合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雙區”建設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要求,完全吻合廣東省情和惠州實際,對惠州深度參與“雙區”建設,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對接深圳、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具有里程碑式的指導意義。一幅逐鹿世界、競逐一流的壯麗畫卷,正在惠州大地徐徐鋪展。

        謀定而后動,謀定而快動。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開局起步之年,行動方案出臺是擊鼓催征、再踏征程的進軍號令,更是奮楫揚帆、開創未來的全新起點。讓我們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上來,以“國之大者”的強烈擔當搶抓歷史機遇、抓好方案落實,以全面對接深圳、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為突破口,深度參與“雙區”建設,全力確保惠州“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推動惠州在新發展階段乘勢而上、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編輯: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