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行風熱線聚焦高質量教育發展邀四家單位有關負責人與聽眾交流互動
今年全市新增5萬個公辦義務教育學位
我市在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上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職業學院如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集團化辦學是否形式大于內容……5月24日上午10時至12時,惠州綜合廣播《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邀請市教育局、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惠州工程職業學院、廣東省技師學院四家單位有關負責人做客直播室,以“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助力惠州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就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基礎教育優質均衡、職業教育提質增效等話題與聽眾進行交流互動。
教育綜合實力增強,教育惠民成效提升
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俊華介紹,目前,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共1813所,全市在校生共142.09萬人。2022年,全市新增公辦學前教育學位6447個,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7萬個,新增公辦普通高中學位2250個。
劉俊華透露,為進一步滿足群眾對公辦學位的需求,2023年,全市還將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3600個,公辦義務教育學位5萬個。今年,我市新建惠州市實驗中學北校區(白鷺湖),新增432個公辦普通高中學位;新建大亞灣區第一中學(永達校區),本部和永達校區共新增566個公辦普通高中學位;同時加大力度推動民辦學校擴大公辦收費生指標,全市共新增公辦高中學位超過1200個。
“我們的教育惠民更有溫度,出臺實施了惠州落實‘雙減’二十條,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內課后服務;同時,加強多部門聯動執法,深入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目前,全市共有509所義務教育學校提供校內午餐午休服務,占比61.33%,受惠學生約36.83萬人。“我們也重視并抓好家校共育工作,打造‘惠家教’家校共育學習平臺,超過100萬家長在平臺注冊學習。”
30所中職(技工)學校共提供35500個學位
記者了解到,2023年,我市約7.5萬名初三學生報名參加中考,按40%的比例就讀中職(技工)院校,則需要3萬多個的學位。今年我市共有30所中職(技工)院校具備招生資質,其中中職學校22所(含公辦8所),技工院校8所(含公辦3所)。
中職(技工)院校將提供35500個學位,其中公辦中職(技工)院校招錄9750人,民辦中職(技工)院校招錄25750人(含1600個公費生,參照公辦中職收費)。學位供給完全能滿足我市學生就讀中職(技工)院校的需求。
節目中,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惠州工程職業學院、廣東省技師學院三所院校有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專業設置以及如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很多家長和學生對如何選擇專業比較關心,對此,省技師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熊衛國建議大家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擇業傾向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
立足人才需要規劃設置招生專業
三所職業(技工)院校有關負責人在節目中詳細分享了各校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惠州工程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張彥紅介紹,該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對接惠州“2+1”產業布局,開設有應用電子技術等專業,其中工科專業占比超過60%。“而且我們設置有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專業的調整與優化。”
惠州城市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方陽介紹,學院以服務城市發展、對接特色產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學生發展成長為宗旨,面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立足惠州經濟社會發展及“雙區”建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規劃設置招生專業,專業設置主要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高端信息技術產業、人工智能產業、現代服務業與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產業。
省技師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熊衛國介紹,省技師學院目前開設有9大專業集群35個專業,學院以專業特色為導向,與300多家知名企業開展訂單班(冠名班)、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共建校外實習基地、企業技術服務、產學研等各種模式的合作,全面推進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據統計,自辦學以來,該校已為社會培養技能人才7萬多人。
多措并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的確,一個好校長帶著一批優秀的教師,這所學校就會成為一所好學校。一個地方好學校多了,這個地方的教學水平就上去了。”劉俊華介紹,這幾年我市在提升師資水平上做了不少工作。
首先是構建了“正面引導+制度約束”師德培育體系。從2018年起,每逢新學期,各級各類學校舉行集體承諾宣誓活動,凡是新入職我市學校的教職員工都要簽訂承諾書,讓每一名教師都能銘記誓言和職責,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2021年,每所學校成立學校師德師風監督組,出臺《師德師風監督組工作規程》。
其次是創新實施“教育領軍人才”和“頭陣計劃”培養工程,凝聚組織、人社、財政等部門合力,舉辦書記、校長暑期讀書班,實施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頭陣計劃”培養工程,采用“1+N”模式,用3年的時間,培養1080名卓越校(園)長、教師、班主任,為全市教育改革發展打頭陣、做示范、當引領。
此外,我市還全力推動“專編專用”和創新“績效改革”工作。2022年、2023年,市委編委分三次核增了全市中小學事業編制1.5萬多名。在此基礎上,我市還創新開展赴師范院校直招優秀應屆畢業生,實施招聘骨干教師“免筆試”引進機制,近5年,補充了1.5萬多名優秀教師。2022年,全市臨聘教師數量減少了1500多名。
集團化辦學能快速提升學校辦學質量
節目中,有聽眾提出目前我市好幾所中學都掛市一中的牌子,擔心形式大于內容。對此劉俊華表示,集團化辦學是國家和省都在推行的比較快速提升一個地方的教育水平及實現教育均衡化的有效途徑,集團化辦學在許多地方已經通過了有效認證。
劉俊華介紹,我市按照“市級統籌、以縣為主、分步實施”的原則,通過集團化辦學方式帶動相對薄弱學校的發展,不斷擴增優質教育資源,縮小區域間、城鄉間、學校間的差距。我們鼓勵各縣(區)探索多種集團化辦學模式,建議結合當地教育發展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區域內優質學校的帶動引領作用,因地制宜采用適合本地及相關學校集團化發展的辦學模式。我們鼓勵以“直管學校+委托管理學校”為主開展托管型集團化辦學,積極探索聯盟型、合作型等辦學模式。
劉俊華說,市一中在集團化辦學方面探索比較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從最早的幫扶高中學校向義務教育延伸,比如對惠州市第九中學、惠州市田家炳中學、惠州市惠港中學進行了托管。“這種托管是市一中派出校長和部分骨干教師,對托管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方面的全面指導。通過老百姓的口碑和相關數據可以看出,這些學校都取得不錯的效果。”
劉俊華認為集團化辦學并不是形式大于內容,因為集團化辦學采取的是比較快速的方式,能盡快將市一中好的傳統移植到相關學校。
“最近我市也組織了50名縣(區)教育管理人員及校長赴在集團化辦學方面比較好的地方進行學習。”劉俊華透露,接下來市一中還會對一些新學校進行直接托管。
惠州日報記者范文燕 通訊員林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