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后,家長應該這么做……

        “雙減”政策實施后,家庭作業(yè)減少了,周末的學科類補習班不能去了,原本忙碌的孩子一下子多了很多空余時間,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迷茫,這些時間應該安排什么?“雙減”后,家長應該怎么做?

        “雞娃”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家庭和諧

        “沒有周末學科培訓,更考驗家庭教育生態(tài),很多家長很焦慮!苯逃┲鳌⒍壭睦碜稍儙、自主學習踐行分享者李建輝說,“雙減”后,有的家長恨不得把自己逼成老師,見書就想買,拼命找各種學習方法和資源,感覺壓力山大都快喘不過氣。“‘雙減’過后,有的家長更累了,回家還要自己布置作業(yè),準備辭職考教師資格證,老母親親自上陣,擼起袖子自己干!

        李建輝認為,人的焦慮來源于對未知的恐懼和擔心,家長的焦慮來源于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孩子成績和前途命運的恐懼和擔心,“家長們可以問問自己培養(yǎng)孩子的終極目標是什么?相信多數(shù)家長都會回答:‘是讓孩子在離開我們身邊時擁有更多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這個能力跟當下的學習成績關聯(lián)性到底有多大呢?孩子成績好,未來就一定幸福嗎?成績不好,就一定不幸福嗎?”

        李建輝說,家長從終極目標為出發(fā)點,這樣就不會再焦慮孩子成績。他建議家長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經(jīng)營好夫妻關系上,讓自己更幸福,讓家庭更溫暖。因為,在幸福和諧家庭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就算成績不那么理想,長大后的幸福指數(shù),一定不會差到哪里去。“無數(shù)鮮活案例表明,父母的焦慮、恐懼和擔心才是造成這么多孩子心理有問題的根源。

        “雙減”后的生活至少要做三件事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宏艷此前曾公開發(fā)表過意見,說為了不再讓更多的孩子感到無助與流淚,不再讓更多的孩子用生命去吶喊與討伐,家長要拿出決心和勇氣,安排好“雙減”之后的生活,至少必須做三件事。

        第一是運動,有研究表明每天運動1~2小時的學生,成績在班級屬于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別是19.1%和42.7%,不運動的學生屬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別為10.1%和31.2%。研究還發(fā)現(xiàn),體育好的學生朋友人數(shù)更多,更善于溝通。

        第二是玩耍,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能自主安排的時間,不干涉、不限制,讓孩子放開玩,讓孩子的壓力能得到釋放、情緒能得到緩解、自主性能得到提升。

        第三是勞動,眼里有活兒的孩子更善于觀察、善于換位思考,愛勞動的孩子心中有他人,也更有責任心。這些都是孩子在未來發(fā)展中必須具備的品質。

        惠州日報記者范文燕

      編輯:小麗
      分享到:
      分享到:

      查看所有評論網(wǎng)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wǎng)無關。發(fā)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