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市文聯獲悉,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惠州市將打造大型紅色文化漁歌音樂劇《漁家》,預計4月份開始排演,9月底正式公演。
惠東漁歌進景區展演。 惠州日報記者宮曉磊 通訊員葉衍達 攝
惠東漁歌俗稱“后船歌”“鲘船歌”或“城歌”,是流行于我市惠東縣沿海的港口、巽寮、稔山、鹽洲等地的漁村的傳統音樂。2008年6月,惠東漁歌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惠州市第一個國家級“非遺”。
20世紀60年代以來,惠東縣文化部門對惠東漁歌開始收集、挖掘和整理,以漁歌為素材的文藝創作和演出活動也一直在進行。不少文藝創作者從中汲取創作靈感,漁歌成為他們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作為我市首項國家級“非遺”,惠東漁歌在幾代傳承人的共同努力下,漸入“尋常百姓家”的同時,不斷登上大雅之堂,越唱越精彩。從歌到劇,惠東漁歌的傳承發展迎來新突破。
據介紹,由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惠州市文聯、惠東縣委宣傳部、惠州市音樂家協會聯合打造的紅色文化漁歌音樂劇《漁家》,主要講述惠州市漁區一家三代人從海到岸的故事,反映漁家人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的生活變遷,折射出漁家人在黨的領導之下過上幸福生活的縮影。目前,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賴房千已完成劇本創作,正在制定音樂創作與導演方案,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導裘華松擔任導演,預計4月開始排演,9月底正式公演。《漁家》除了男女一號演員由省級歌唱演員擔任外,其余皆由惠州歌舞劇院、惠東平海漁歌藝術團等本土演員演出,以期培養起惠州自己的演員隊伍。
據悉,這是惠州市首次將國家級“非遺”——惠東漁歌搬上音樂劇舞臺,是一次傳承創新發展,將填補漁歌音樂劇創作的空白,并著力打造成具有惠州特色的文藝精品,全力沖擊省級、國家級“五個一工程”獎。
惠州日報記者宮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