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淡水鄭懷昌侄子鄭豪: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淡水老城是惠陽區歷史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在這繁華的老城里,走出了一個個革命志士,他們置個人生死于度外,挺立潮頭。年僅21歲英勇犧牲的原中共兩廣臨時工委書記、香港工委書記鄭懷昌便是其中之一,他也是廣東歷史上犧牲的最年輕的省委書記。

        日前,記者與惠陽區委黨史辦工作人員,跟隨鄭懷昌的侄子、現年78歲的鄭豪,一同走進位于淡水老城的東風社區中東門二巷1-1號的鄭懷昌故居。歷史的硝煙雖已散去,但鐫刻在這座老宅里的革命精神,依然代代相傳。

        

      位于淡水老城東風社區中東門二巷的鄭懷昌故居。

        從小深受進步思想感召,毅然投身革命

        “我大伯從出生到參加革命,在這里度過了10多個春秋。”在這座歷經百年風霜的鄭氏老宅內,透過鄭豪的口述,我們慢慢走進鄭懷昌的革命故事。

        鄭懷昌,1913年出生在惠陽區淡水老城一個商人家庭。家中六姐弟妹,他排行第二,是家中的長子。

        “我大伯走上革命道路,主要是受一個人的影響。”鄭豪介紹,1924年,鄭懷昌的三叔鄭為信從印尼歸國,與潘鼎銘、潘燕修等人組織成立“淡水青年新社”。該社辦起青年新社小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此時的鄭懷昌入讀該學校,成為鄭為信的忠實“粉絲”,并經常到社內書店閱讀進步書籍,深受進步思想感召。

        1925年,東征軍攻占淡水城,東征軍高漲的士氣和革命宣傳,給少年鄭懷昌以深刻的影響,點燃了他的革命火種。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在白色恐怖之下,鄭懷昌毅然選擇投身革命。他與淡水工會的負責人鄧錫善經常到淡水鎮郊外的上、下土湖活動,晚上常常利用放紙鳶的方式把傳單散到城外,傳播革命思想。

        1929年,中共東江特委派魏挺群任共青團惠陽縣委書記兼淡水區委書記,鄭懷昌任共青團惠陽縣委宣傳委員;1931年鄭懷昌加入中國共產黨,兼任共青團惠陽淡水區委書記、中共紫河特區特派員;1932年任共青團惠陽縣委書記。

        結婚不足一周繼續參與革命斗爭,犧牲時年僅21歲

        1932年12月,中共兩廣工委書記、組織部長等20多人被捕,多人被殺害。中共兩廣工委遭破壞后,1933年成立中共兩廣臨時工委。

        “為了革命事業,大伯毫不猶豫地舍棄了個人利益。”鄭豪說,一心為革命事業奔波的鄭懷昌在1934年春節后,與淡水盧氏結婚不足一周就繼續參與到革命斗爭中,因此也未留有子嗣。

        1934年1月,中共兩廣臨時工委進行改組,鄭懷昌任書記。2月,中央派鐘仲衡到香港,并于2月17日召開兩廣臨時工委會議,指定鄭懷昌任書記。3月,中共兩廣臨時工委改為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此時,鄭懷昌奉命到中央蘇區學習。同年8月13日,他從中央蘇區學習回到香港。中共香港工委改選,鄭懷昌當選為書記。

        1934年9月,中共香港工委決定在“九·一八”三周年紀念期間,廣泛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引起了港英當局注意。9月17日,大批警探包圍了中共香港工委在旺角彌敦道的活動地點智仁勇學校,鄭懷昌、林德隆等被捕,香港工委機關被破壞。敵人用火烙鄭懷昌的手掌,妄圖迫他供出黨組織的名單,但他始終堅定信仰,堅守秘密,敵人每一次嚴刑拷打總是枉費心機。1934年11月下旬,鄭懷昌被押送廣州后殺害,壯烈犧牲時年僅21歲。

        后人學習前輩堅守崇高理想

        鄭懷昌一心向黨、忠心報國、機智勇敢、寧死不屈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深深融入家族血脈中。這顆紅色基因的種子從小播種在鄭豪的心田。

        “想放棄時,想想他們那時面臨的困難就充滿力量。”鄭豪高中時,正值全國遭逢三年困難時期,面對困難時他總以偶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和大伯鄭懷昌為榜樣。

        1964年,鄭豪考上武漢大學,成為那屆淡水考上大學的3位高中生之一。畢業后的鄭豪一直在湖北的教育戰線奮斗,直至1977年才返回家鄉,并在“東江革命搖籃”之稱的崇雅中學任教,帶出一屆又一屆優秀學子。“前輩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奉獻出自己的生命,是我們的驕傲。”鄭豪時常對家中子弟說,要學習和繼承前輩堅守崇高理想的革命精神。

        雖已退休,鄭豪還積極投身到惠陽地方文史研究當中,希望在有生之年,繼續發揮余熱,教育好下一代,讓革命傳承發揚光大。他還有一個心愿:在家鄉淡水有一條路、一條街能以鄭懷昌的名字來命名。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許文昌 通訊員黎一星

      編輯:溫燕暉
      上一篇: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