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漢嫁到博羅縣羅陽街道西區社區后,就一直居住在環城路下巷,至今已40多年。歲月讓這一片區成了老城。城老了、人老了,感情卻更深了。有歲月沉淀的因素,更是老城煥發新活力使然。
徐云漢說,巷里的大事小情除了有街道和社區惦記,還有巷長幫忙操心。老街巷的街坊有巷長操心,老城住宅小區的業主則有黨員樓棟長服務。“年紀越大越享福,都是多虧了有暖心的社會治理和貼心的服務。”
博羅老城底蘊悠長,“三街六十四巷”沉淀了深厚古邑內涵和豐富文化意蘊。作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范縣,博羅將老城區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前沿陣地,在共商共建、共融共促上積極創新探索,著力走出更有溫度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子,為老城治理增添了新動能。接下來,該縣將持續以黨建引領“微服務”,實現基層“大治理”,推動形成“黨群同心、善治羅浮”的和諧城市社會關系,加快構建全區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各領域融合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
博羅積極引導各領域社會力量參與老城區治理。這是“銀齡先鋒”工作室召開“五老”人員座談會,商議服務群眾工作。
樓棟長細心
聚人心凝合力,帶動居民群眾互幫互助
基層治理的主體是人,治理的對象也是人。如何把基層治理好,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關鍵在人,老城的治理更是如此。
博羅老城內,鄰里文化根植每個居民的心中。該縣根據老城區人情味濃、生活氣息足的特點,堅持把“聚人心”作為抓好老城治理的核心,最大限度凝聚“人”的力量,以黨組織引領各類組織和黨員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在老城區,老舊小區設施落后、小問題比較多,是基層治理的難點。位于西區社區的陽明花園是縣城最早的一批住宅小區,至今已有30年。車淑娜于2017年嫁到這邊,剛來到的時候,她感覺小區比較舊、問題也比較多,跟物業的溝通也不太順暢。她說,有了樓棟長后,大家把平時的一些問題反饋給樓棟長,樓棟長與物業、社區溝通,問題得到了更好的處理。如今,陽明花園小區基本完成了改造,面貌煥然一新。
據統計,博羅老城共有住宅小區15個。目前,所有住宅小區100%建立了功能型黨支部,推選78名黨員樓棟長,推動267名黨員主動參與社區治理。除了推選樓棟長外,該縣還廣泛動員黨員干部融入一線,把老城區4個社區細分為82個網格,選派12名黨建指導員進駐;在全市率先推行“四崗五星十六級”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保障老城區30余名專職社區工作者和“兩委”干部更好地安心、安身、安業。
同時,該縣堅持黨建引領,廣泛帶動居民群眾互幫互助。如,推動小區黨組織引領業委會、業主代表等協商解決小區公共事務,推動無物業管理小區組建“鄰里互助會”,推動黨組織與老城居民心相通、情相融,廣大群眾參與老城治理的主人翁意識普遍增強。建強黨工+社工+義工“三工”隊伍,將老城區各單位、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隊凝聚起來;開展“黨群活動日”、成立“銀齡先鋒”工作室等,引導各領域工作者、“五老”人員等在各自“生活圈”里發光發熱,成為積極參與老城治理各項工作的堅強力量。
平臺暖心
打造各類服務平臺,提升服務群眾效能
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該縣堅持把陣地建設作為抓好老城治理的基礎,大力打造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可感知的服務平臺,不斷提升服務群眾效能。其中,該縣針對老城區公共服務陣地有限、效能不高的問題,通過加大力度建設黨群服務中心(站)、打破邊界整合各類服務資源,讓基層治理保障更加有力。
為了更好地服務老城群眾,羅陽街道力推多中心陣地融合共建。在擦亮黨群服務和新時代文明實踐“雙中心”品牌的基礎上,一體謀劃推進政務服務中心、綜治維穩中心等協同聯動,持續推動公共服務事項辦理權限下沉下放,滿足老城群眾“就近快辦”的期待。同時,老城的各社區也在積極行動,力爭多領域服務互聯互通。目前,在老城區建成4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統籌宣傳、民政等多部門與群團組織的陣地資源,與長者服務中心、職工之家、婦女之家、復興少年宮等實現資源共享、活動聯辦,讓老城服務更加便利多樣。不僅如此,老城社區還大力建設“鄰里一家”紅色小區,建成15個小區黨群服務站和21個居民議事亭、黨群會議室,各級黨組織引領居民自治組織議事協商,老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活力持續增強。
巷長貼心
精準聯系服務群眾,提升群眾幸福感
博羅老城有“三街六十四巷”,街巷文化深入人心。隨著時代的變遷,小巷的治理也對基層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該縣不斷創新黨組織精準聯系服務群眾的方式方法,讓基層治理體系更加高效。
在城市基層黨建的摸索過程中,該縣聚焦群眾身邊事,探索實施“巷長快辦”響應機制。今年56歲的西區社區下曾屋巷居民盧錦云是個熱心腸,被大家推選為該巷的巷長。下曾屋巷有125戶人家,大多都是老居民,也有一些租戶。作為巷長,盧錦云把125戶人家的信息摸了個透。盧錦云說,老巷子居住的老人家較多,有些行動不便的,她都會定期去看望,有需要的盡力幫助。社區有什么事情,她總是第一時間通知到位。近期,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需要認證,有些老人獨自在家,她就上門服務,幫助他們處理好。
據博羅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對老城“六十四巷”民情民生、巷情巷貌進行分析研判的基礎上,博羅縣分類選配32名巷長,定期開展走街串巷、上門“家訪”,落實政策宣傳、糾紛調解、安全防控等11項職責,確保民情第一時間記錄、小事第一時間處置、困難第一時間上報,在家門口為群眾解決操心事和煩心事225項。
除了探索實施“巷長快辦”響應機制外,該縣還聚焦社區微實事,創新建立“雙報到”結對服務制度。組織15個縣直單位黨組織和776名黨員到老城區各社區報到結對,建立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讓“機關圍著基層轉”成為常態,推進實施人居環境整治、老舊社區改造等“微心愿”“微實事”項目90個,受益群眾3萬多人次,以黨建資源撬動社會資源,進一步滿足了老城區居民多層次、多元化的需求。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溫鴻幸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