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過往歷程,眺望前方征途,我們必須始終賡續紅色血脈,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歷史經驗和實踐創造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繼往開來,開拓前進,把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紅色江山守護好、建設好,努力創造不負革命先輩期望、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
前 言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時代的先鋒,英烈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和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力量源泉。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要大力弘揚英烈精神,賡續紅色血脈,讓紅色江山代代相傳。
惠州自古以來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惠州具有革命的光榮傳統,革命斗爭歷史源遠流長。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惠州人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
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的革命征程中,惠州人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斗爭浪潮。“五四”運動爆發后,一批受新文化、新思潮影響的惠州青年,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參加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活動,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的影響下,惠州所屬農民運動迅速興起,惠州農民聯合會、廣東省農會相繼成立,農民加入農會,農民運動擴展到整個粵東地區,將國民革命運動推向高潮,為支援廣東革命政府的兩次東征,掃除軍閥,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作出貢獻。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惠州所屬的共產黨人和工農革命者沒有屈服于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和鎮壓,在中國共產黨東江地方組織的領導下,與東江人民一道毅然高舉武裝反抗的大旗,接連發動震驚南粵的夏季討蔣起義、秋收起義和年關大暴動,率先于全國舉起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旗幟,探索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揭開了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創建了海陸豐蘇維埃政權,成立了紅二師和紅四師。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喪失后,中共東江地方組織繼續領導人民堅持斗爭,擴建工農武裝,深入開展土地革命,重新開辟、建立東江革命根據地,把土地革命戰爭推向高潮。
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土地革命戰爭失敗時隱蔽下來的共產黨人率先在東江重建黨的組織,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組織人民武裝,團結人民群眾打擊日本侵略者,建立了蜚聲海外、威震南疆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并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946年6月,國民黨挑起全面內戰。1946年冬,中共東江地方組織恢復武裝斗爭,重建人民武裝,建立江南、江北游擊基地,反擊國民黨軍的“清剿”。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在惠陽安墩宣告成立,先后發動了春季攻勢和夏季攻勢,解放了粵贛湘邊廣大鄉村及許多城鎮,與閩粵贛邊區一起建立了縱橫千里的大塊戰略基地。惠州所屬人民群眾掀起迎軍支前熱潮,為配合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迅速掃清殘敵,解放廣東全境作出重大貢獻。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惠州人民始終高舉革命旗幟,百折不撓,浴血奮戰,為取得革命勝利,前赴后繼,不怕犧牲。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惠州涌現出大批不畏艱險,敢于擔當,無私奉獻,自我犧牲的先進分子。惠州英雄兒女為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英勇獻身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成千上萬。無數的革命英烈以鮮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動地的英雄壯歌,鑄就了世代傳承的革命精神,筑起了永恒不朽的精神豐碑。
人民英雄浩氣長存,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為進一步完善烈士紀念設施褒揚紀念功能,緬懷烈士功績,弘揚烈士精神,增強宣傳教育效果,經市政府批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擬在惠州市豐山公園(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廣場)建設惠州市革命烈士英名墻。前期,烈士英名墻內容根據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辦公室通知標準進行初步設計,分為前言、烈士選介、烈士名錄三部分。公眾對英名墻內容如有異議,可于2022年4月6日前,通過電子郵件、信函等方式向惠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工作科反映。反饋意見要客觀真實,有事實依據,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要加蓋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情況的要署真實姓名和聯系方式。
電子郵箱:
hzty2132036@huizhou.gov.cn
地址:惠州市惠城區龍豐街道福安路6號惠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工作科
郵編:516001
羅煥榮
羅煥榮(1900~1927),廣東博羅縣埔前鄉下村(今屬河源)人。
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與徐向前同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先后參加第一、第二次東征。在第二次東征的惠州戰斗中,不幸中彈負傷。1926年任黃埔軍校教官兼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和省港罷工工人糾察隊軍事教官,后任“平山聯防義勇軍”軍事總指揮。1927年4月30日,率領平山、白花、多祝農軍200余人在平山舉行武裝起義,因起義計劃泄露,起義未能取得成功。6月16日,再次在平山舉行武裝起義。羅煥榮率平山、白花、潼湖農軍400余人,分三路包圍平山,與敵激戰3小時,攻城受挫。翌日晚,土匪頭目勾結國民黨軍突然襲擊平山青龍潭農軍大隊部,羅煥榮被捕,從容就義。
李源
李源(1904~1928),廣東東莞園洲鎮(今屬博羅)人。
1921年加入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參加海員的斗爭活動。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支部書記。1926年從香港回到廣州,任廣州國民政府財政部緝私隊指導員。1927年“4·12”反革命事變后,緝私隊遭反動軍閥襲擊,李源幸免于難轉入地下斗爭,任中共廣東省委特派員,建立“省港罷工工人利益維持隊”“義勇團”“赤色恐怖隊”等地下武裝。1927年組織“工人赤衛隊”參加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后,出任中共瓊崖特委書記,前往海南島領導武裝起義。1928年,先后出任中共廣東省委代理書記、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同年秋,前往粵東地區傳達“六大”精神,臨行前對身懷六甲的妻子說:“如果我不幸犧牲了,往后生下或男或女,辛苦你撫養他成長,請你教育孩子長大后為烈士報仇,為中國人民解放謀幸福!”1928年秋末,因叛徒出賣,在大埔三河壩被捕。他在獄中堅貞不屈,被秘密殺害,年僅24歲。
高恬波
高恬波(1898~1929),原名慕德。廣東惠陽淡水鎮三角塘(今惠陽區秋長街道白石村)人。
1919年開始參加廣州學生運動。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任廣東新學生社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廣東省第一個女共產黨員。同年參加廣州第一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后任團粵區委婦女機關第一任書記、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干事、中共廣東區委婦委委員、廣東省婦女解放協會調查部書記等職。參加工農運動。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北伐女子救護隊隊長,轉戰湘、鄂、贛等省,不怕犧牲,光榮負傷,被稱贊為救護隊的“女將軍”。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帶領救護隊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1928年任中共江西省委婦女部長、特派員。1929年12月25日,因叛徒出賣在南昌被捕。在獄中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劊子手問“難道你就不怕死嗎?”高恬波堅定地回道:“落到了你們手里,我就沒有想著要活著出去!”敵人對高恬波施以號稱“披麻戴孝”的酷刑,殘暴至極,令人發指。在敵人慘無人道的酷刑折磨中,這位鐵骨錚錚的巾幗英雄,壯烈犧牲。
鄧演達
鄧演達(1895~1931),廣東惠州市惠城區三棟人。
1911年加入同盟會。1916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0年起,先后任粵軍營長、團長。1924年任黃埔軍校教練部代理部長兼學生總隊長。1925年赴德國學習,回國后任黃埔軍校教育長。1926年被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二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先后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黨代表、政治部主任兼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教育長。北伐期間,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武漢行營主任、湖北省政務委員會主席,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代校長。1927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和主席團成員、中央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并任中央農民部部長。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后流亡蘇、德等國,與宋慶齡等以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名義,發表《對中國及世界革命民眾之宣言》,提出繼承孫中山遺志,堅持反帝反封建斗爭,1930年8月,被選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總干事,從事反對蔣介石集團的斗爭。1931年8月17日在上海被捕。同年11月29日被蔣介石下令秘密殺害于南京麒麟門外沙子崗。
黃伯梅
黃伯梅(1898~1931),廣東惠陽縣寶口村(今屬惠東)人。
1923年3月任高潭區農會委員、高潭區農民自衛軍中隊長。1926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與組織農民自衛軍反擊地主民團2000余人的進攻,激戰十天九夜,掩護農會安全轉移。8月,任海陸惠紫工農討逆軍第四大隊第一中隊長。11月,任高潭區蘇維埃政府赤衛隊大隊長。1928年1月,指揮赤衛隊配合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先后打擊紫金南嶺鐘堃記雕樓和高潭大茂鄉江達三“松茂”石樓等據點。率部接應由廣州起義部隊余部改編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師(即紅四師)經高潭安全到達海豐。同年秋,國民黨大舉“圍剿”海陸惠紫根據地,黃伯梅的父母、弟弟、弟媳四人均遇難。革命低潮時的他仍帶領10余名赤衛隊員,堅持斗爭。1929年6月,率領赤衛隊打退敵人對中洞的“圍剿”。10月,海陸惠紫赤衛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第十七師第四十九團,他先后任第一營營長、副團長。1930年任東江前敵軍事委員會委員。1931年9月,被誣為“AB團”分子,遭錯誤殺害。
鄭懷昌
鄭懷昌(1913~1934),又名鄭昌。廣東惠陽淡水人。
1928年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任共青團惠陽縣委宣傳委員。1931年任共青團惠陽縣委委員兼淡水區委書記、紫(金)河(源)特區特派員。1932年秋,任共青團惠陽縣委書記。1933年10月,因惠陽縣黨組織遭破壞,鄭懷昌積極組織黨員撤退隱蔽,于同年11月奉命撤退到香港,負責中共兩廣臨時委員會的工作。1934年,出任中共兩廣臨委書記。同年奉命到中央蘇區學習。8月回到香港,任中共香港工委書記。在此期間,鄭懷昌深入工人隊伍,宣傳革命道理,募捐款項,慰問被捕黨員和工人,組織進步青年,成立“九龍自覺讀書會”,培養青年骨干,發展黨團組織。1934年10月,鄭懷昌在香港尖沙咀被捕。當敵人從他的住所搜出革命傳單后問鄭懷昌:“共產黨有什么好?”鄭懷昌回答道:“我們窮人被壓迫得沒法活下去,共產黨好在她給我們指出生路——一條革命的道路!”敵人對鄭懷昌施以酷刑逼他供出黨組織人員名單,鄭懷昌堅貞不屈,想盡辦法保護戰友。臨刑前還囑咐自己的同志“要刻苦堅持,要堅信革命一定會成功!”
葉輔平
葉輔平(1902~1939),原名葉全。廣東惠陽秋長人。
1923年參加農民運動,任農會會長。1925年帶領當地農民支援第一次東征。后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三十四團、葉挺獨立團軍需主任。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組織支前后勤救護隊、向導隊、運輸隊和慰勞隊,為保證戰役的勝利作出貢獻。1927年任第二十四師軍需主任。同年參加南昌起義,任第十一軍軍需處處長。南昌起義失敗后,受命前往香港收容失散的第十一軍人員。1928年回到家鄉繼續投身革命,秘密組織“反帝反封建大同盟”,發動農民開展減租減息斗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受中共黨組織派遣,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七師第十九團軍需主任,一五七師司令部會計科長。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需處處長。在后勤補給相當困難的情況下,為保障部隊供給,親自執行外勤任務,多次往返于廣東,發動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募捐,籌措資金購置武器裝備。1939年8月,赴香港處理慰勞物品和軍需物資,從越南返國途中在廣西南寧發生車禍罹難。10月6日,新四軍《抗敵報》發表文章表示沉痛哀悼。
黃星南
黃星南(1886~1942),廣東惠陽縣高潭黃沙村(今屬惠東)人。
1923年被選為高潭區農會會長,帶領農民開展減租運動。1925年春,率高潭區農民自衛軍配合東征軍討伐陳炯明,取得楊梅水戰斗勝利。同年夏天,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高潭特支書記。11月,任惠陽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1927年率領高潭區農軍參加東江夏季討蔣起義、秋收起義和年關大暴動,成立惠陽縣高潭區蘇維埃政府,為區蘇維埃政府第一任主席,帶領農民打土豪、分田地,配合支援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四師(后稱紅二、四師)開展土地革命,率領高潭農民武裝配合紅軍反擊敵人對海陸惠紫蘇區的“圍剿”。1929年蘇區陷落后,前往揭西、惠來等地活動。由于勞碌過度,1942年5月2日,病逝于惠來縣葵潭上壩村。臨終時,他鼓勵戰友說:“你們不要難過,我死后,你們要跟黨走,務須努力革命到底!”新中國成立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并將其遺骸移葬于高潭革命烈士紀念碑。
葉挺
葉挺(1896~1946),原名葉為詢,字希夷。廣東惠陽秋長人。
1916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19年參加援閩粵軍。同年加入國民黨。1921年后歷任粵軍第一師工兵營少校營副、大本營警衛團第二營營長。1924年赴蘇聯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回國后,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處長,第四軍第三十四團團長、獨立團團長。1926年率獨立團北伐,戰績輝煌,被譽為“北伐名將”。后相繼任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副師長、第十一軍二十四師師長兼武昌衛戌司令等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國民革命軍前敵代總指揮、第二方面軍第十一軍軍長。同年參加廣州起義,任軍事總指揮,廣州蘇維埃政府工農紅軍總司令。起義失敗后,被迫漂泊海外。1937年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領導抗敵,勛勞卓著。1940年兼任華中八路軍、新四軍總指揮部總指揮。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被扣。在獄中寫下心照日月、氣貫長虹的“囚歌”以明心志;莊嚴宣告“個人之操守”“至死不可變”;寧愿“保其真情而入地獄”,而“不愿茍且偷生”。1946年3月4日獲釋,次日致電中共中央請示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即復電批準。4月8日,由重慶赴延安途中,與夫人李秀文、長女揚眉、幼子阿九,因飛機失事遇難。
袁帶基
袁帶基(1951~1979),惠東縣港口東海港尾村人。
197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排長、干事、副指導員、指導員等職。他善于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嚴格軍事訓練,其所在連隊軍政素質常年保持師、團尖子連的榮譽稱號。1979年2月,袁帶基與連長一起率隊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擔負穿插、包圍、突破塑江天險、打通高孟公路斷敵后路的戰斗任務。先后殲滅墩張、南山、扳漄和塑江之敵,保障高孟公路暢通。袁帶基沉著機智,身先士卒,組織步兵坦克協同作戰,奪取侵越美軍多年從未攻克的塑江天險,為高平戰役取得勝利創造了重要條件。戰斗中,袁帶基不幸中彈壯烈犧牲。軍、師部授予袁帶基所在連隊一等功臣連、袁帶基一等功臣和優秀指導員榮譽稱號。
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
惠城區(含仲愷)
鄧演達 嚴確廷 鐘德望 謝興鍹 謝鴻恩
惠陽區(含大亞灣)
古石安 葉 匡 葉 奀 葉 茍 葉 梅 葉文匡 葉四妹 葉仕均 葉佛貴 葉茂云 葉碧霞(女) 莊玉珍(女)劉春發 何 英 何新隆 余子光 張大水 張榮皆 林桂芬 林桂香 林維幫 鄭懷昌 鐘 帶 鐘戊生 鐘伯安 鐘奕標 高恬波(女) 黃世梅 黃四順 黃寶球(女) 黃德裕 曾水源(秋長) 潘東麟
惠東縣
馬 恩 馬子榮 馬木先 馬南康 王佛帶 王潭連 毛 珍 方王春 鄧 昌 古運喜 龍 進 丘 遠 丘 槐 丘 錫 丘 源 丘木林 丘世哥 丘法祝 馮觀聲 呂 金 朱 集 朱三福 朱天仕 朱木思 朱水源 朱火清 朱觀賢 朱呈嬌 朱辛德 朱灶香 朱譚貴 朱潭嬌 伍玉賢 伍漢球 劉 炎 劉 水 劉 禮 劉 佛(布心) 劉佛(新豐) 劉 招(中洞)劉 招(布心) 劉 茂 劉 育 劉 貴 劉 振 劉 高 劉 圈 劉 滿 劉 鎮 劉乙桂 劉天恩 劉云丁 劉木生 劉木林 劉石仁 劉觀田 劉進先 劉佛來 劉佛滔 劉林保 劉羅氏(女) 劉金銘 劉春林 劉榮生 劉添喜 劉潭恩 江 遷 江 初 江 招 江 炎 江 俊 江 梅(女)江 添 江 意 江子蔭 江火慶 江亞泉 江連香(女)阮娘金 李 乃 李 水 李 遠 李 萌 李 慈 李華亭 李關榮 李佛帶 楊 七(女) 楊 華 楊 壽 楊 招 楊 憑 楊 城 楊 桂 楊 聰 楊 潭 楊木秀 楊金水 楊海南 吳 記 吳 均 吳 炎 吳水娘 吳火秀 吳丙嬌 吳觀松 吳觀麟 吳佛水 吳國華 吳譚坤 邱 木 邱 玉 邱 源 邱林寶 邱黃林 邱新勝 何 友 何 聰 何三桂 何觀估 何進貓 何榮魁 沈華仔 沈譚仕 宋 嬌 張 二(女) 張 田 張 四 張 坤 張 洪 張 恩 張乃富 張大連 張開成 張仁亮 張召卿 張壽丁 張李興 張林孫 張南育 張桂蘭 張桂香 張娘先 張娘茂 張瑞宏 張潭壽 陳 專 陳 木 陳 生 陳 蘭(女) 陳 光 陳 旺 陳 貴 陳 海 陳 添 陳 遙 陳九松 陳丙明 陳馮基 陳定坤 陳顯榮 陳福來 陳譚喜 陳耀輝 林 生 林 寧 林 傳 林 華 林 秀 林 喜 林 潭 林偉嬌 林來發 林桂芳 林潭賜 羅 三 羅 榮 羅 香 羅 通 羅 群 羅 譚 羅水娘 羅鳳林 羅石仕 羅永廣 羅安榮 羅李清 羅其光(坑壩) 羅其光(新聯) 羅帝茂 羅熾鄉 羅洪昌 羅潭秀 羅潭福 周 俊 鄭 貢 柯婆(女)鐘 二 鐘 義 鐘 云 鐘 龍 鐘 業 鐘 坤 鐘 勛 鐘 祝 鐘 嬌(女) 鐘 桂 鐘 桂(女) 鐘 祥 鐘 贊 鐘 耀 鐘乃水 鐘子康 鐘水招 鐘火招 鐘火旺 鐘火勝 鐘丙六 鐘亞八 鐘觀蘭 鐘觀光 鐘觀松 鐘觀金 鐘壽青 鐘村招 鐘李清 鐘林恩 鐘羅華 鐘佩璜 鐘庚榮 鐘帝(常)先 鐘娘金 鐘得茂 鐘煥昌 鐘賴發 鐘錫希 鐘慈安 鐘潭先 姚林火 徐 祥 徐土秀 徐木養 徐玉庭 徐回香 徐慶先 徐金水 徐金偉 翁 茂(馬山) 翁 水 翁 火 翁茂(多祝) 翁 響 翁柑祥 翁娘福 高來安 唐 木 唐金龍 黃 乃 黃 水 黃 仁 黃 四(女) 黃 生 黃 安 黃 秀 黃 何 黃 顯 黃 炳 黃 熾 黃 海 黃 潭 黃天恩 黃木林 黃木娘 黃水秀 黃仍福 黃月華 黃火先 黃火茂 黃火恩 黃火娘(赤光) 黃火娘(新聯) 黃孔金 黃北旺 黃亞水 黃亞興 黃亞相 黃亞保 黃亞炳 黃亞濟 黃亞得 黃亞耀 黃芝深 黃亦南 黃觀壽 黃呈錦 黃里嬌 黃伯梅 黃佛仕 黃希忠 黃灶先 黃灶保 黃招旺 黃林嬌 黃林福 黃明謙 黃金招 黃金勝 黃南桂 黃帝招 黃帝旺 黃冠其 黃娘勝 黃娘清 黃越亭 黃福招 黃潭進 黃潭招 黃潭恩 黃潭照 蕭 發 蕭 佛 蕭 蔭 蕭木連 蕭石松 梁士保 梁灶佑 蔣 兜 曾 靈 曾 輝 曾水源(平山) 曾火招 溫 林 謝 發 謝 名 謝 慶 謝 招 謝 顯 謝 康 謝 清 謝 喜 謝 潭 謝士先 謝木先 謝壬招 謝丙漢 謝慶林 謝觀興 謝金河 謝幫文 謝榮宗 謝顯金 謝娘右 謝娘清 謝錫靈 藍 九 賴 仕 賴 品 賴 保 賴 錫 蔡 甲(女) 蔡嬌妹 廖 氏 黎 佛 黎 希 黎水源 戴 羽 戴 勛 戴于堯 戴元筧 戴火安 戴火娘 戴觀運 戴南育 戴品福 戴培光 戴煥奇 戴潭水 魏 炳
博羅縣
李 源 李文甫 陳志仁
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
惠城區(含仲愷)
鄧火貴 鄧積權 馮 佛 李志文 楊禾進 肖光生 張茍玉 張巖石 張官保 張 湘 羅 奀 羅洪才 莫德祥 黃 華 黃敏忠 曾火生 曾擇昌 曾新云 翟榕歡
惠陽區(含大亞灣)
丁華友 刁 明 刁 亮 王 康 王觀球 王啟忠 王育輝 王宜勝 王慕英 方 生 孔仲免 古云初 古志竸 盧仕珍 盧其昌 葉 全 葉 芳 葉 茍 葉 迪 葉 監 葉 彬 葉 強 葉平道 葉甲芳 葉漢基 葉華仁 葉安南 葉觀其 葉運生 葉運來 葉赤古 葉志顯 葉張生 葉茂林 葉茂松 葉茂泉 葉羅運 葉洪稀 葉振明 葉桂生 葉桂曾 葉悅勝 葉輔平 葉銀勝 葉清華 葉清翠 葉維新 葉瑞倫 葉瑞春 葉瑞祥 葉蔚英(女) 丘 軍 丘志杜 丘振輝 朱仕添 劉 東 劉 武 劉 亮 劉 煌 劉子才 劉戊來 劉觀育 劉官松 劉春祥 劉勝松 劉炳貴 劉添財 湯 平 巫來發 李 開 李 發 李 雀 李 敏 李 章 李 維 李義送 李元發 李石松 李觀旺 李維平 李潭文 楊 讓 楊 強 楊 兢 楊文清 楊觀生 楊錦忠 肖時才 肖容生 吳 梅 吳 新 吳云生 吳節如 吳石云 吳仕林 吳仕珍 吳秀珍 吳學賢 吳桂福 邱 秋 何 生 何 全 何觀穩 何其強 張 來 張 康 張招妹(女) 張炳開 張炳坤 張桂開 張瑞昌 陳 戊 陳 棠 陳馬雙 陳四奎 陳佛基 陳道容 陳德友 林 興 林 芳 林 來 林 南 林 強 林 勤 林子文 林月香 林文彥(女) 林玉友 林桂山 歐 陽(女)卓 華 羅 乙 羅進元 鄭 送 練進田 胡 其 胡壽錚 胡展光 鐘 財 鐘九三 駱友發 徐 水 高 山 高 棠 高玉欽 高春林 高租仔 郭 城 陶顯麟 陶振洪 陶添才 黃 吉 黃 秋 黃 勝 黃 豹 黃 密 黃 雄 黃雙喜 黃記生 黃志強 黃佛傳 黃其軍 黃育光 黃育傳 黃振興 黃振祥 黃道勝 曹 加 彭 招 彭偉美 曾 全 曾 齊 曾 芳 曾 棠 曾可送 曾石興 曾仕云 曾仕光 曾志輝 曾佛新 曾育麟 曾振生 曾瑞麟 謝鳳光 謝 維(女) 賴 麻 賴乙春 賴進祥 賴連勝 賴炳平 蔡 容(女) 蔡盤立 蔡瑞昌 廖 華 廖加九 繆義勝 潘子秀 薛 光 魏 聰
惠東縣
馬裕裕 古 權 古 祥 古壽清 古運如 盧志偉 盧振彪 葉悅勝 丘 城 丘火榮 丘火相 丘慶祥 丘顯生 朱水昌 朱呈娘 劉云龍 李潭送 吳 丙 吳 亦 吳謝福 何 茂 何如麟 宋 金 張 可 張 蘭 張鐵強 陳友光 陳鐵強 陳德惠 林 田 林 年 林世興 林興和 林統成 林留明 羅林安 羅慈桂 周 瑞 鄭石才 練 和 練觀福 胡金來 胡添財 饒滿玉 饒潭乙 洪玉興 徐火康 徐丙康 高 立 高漢光 高漢松 高佩泉 黃 福 黃星南 曹靈發 彭泰農 曾 田 曾 秀 曾 祥 曾 堂 曾志云 曾志強 曾凱忠 曾顯妹 游 甲 游丁旺 游月桂 游觀連 游洪春 游素廉 賴 浩 黎瑞生
博羅縣
劉元興 劉四歡 劉觀火 劉洪友 許石生 許新福 李水生 楊計福 吳觀林 何財古 余火根 鄒松盛 陳伯榮 房炳云 駱友民 徐錦祥 黃土養 曾創業 游 福 謝綠霞(女)
龍門縣
鐘水容
全面解放戰爭時期
惠城區(含仲愷)
鄧 生 鄧水添 田 彬 丘 生 劉 安 劉石來 劉繁莊 江浩輝 許連芳 李達其 李貴財 李容生 何 堯 何惠民 張文彬 張玉球 張權根 張國良 張巖石 張金才 張冠庭 陳連興 邵 華 范茂仔 林 修 羅才佳 羅有福 羅勝能 鄭文強 鄭樹當 鐘 富 郭啟元 郭啟亭 黃子青 黃兆昆 黃志明 黃國球 黃桂同 黃清吉 曾 東 曾幼恩 曾求記 曾陳貴 謝 劇 賴新發
惠陽區(含大亞灣)
刁潭海 王 才 王 玉 王 應 王 粦 王偉祥 王進春 王伯祥 鄧 團 古仕添 葉 六 葉 光 葉 炬 葉 挺 葉 榮 葉 橋 葉 檢 葉 添(女) 葉 群 葉丁娣(女) 葉云珍 葉木友 葉玉來 葉東來 葉慶青 葉關田 葉觀帶 葉來發 葉佛騰(女) 葉其遙 葉秉如 葉金海 葉育仁 葉荗源 葉泉基 葉桂友 葉桂生 葉添華 葉維強 葉善儀 葉游明 葉新友 葉碧玉(女) 葉蘊泉 丘 平 丘仲熾 丘澤光 付 運 付觀勝 朱 興 朱傳濃 朱進隆 朱頂忠 朱榮光 朱皇進 劉 衛 劉 友 劉大同 劉新喜 劉潭明 許 仔 嚴 炳 嚴其成 嚴的存 巫付安 巫官有 巫盤松 李 芳 李 來 李 勝 李 球 李 雄 李天宋 李文紀 李文黨 李石豹 李漢君 李觀清 李觀裕 李進財 李運輝 李順好(女) 李勝才 李鐵雄 李盤送 李維勛 李嘉善 李譚進 李潭林 楊 云 楊 文 楊 有 楊 傳 楊 濃(女) 楊 群(女) 楊天生 楊少榮 楊石姐 楊志光 楊振昌 楊振謀 楊獻忠 肖 發 肖 春 肖木華 肖觀福 吳 炎 吳少球 吳志榮 吳鎮波 邱 平 邱 君 邱金華 邱強友 何漢祥 何新友 余子群 鄒 亨 鄒 金 沈運元 沈洪春 張大水 張木球 張運章 張定山 張相如 張添發 陳 統 陳 娟(女) 陳月祥 陳玉粦 陳可永 陳石鳳 陳生雄 陳永光 陳軍仕 陳運才 陳運發 陳杏庭 陳其生 陳其報 陳炳軍 陳炳勝 陳新福 林 加 林 英 林 新 林月喜 林有財 林佛彬 卓 松 羅 昌 羅 祥 羅來添 羅茂青 羅金元 羅顯洪 周 旺 周馬鳳 周石安 周志強 周錫章 胡 亨 胡文明 鐘 奇 鐘 輝 鐘水清 鐘運添 鐘來勝 鐘金鄰 鐘添友 饒壽成 莦森泉 莫 次 凌瑞基 高 桂 郭 衡 陶亞球 黃 義 黃 斗 黃 玉 黃 平 黃 冬 黃 持 黃子生 黃百友 黃偉光 黃伍興 黃遠友 黃遠發 黃志衛 黃秉光 黃育財 黃保田 黃鐵良 龔 日 彭竟(女) 傅友喜 曾 加 曾 友(女) 曾 慶 曾 建 曾 滔 曾乙丑 曾日新 曾漢標 曾觀友 曾志強 曾國如 曾容興 游仁秀 謝云開 謝玉生 謝俊青 謝盤福 藍觀麟 賴 生 賴馬送 賴觀庭 賴觀福 廖 文 廖 祥 廖友發 廖甲財 廖觀任 廖國生 廖潭清 薛水林 薛伍妹(女) 薛連友 戴志輝
惠東縣
刁運生 馬 洪 馬月田 馬龍生 馬順清 馬新然(垣) 王 八 毛 倫 毛 靈 毛 顯 方 泉 鄧 丁 鄧 華 鄧觀鳳 古 行 古 娣(女) 盧 柏 盧 船 盧 滔 盧學勤 盧勇來 盧振喜 盧潭送 丘 牛 丘 弟 丘華基 馮 仙 馮百勝 馮運發 呂 能 朱 啟 朱 敲 朱 鏡 朱觀娘 朱更云 朱顯珍 朱顯亮 朱貴潭 劉乙成 劉子英 劉斗基 劉石揚 劉慶云 劉興(多祝) 劉興(稔山) 劉觀揚 劉觀佑 劉遠達 劉貴友 劉添孫 劉潭壽 劉潭扶 蘇 佛 巫 房 巫雄街 李 丙 李 生 李 忠 李 貴 李 強 李 鑒 李水生 李戊紀 李華榮 李觀論 李杜生 李明輝 楊 華 楊 雄 吳 成 吳觀養 吳振炎 邱昌靈 何 勛 何 祥 余伯文 張 純 張 泉 張 庭 張 監 張務興 張華連 張桂珍 張喜和 張新權 陳 雙 陳 扒 陳 帶 陳 相 陳 送 陳 高 陳 渡 陳水良 陳壬娣(女) 陳華常 陳安生 陳春來 陳祥史 陳譚賜 范 石 林 因 林 芬 林 佛 林 強 林觀就 林玩昌 歐陽全 羅 亂 羅 特 羅 鐮 羅元友 羅火先 羅覺環 羅素彪 羅振南 羅鏡全 周 牛 周 儀 周 華 周 坤 周 貴 周 祥 周月明 周進友 周茂友 鄭兆強 胡 康 胡運清(女) 鐘 旺 鐘 輝 鐘佛壽 饒月榮 饒秋泉 駱顯華 徐 旺 徐仁輝 徐進財 徐定仔 徐獻忠 翁石財 高 圈 高 豪 唐 佛 黃 佑 黃 明 黃 勝 黃 球 黃千妹 黃子文 黃少珠 黃火安 黃先保 黃觀九 黃茂才 黃林富 黃海壽 黃森宏 梁 都 傅茂春 魯 開 曾 香 曾運煌 曾皇安 曾容水 曾潭新 溫 榮 游可信 游石帶 游喜麟 謝 光 謝木先 賴 北 賴義沖 賴火榮 賴登聲 蔡 九 蔡 吉 蔡 來 蔡 強 蔡金進 蔡洪喜 廖繼財 黎漢珠 黎偉林 黎觀泉 黎顯嬌 薛佛保 魏石云
博羅縣
鄧已來 古來勝 古金照 朱 波 朱進九 朱來友 朱炳仁 劉錫元 許龍慶 許運湘 孫 九 孫統生 李 新 李丁興 李觀妹 李志云 李寶安 李流明 吳天養 吳觀云 邱鳳陽 宋潤有 張創賢 陳 漢 陳木生 陳日安 陳志祥 陳楊桂 陳松佳 陳秉田 陳育軍 陳振洪 陳黃金 林月靈 林芳古 周火安 周進才 鄭金民 鐘子連 鐘定堅 姚貴心(女) 駱觀保 徐 欣 徐進才 殷佛昌 唐 新 唐燕芳 涂歷高 黃小平 黃石發 黃石良 黃亞壽 黃佛培 黃炳華 黃錫橋 鴻妹仔(女) 彭 秀 曾春年 曾桂發
龍門縣
王 女 王 昌 王 明 王木榮 王木香 王日炎 王日南 王火明 王成忠 王慶華 王紀有 王李炎 王伯勛 王佛光 王林興 王國芬 王房敬 王房新 王紹球 王城古 王鐘祥 王統養 王流添 王容珍 王淦春 王謙李 王瑞興 王端容 王耀勛 鄧 九 鄧雙喜 鄧石揚 鄧成基 鄧觀清 鄧來發 鄧桃吉 鄧棠勝 鄧德權 甘建南 古培增 石國連 石國保 龍丁富 葉 發 葉 佳 葉 景 葉九林 葉灶房 葉錦椿 丘觀容 丘學祚 丘炳坤 呂 添 朱 興 朱 松 朱新發 伍亞海 劉 香 劉 球 劉水連 劉漢全 劉安德 劉灶榮 劉啟如 劉怡添 劉福周 劉增榮 關金水 阮華清 阮桂森 嚴李保 蘇容根 巫金水 李 發 李 國 李 統 李 基 李 輝 李 鏡 李石流 李庚新 李澤森 李瓊華 李敬生 李瑞祥 李錦棠 連木房 肖亞新 吳毛仔 何 炳 何 新 何廣英 余 全 鄒南清 張王丁 張水桂 張丙森 張石木 張亞路 張灶炯 張桂明 張雁波 張瑞彬 張耀樞 陳 炳 陳石金 陳生遍 陳觀保 陳杜榮 陳佛祥 陳金風 陳炳坤 陳添懷 陳廖彩(女) 范 金 范天保 范啟賢 范徐興 林 英(女) 林惠德 林德明 羅玉木 羅金水 羅育梅 羅房新 羅裔水 羅裔記 羅耀田 鄭何九 鄭南星 趙陳嬌 茹石英 鐘文瑞 鐘漢強 鐘運發 鐘思培 鐘炳芬 洪水清 洪亞房 姚 忠 徐景房 郭房發 郭繼清 唐新發 黃 樹 黃來興 黃伯相 梁路坤 溫乙金 溫堯光 謝 才 路大華 路王生 路黃周 廖 民 廖李科 譚進盛 譚容昆 譚福生 潘三保 潘元有 潘日勝 潘志華 潘啟明 潘學中 戴容清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惠城區(含仲愷)
王義財 王紹華 王洪民 鄧國祥 葉振聲 田萬春 任錫雄 劉力國 劉新臣 許合榮 嚴 良 蘇 波 杜宇華 李啟泰 李容帶 楊柱祥 余春明 宋佛清 張 勇 張東來 張東麟 張軍強 張進發 張運城 張巖秀 張帶穩 陳順桂 陳恒明 陳錦連 范倫光 林育港 林德明 羅志強 羅國輝 羅炳樓 周洪生 房契能 柯 致 鐘思南 駱偉忠 袁秀平 徐經國 殷順堯 殷智偉 唐國添 黃東林 黃運平 黃學良 黃貴南 黃超平 黃潭光 梁澤秋 梁春安 彭寶林 曾石興 曾石松 曾秋林 溫 鐸 賴志根 甄霞輝 廖道生 翟永順 潘日明 薛彥軍
惠陽區(含大亞灣)
方 映 方 聰 方繼發 盧育明 葉 添 葉光明 葉光榮 葉遠泉 葉茂珠 葉松城 葉金穩 葉育業 葉柏仁 葉瑞巨 葉錦輝 丘 略 朱福林 劉 玄 劉衛平 劉來金 劉順華 李運添 李運雄 李榮光 楊偉雄 楊運光 何晉瓊 余 榮 張振球 張新榮 張滿容 陳 生 陳東志 陳嘉平 林茂盛 歐廣太 羅漢文 羅育興 羅泉英 周 才 周桂榮 姚志軍 黃文通 黃本興 黃偉和 黃秉常 童少林 曾天送 曾進光 曾進養 曾松喜 曾桂松 謝志坤 謝福香 廖玉添 廖祝平 黎計靈 黎桂城
惠東縣
馬 帶 馬德強 甘百良 盧 興 丘 送 朱呈娘 朱新華 劉 鳳 劉觀蘭 劉紀招 劉進宏 劉洪來 江宏波 李志光 楊 金 楊帝林 楊森金 楊耀明 吳果坤 吳輝丸 張華祥 張兆連 陳 清 陳 粟 陳石友 陳娘泰 陳潭水 羅 財 羅水恩 周 貴 周卓森 周流明 周鏡磷 胡水平 鐘 森 鐘運良 袁帶基 徐 橋 徐常金 徐景松 高 華 黃云香 黃佛勝 黃建忠 蕭華駒 崔 彬 梁子恩 厥水金 曾 木 曾慶華 溫 聯 謝進財 蔡振民 廖潭連 戴海泉 魏 發
博羅縣
車永生 鄧子才 鄧光華 鄧育其 鄧博中 甘鐘來 葉林發 葉桂新 馮加勝 朱觀明 朱國欽 朱樹德 朱燕輝 關 松 許愛仔 蘇允桃 蘇芬喜 蘇伯成 蘇金秀 李 良 李 凌 李子東 李蘭玉 李永良 李觀華 李志華 李宗鍇 李維儉 李敬忠 李潭壽 楊東喜 楊建強 吳 玉 吳 泉 吳水金 邱道良 邱錦才 何關福 余玉先 鄒何坤 鄒惠容 張石祥 張東來 張亞來 張偉清 張金水 張勝意 張橋生 張錦泉 陳元發 陳水桶 陳光輝 陳連安 陳容生 陳滿玉 林 壽 林漢良 林翰忠 歐惠良 周林生 周新明 鄭偉良 鄭容瑞 房務勝 練照康 胡偉光 鐘 芳 鐘 奎 鐘乾有 袁濟恩 聶月齊 聶桂珠 倪 成 徐容發 高子常 高月雄 唐正祥 黃水添 黃光洪 黃來福 黃作新 黃育民 黃南福 黃鐵解 黃清華 黃錦榮 龔 超 彭 求 韓建照 曾石安 曾進祥 曾繼安 溫壽才 賴日春 賴桂容 蔡運娣(女) 蔡通明 廖天南 廖金明 黎觀環 潭沛定
龍門縣
萬丁貴 王啟英 王德生 龍記賢 盧旭桂 葉新平 丘日生 呂金棠 朱水祥 朱黃海 伍潤林 鄔壽昌 劉 貌 劉石新 劉志能 劉連有 劉錦城 許水球 李 廣 李 宗 李水容 李漢杰 李陳友 李煥桂 楊其祥 吳建明 吳庭芳 何碧欽 余成喜 余炳南 鄒庚新 張月良 陳潤添 陳繼新 林石生 林啟明 林房新 林料陳 羅 華 羅三和 鄭月華 鄭玉棠 鄭錫松 趙世深 鐘房娣(女) 鐘榮雙 鐘炳坤 鐘煥新 鐘騰新 郭 雄 郭進發 黃治平 旋進謙 旋德祥 曾威全 溫乃華 游啟明 廖 平 廖 核 譚明進 翟錦純 潘己勝 潘岐顏 潘灶新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謝寶樹 通訊員房彬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