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朱遠平,男,甘溪支部五黨員之一,1953年病故。
朱正光,男,甘溪支部五黨員之一,1999年1月在高潭鎮圩家中病逝。
鐘蔚強,原名鐘木,男,甘溪支部五黨員之一,1974年6月在家中病逝。
鐘金娘,原名鐘廷尚,男,甘溪支部五黨員之一,1957年3月病逝。
鐘李仁,男,甘溪支部五黨員之一,1969年4月在家中病逝。
講述者:鐘石泉,鐘蔚強曾孫,現為甘溪村黨總支部委員、村委會副主任。
“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鐘蔚強的曾孫鐘石泉說,每當聽到這首歌,自己就想起曾祖鐘蔚強等高潭甘溪黨支部5位黨員冒死堅持尋找黨組織的感人故事。
從1928年3月開始,國民黨多次派重兵圍剿高潭,高潭共產黨人和百姓流離失所,或遠渡重洋遠走他鄉,或上山隱蔽等待時機。1933年,廣東省黨組織被迫停止活動,廣東革命進入最低潮,高潭更是一派“村莊不聞雞犬聲,唯見斷墻火冒煙”的凄慘景象。鐘石泉介紹說,甘溪黨支部的25名黨員,僅剩下5名:朱遠平、朱正光、鐘蔚強、鐘金娘、鐘李仁。
為了保全組織,5位黨員躲進當地緊靠牛欄窩山寨的雞公髻山。雞公髻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幾乎無路可走,很少人來。他們找到一個山洞棲身。在山洞里,5位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沒有黨旗,就用木炭在洞壁上畫出來。他們舉起拳頭,莊嚴宣誓:“嚴守秘密,服從紀律,犧牲個人,階級斗爭,努力革命,永不叛黨。”他們召開支部會議,經過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失敗是暫時的,只有拼死抗爭,才能獲取生存,永遠跟黨走!”支部會議決定:堅持隱蔽在雞公髻山、牛欄窩一帶,設法與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系。
當時任高潭蘇區主席、甘溪支部書記的朱遠平給每人作了分工,由他負責外出尋找黨組織,其他同志負責收集情報、籌集資金。在山里,他們經常啃野菜、吃野果,喝溝里的水;有時住山洞,有時睡炭窯,過著野人般的生活……
隱蔽期間,鐘蔚強經支部批準,打入國民黨部隊做軍醫,每月將薪水作為黨費交給支部,并帶回情報;根據情報,朱遠平多次尋找黨組織。從1934年到1937年間,他每年都扮作商人、雇工、挑夫等,到惠陽、香港、揭西、河田等地,秘密尋找黨組織。朱遠平當時是蘇區主席,熟悉很多黨組織的負責人和接頭方式,但認識他的人也很多,他要到處躲避國民黨的搜捕,要處處小心被叛徒指認,隨時警惕被人告發……朱遠平在尋找黨組織的過程中,一腳邁出甘溪,一腳也踏進了“鬼門關”。
第一次尋找黨組織時,朱遠平在淡水街頭碰到叛徒,他假裝沒事,一個側身,閃到拐角撒腿就跑。等叛徒回過神來追到拐角,朱遠平早已跑得無影無蹤。第二次尋找時,朱遠平在香港遇到臺風,翻船落水,差點被淹死;第三次尋找時,朱遠平在深山遇到土匪,只好飛奔脫身;第四次尋找時,朱遠平在揭西遭遇搜捕,險些被抓……一次次苦苦尋找,卻一次次失望而歸……
每次回來,朱遠平都秘密組織召開支部會議,重溫入黨誓詞。不管血雨腥風多么慘烈,不管生存環境多么惡劣,甘溪支部始終做到支部不散、信念不變!
經過6年的苦苦追尋,終于在1939年秋的一天,當朱正光得知上級特派員黃琴到高潭的情報時,飛奔上山,告訴同志們這個天大的好消息:“找到了!找到了!終于找到黨組織了!”他們高興地擁抱在一起。很快,他們就與黃琴聯系上。在高潭的一座客家圍屋里,當5位黨員緊緊握住黃琴的手時,都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黃琴動情地說:“你們回家了!辛苦了!”5位在艱難困苦中從沒掉過淚的漢子,此刻頓時淚如雨下,哭成淚人。
找到組織后,5位黨員先后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并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新中國成立后,5位黨員深藏功名,默默奉獻,有的務農,有的從醫,有的做基層干部。5位黨員的家人則傳承前輩的優良傳統,規矩做人,踏實做事,勤儉生活。1999年底,最后一位逝世的朱正光臨終前還不忘叮囑家人:“我走后,不要麻煩組織、不要麻煩單位、不要麻煩戰友、不要麻煩親戚、不要搞封建迷信。”
惠州日報記者賴金朗 通訊員呂玲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