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博羅縣民政局結合廣東省民政廳關于開展“賡續紅色基因,弘揚地名文化精神”地名文化宣傳活動的部署和群眾所盼,開展“賡續紅色基因,弘揚地名文化精神”活動,并將其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抓緊、抓好、落到實處。為了開展好這項工作,博羅縣民政局組織了當地的文史專家、學者和局工作人員,深入一線進行采訪、收集、整理編印《博羅地名故事》。其中,紅色風云篇章就是專門收集整理了紅色地名故事,弘揚革命傳統;以感染力強的紅色故事為載體,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宣傳博羅紅色地名故事。今起,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惠州頭條APP將陸續刊發“博羅紅色地名故事”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大榕樹位于原博羅縣城影劇院門前。據《博羅縣文物志》記載:這棵大榕樹有幾百年歷史,從大革命時期直至解放后數十年,這棵大榕樹下一直是革命者和群眾進行宣傳演講活動的陣地。1925年,黃埔軍校學生軍第二次東征時,被聘作軍事顧問的蘇聯羅加覺夫將軍和周恩來(時任政治部主任)曾在大榕樹下的坪臺上演講馬列主義真理。抗日戰爭時期,博羅戰時工作團、東江華僑服務團博羅隊的隊員都先后在大榕樹下以演戲、唱歌、等形式,向群眾宣傳革命真理。解放后,各個革命運動的宣傳活動,都在此榕樹下進行。榕樹下先前是一片開闊空地,占地面積約25平方米,后來曾筑建過“中山亭”,解放后廢。該大榕樹是革命史上難得的見證物。1985年被列為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羅陽革命演講地舊址。
1925年10月9日東征軍先遣隊先期抵達博羅城,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隨后,10月10日,周恩來就率東征軍宣傳總隊抵達博羅,受到博羅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當時縣立中學學生列隊手持小旗,鳴炮歡呼;城鎮居民歡呼雀躍四面涌來,簞食壺漿。歡呼聲、鞭炮聲經久不息。
東征軍行營設在博羅縣城,周恩來等駐扎在羅陽書院,并在此與蔣中正等召集高層將領研究攻打惠州等戰略部署。周恩來等安頓在羅陽書院——博羅國民第一小學的教工宿舍。羅陽書院是當時縣城一處比較幽靜的地方,博羅的社會賢達出于對東征軍的一片敬意,把周恩來、蔣中正安頓于此。周恩來住在當時教導主任劉程九那間房,蔣中正住在校長謝鴻恩那間房。周恩來和東征軍其他將領的戰馬就拴在住地附近塘灘的木棉樹下。博羅縣藉的東征軍戰士韓家仁守衛大東門,為周恩來等東征軍領導做好保衛工作。
東征軍駐扎博羅城期間,周恩來曾在國民第一小學球場(羅陽書院)、韓家老屋巷逸叟祠堂門口地坪、中山公園大榕樹下等處發表演講,宣傳革命思想,號召博羅人民起來革命,和革命軍隊合作,打倒反動軍閥,打倒列強,解救人民,謀求廣東的統一和長治久安。博羅縣城老人蘇揚旺、韓永禎都曾親耳聆聽過周恩來的演講。
周恩來每次演講,都吸引了幾百群眾前來圍觀傾聽。他在演講前先教唱“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等歌曲,結束時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等口號,還給圍觀的小朋友分發“切酥”餅干。
周恩來在駐留博羅城期間,還訪問了博羅城的知名人士蘇揚旺、韓永禎等人,了解博羅的縣政和民情,征求對第二次東征的意見,并動員民眾投奔革命,參加東征軍。
第二次東征取得勝利后,廣州國民政府任命周恩來為東江各屬行政委員,主持惠(州)、潮(州)、梅(州)地區25個縣的行政工作。周恩來主政東江,首先實行民主政治,建立各革命階層的聯合政府;其次是革新吏治,嚴懲貪官污吏;三是廢除苛捐雜稅;四是禁絕煙賭;五是清除匪患;六是為民興利,造福社會。周恩來主政東江僅4個月,雖然時間不長,但他的革命主張和施政方略,對博羅及整個東江地區的影響是深遠的。其時,博羅各地社會治安良好,就是周恩來主政東江績效的體現。
東征的勝利是第一次國共合作進行國民革命運動取得的一個重大成果,不但促進了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和鞏固,為北伐戰爭的進行打下了基礎,而且也有力地打擊了封建勢力,也對博羅工農運動的開展,對中國共產黨東江地方組織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節選自文章:《東征春風,周恩來播下火種》中共博羅縣委黨史研究室)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李燕文 整理
指導單位: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 惠州市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惠州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