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美麗“變形記”!惠城江北推動28個老舊小區升級改造

      原標題:

      江北街道推動28個老舊小區升級改造,以“新”換“心”增進民生福祉
      老舊小區演繹美麗“變形記”

        青白交錯充滿年代感的大門,干凈整潔的瀝青路面,寬敞的健身跑道,三五成群的居民圍坐在休閑涼亭里下棋……“誰也沒有想到,老舊小區改造之后,就像新的一樣!”說起改造后煥然一新的小區,市糧食局宿舍的居民忍不住感嘆。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群眾家門口的“關鍵小事”,也是基層治理中的“民生大事”。近年來,江北街道通過黨建引領,扎實落實“百千萬工程”相關部署,以打造群眾滿意的服務型街道為目標,聚焦老舊小區改造,先后推動老爹嶺16號小區、T21小區、糧食局宿舍小區、司法公寓小區、金世界花園小區等28個老舊小區蝶變,用“小切口”實現居民身邊“大變化”,以點帶面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成效,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匯聚民智

        讓居民從局外人變主人翁

        走進位于云山西路的老爹嶺16號小區內,平坦干凈的水泥路、整齊劃一的停車位映入眼簾。67歲的居民李阿姨正坐在樓下曬太陽,她告訴記者:“過去沒有規劃停車位,兒子每次來看我,都得‘見縫插針’找地方停車。現在小區整齊寬敞多了,停車也不發愁了。”

      市糧食局宿舍經過改造后,小區環境煥然一新。

        老爹嶺小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共有94棟樓、上千名居民,是惠城人口密集且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之一。歷經多年風雨和歲月磨礪,該小區開始出現基礎設施老化、排污管道堵塞、路面坑洼、道路狹窄、停車位緊張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還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在居民的熱切期待中,老爹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于去年正式啟動,今年初完工。為保證小區改造合乎民意,在項目進場前,江北街道以社區居委會為協商議事陣地,組織區住建局、施工方、“回家”黨員、居民代表召開10次老舊小區改造意見征集會,明晰了政府、業主、施工方的職責范圍,確立了小區改造方案。在項目改造過程中,該街道還積極組織施工方、居委會、小區自管小組和居民代表召開會議,通報改造進度,大部分居民從原本不關心小區改造的“局外人”,變成積極參與小區建設的“主人翁”。許多熱心居民和老黨員們還自發做起監督員,發現問題及時與社區聯系,并積極為改造工程提供借水借電服務。

        在居民的大力支持下,電動自行車停車棚拔地而起,原來僅3米寬的小區道路,拓寬成消防車、救護車能夠進入的6米“生命通道”。此外,社區還將新騰出的空地盤活,主動對接施工單位規劃休閑廣場,打造居民“家門口”的休閑娛樂場所。經過幾個月的改造,昔日基礎設施滯后、環境臟亂差的老爹嶺正逐步蛻變成管理規范、干凈有序、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幸福小區。

        融合資源

        改造同時增加社區服務供給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江北街道堅持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推動小區改造內外兼修。在完善水、電、氣、路等民生基礎設施的同時,著力整合資源,豐富養老、托育、便民驛站等社區服務供給,打造民心工程和發展工程。

        比如,在T21小區和司法公寓小區改造上,江北街道在解決建筑老化、配套設施滯后、風貌破舊等問題外,針對該小區區位特點,以街道和云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推動小區與街道“15分鐘公共服務圈”深度融合,將文化休閑、兒童娛樂、運動健身、教育培訓、衛生健康等公共便民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享受到便捷服務,實現民需與服務的“雙向奔赴”。而在面粉廠宿舍小區改造上,江北街道在改造前期進行民意需求問卷調查中發現,該小區老年人較多,經過充分考究公共區域內老年人的出行和社交需求后,決定在完善地面、墻面及管道改造外,積極對小區開展適老化改造。通過增設樓道無障礙坡道、入口扶手、安置公共座椅,并對原有閑置場地進行統一規劃改造,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形成統一和諧的串聯式公共空間,滿足小區老年人休憩、社交、文娛活動等需要。

        健全機制

        讓小區保持潔凈美

        老舊小區既要改造好,更要維護好。如果對改造后的小區置之不理,很容易使小區從改造后的“潔凈美”退回到從前的“臟亂差”。對此,江北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健全管養機制,通過發動各方力量,持續完善老舊小區改造“后半篇文章”。

        針對老爹嶺等無物業管理的小區,江北街道通過推選群眾基礎好、熱愛公益事業的黨員和熱心群眾擔任“惠鄰管家”,發揮其人熟地熟優勢,牽頭組織居民“拉家常、謀共識、解難題”,助推小區各類“疑難雜癥”“難辦事項”等問題解決。

        比如,老爹嶺小區因建設年代較早,電動自行車停放車位較少,隨著小區居民的電動自行車數量持續增加,樓道內、車庫里到處可見隨意停放的電動自行車,飛線充電、樓道充電輪番上演,不僅影響居民出行,而且埋下安全隱患。“惠鄰管家”接到居民反映后,逐戶上門征求居民意見建議,明確建設地塊和改造重點,并以居民眾籌的方式,共同推動小區電動自行車停車棚建設。

        而在金世界花園小區,江北街道依托惠民空間,打造社區惠鄰中心,通過開展“鄰BA”、書法培訓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讓鄰里關系在互動中融洽,讓陌鄰變成友鄰,友鄰變親鄰,并依托“熟人社會”有效化解群眾矛盾糾紛,推進小區綠化改造、活動場所升級等基礎設施建設,讓問題樓盤舊貌換新顏,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老舊小區改造推動“城市細胞”的活化與更新,也承載著群眾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接下來,江北街道將繼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這個民心工程,通過以“新”換“心”,增進民生福祉,描繪新時代宜居宜業的幸福圖景。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彭紅霞 通訊員鄧文健 黃譚奕 溫潔媚

      編輯:洪東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