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小小觀賞魚 “游”出致富路
仲愷高新區幸福觀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為鄉村振興注入“五彩斑斕”力量
“這是糖果斑馬魚,好看好養耐活,特別適合新手,現在有優惠,喜歡的趕緊下單了……”走進惠州市金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直播場地,數十個大大小小的魚缸里,游動著神仙魚、燈魚、天使魚等色彩斑斕、姿態萬千的熱帶觀賞魚,通過網絡訂單、物流運輸,每天有成千上萬尾熱帶觀賞魚發到全國各地。
惠州市金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輝明養殖熱帶觀賞魚已有20年,在一步步發展壯大養殖產業的同時,他還牽頭成立觀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企業+農戶+市場”的模式帶動800多戶社員增收致富,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五彩斑斕”的力量。
養殖熱帶觀賞魚20年,一步步走向規范化規模化
黃輝明的熱帶觀賞魚基地位于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幸福村,該基地占地120多畝,擁有16個大棚,養著30多個品種的熱帶觀賞魚。記者采訪時看到,工人們忙著從大棚的魚池里撈魚,紅、黃、橙、綠等五顏六色的天使魚在盆里游動,仿若彩虹般絢麗。撈出的魚經過挑選打包,便會郵寄給全國各地的觀賞魚經銷商。
工人在撈魚。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黃輝明養殖觀賞魚始于一次偶然的機會。20多年前,從事進出口貿易的黃輝明經常跑海關,“有一次在海關看到一車準備出口的熱帶觀賞魚,覺得很漂亮。”黃輝明說,經過一番調研,他發現觀賞魚挺有發展前景的,而且當時的他也正想“往實業方向發展”。
說干就干。他在幸福村租了120畝有山有水的地方,2004年從中國臺灣引進了鸚鵡魚等10多個珍稀品種、共計16萬尾的熱帶觀賞魚,還從中國臺灣請了兩個技術人員。可沒想到2005年夏天遇上臺風和大暴雨,魚塘堤壩被沖毀,魚苗全部被沖走了,一下子損失了30多萬元。
黃輝明并沒有放棄,他迎難而上,又籌了一筆錢繼續干。他吸取教訓,搭建大棚,完善養殖基地基礎設施,積極學習鉆研熱帶觀賞魚的養殖和繁殖技術。同時,他還利用做進出口貿易的資源優勢,把產品賣給貿易公司,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拓寬銷售渠道。
五顏六色的觀賞魚。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2009年,黃輝明的養殖基地已有超過600萬尾的觀賞魚,年產值三四百萬元。隨著熱帶觀賞魚養殖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該基地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關注和扶持,走上了規范化、規模化的發展道路。該基地2011年獲評惠州市現代漁業示范基地;2014年被原農業部評為“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023年被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評為“省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
近年來,黃輝明為順應市場發展,開起了網店和直播,通過線上銷售熱帶觀賞魚,高峰期每天銷售3000多件(每件12~40尾魚)。“線上銷售對產品的品質要求更高,否則客戶退貨就虧了。”黃輝明說,除了嚴格按照標準發貨,公司還在每件產品的外包裝貼上可溯源二維碼,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目前,公司產品4成通過網絡銷售,6成走線下批發給經銷商。”
年生產銷售熱帶觀賞魚超1億尾年產值1.4億元
在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黃輝明發現部分規模較小的養殖戶受制于經銷商,觀賞魚常常賣不到好價錢,因此他產生了抱團取暖、一起把產業做大的想法。
2013年,黃輝明牽頭成立了惠州市仲愷高新區幸福觀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采用“企業+農戶+市場”的模式,統一產品規格、價格和質量,防止惡性競爭和利益損害。同時,黃輝明還積極吸納觀賞魚養殖產業鏈上的商家加入合作社,商家有了固定客戶,社員也能以更低的價格采購飼料、魚苗、魚藥、耗材等,降低養殖成本。
經過11年的發展,合作社不僅帶動當地村民養殖觀賞魚,還影響帶動了惠陽、惠東、博羅等地的養殖戶加入。“目前合作社在全市已有社員800多戶,年生產銷售熱帶觀賞魚超過1億尾,年產值約1.4億元。”黃輝明說。
仲愷高新區幸福觀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熱帶觀賞魚基地。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如今,合作社每年都會定期舉辦2~4次免費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環保法律知識、養殖技術、銷售和財稅管理、水產獸藥等方面,幫助養殖戶提升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
去年8月,幸福村村民廖振東夫婦回到家鄉跟黃輝明養起了熱帶觀賞魚。“合作社提供魚苗、飼料,教我們養殖技術,還幫忙銷售,挺好的。”廖振東說,他們夫妻兩人一年養殖了六七萬尾觀賞魚,收入六七萬元,感覺挺有賺頭的,最近又搭建了100平方米的水池,計劃擴大養殖數量,增加收入。
幸福村村民羅彩平從2013年起就在基地工作,喂魚、挑魚、打包等樣樣都在行,“現在一個月拿到手有6000元左右。”羅彩平笑著說,“雖然工作比較辛苦,夏天魚棚里的溫度高達38℃,但在家門口工作,能照顧家里,很滿足了。”
黃輝明表示,接下來將根據市場需求,繁育更多熱帶觀賞魚品種,讓觀賞魚“游”進尋常百姓家,“游”出鄉村振興好前景。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