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 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3年惠州政法工作綜述

      原標題:

      奮力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 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3年惠州政法工作綜述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通訊員劉思波

        一年砥礪奮進,一年春華秋實。

        回望剛剛過去的2023年,全市政法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政法工作現代化主題主線和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為惠州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營造了平安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

        這一年,惠州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以優秀成績通過省級驗收、中央復核,獲評全國首批試點合格城市。

        這一年,惠州在全省首次“平安鼎”頒授活動中,與廣州并列成為全省獲頒“一星平安鼎”的地市,這也是我市繼蟬聯全國平安建設最高榮譽“長安杯”后的又一殊榮。

        護穩定促發展 高水平推進平安惠州建設

        平安穩定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2023年,全市政法機關圍繞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忠誠捍衛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深化平安惠州建設,切實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

        市委平安惠州建設領導小組充分發揮平安建設考評“指揮棒”的作用,科學謀劃、一體推進平安惠州建設。開展維護特殊群體合法權益專項整治工作,排查重點特殊群體6萬余人,落實關愛幫扶10萬余人次,不斷提升特殊群體服務保障水平;開展“全民反詐”集中宣傳專項工作,健全“1+4+6”反詐工作體系,探索建立“反詐+網格”宣防模式,提升群眾反詐意識,涉電詐警情連續五個月環比下降,避免群眾直接財產損失3370.77萬余元。

        平安不平安,關鍵看治安。惠州開展突出治安問題排查整治,深入推進“鷹擊”“1+N”、夏季治安“百日行動”和“東江”系列精準清查行動,強化夜間經濟活躍場所安全防范和K歌沐足行業場所重點整治,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8.2%,“兩搶”零發案天數達338天,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小案不小辦,亮劍護民安。全市政法機關堅決打好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持久戰,以貫徹落實《反有組織犯罪法》為牽引,接續開展教育、金融放貸、市場流通三大重點行業領域整治,推動七個縣(區)結合實際再分別認領1個行業領域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共制發“三書一函”167份,推動各行業領域亂象得到規范整治。

        以平安筑長安 夯實平安之基助推高效能治理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過去一年,惠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1+6+N”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群眾關心的,就是政法人守護的。惠州常態化開展“平安校園建設”行動,發揮全市1812個學校綜治工作站和校園最小應急單元作用,組織開展開學季陽光心態普查,防范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2023年,涉未成年人案件數、盜竊和打架斗毆類警情數分別環比下降28%、19%。

        國之興衰系于制,民之安樂皆由治。市委政法委舉辦第十一屆惠州市社會治理實踐創新十大項目征選活動,共收集社會治理創新項目71個,推動各地各單位打造了博羅治超、龍門訴前調解、大亞灣和美網格等一批社會治理亮點。

        2023年,惠州實現四級綜治中心實體化規范化運作,開發應用“惠平安”態勢分析平臺和群訴平臺,動態監測社會治理要素;推進人民調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訴訟服務中心深度融合,開展訴源治理,促進矛盾糾紛多元“一站式”化解,全市矛盾糾紛化解率達85.9%;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綜合網格工作,大力推行小金口街道“一網三聯五清單”和大亞灣“和美網格”經驗做法。

        優服務善作為 聚法治之力護航高質量發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2023年,惠州政法機關靶向發力、服務大局,持續強化執法司法制約監督,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推進法治惠州建設。

        黨委政法委牽頭推動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16項任務落地落實,將完善地方黨委政法委行政執法監督協調機制、深化“兩法銜接”機制等納入2023年十項重點工作任務,促進行政執法與司法工作良性互動;深入開展執法檢查,督促問題整改,不斷提升執法辦案水平;成立惠州市營商環境法治服務監督中心,協調督促辦理惠州行政執法和司法活動中損害營商環境、侵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投訴舉報類案件,為惠州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組織開展“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暨南粵法治報告會,全面完成縣(區)法學會群團改革任務。

        審判機關大力推進審判執行工作,2023年審結各類案件124373件,結案量再創歷史新高,法官人均結案436.4件,位列全省第二。全市法院二審服判息訴率、執行標的到位率、執行完畢率等9項核心指標進入全省前列,高質量完成“一降兩升三優化”目標任務。出臺優化“三個環境”意見,以高質量司法服務保障發展大局。全力打造新型執行事務中心,推行執前和解督促及程序前移機制,相關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

        檢察機關強化法律監督,依法能動履職,圍繞市委“發展實體經濟、制造業當家”部署,制定并落實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的13項舉措,將檢察保障做到企業的“需求上”;市檢察院一攬子化解3件工傷保險資格認定的行政爭議,為涉案企業減輕訴累,相關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惠陽區檢察院探索建立非羈押人員幫教監管平臺和機制獲評廣東省檢察機關改革創新典型案例。

        公安機關持續深化執法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在市縣兩級完成執法辦案中心智能化升級,新執法辦案系統平穩上線應用,推動執法能力水平和執法公信力不斷提升。

        司法行政機關積極推進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工作,完成行政執法數據庫建設和“一網共享”平臺的編目掛接,實現市縣鎮三級行政執法主體全覆蓋,“減證便民”支撐應用系統建設推進。全面推進“八五”普法規劃落實,持續強化創新公共法律服務品牌。

        鍛鐵軍勇擔當 奮力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

        黨的領導是政法工作的最高原則、最大優勢。2023年,全市政法機關始終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一體推進思想政治、領導班子、人才隊伍、專業能力、職業保障、紀律作風建設,努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政法隊伍。

        扎實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著力推動黨的政治建設與政法隊伍建設深度融合。創新開展“黨建引領百村共建”,加大組織、政法系統與134個結對黨支部共建力度,全面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健全問題辦理機制,排查各類風險隱患3961個,化解矛盾糾紛588起,領辦民生實事3883件,推動一批“問題村”“信訪村”蛻變成為“文明村”“示范村”,以點帶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增強思想定力,激發干事活力。惠州政法機關開展政治督察和紀律作風督察巡查,確保政法工作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建立全市政法系統“黨建引領·提能增效”互派互培實踐鍛煉工作制度,努力構建政法干部科學養成體系。鞏固提升教育整頓成果,立足職責推動發展,提出推行政務服務“一窗通辦”等50余項為民舉措,下沉機關干警7176人次,深入開展整治交通違法、加強未成年人結對幫教等為民實事。

        弘揚英模精神,激勵忠誠擔當。舉辦廣東省政法英模巡回宣講活動惠州宣講報告會,開展全市政法系統第二屆“最美政法干警(干部)”評選活動,不斷營造選樹英模、學習英模、崇尚英模、爭當英模的良好氛圍。2023年,全市政法隊伍涌現出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模范檢察官、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和廣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一批先進典型。

        2024年奮斗新征程已經開啟。惠州政法機關將始終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全力抓實抓牢平安惠州、法治惠州建設,一以貫之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以赴防范化解突出風險、開拓創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為惠州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提供堅實政法保障。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