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百年 博羅石灣鎮黃西魚丸享譽珠三角

      原標題:

      石灣鎮 黃西魚丸傳承百年享譽珠三角
      制作技藝入選第十二批縣級非遺名錄

        一道美食,一方味道,沖擊味蕾的同時,還勾起那藏在深處的記憶。在博羅縣石灣鎮,黃西魚丸因其獨特的配料和手工制作而別具一格,成為當地美食,在博西片區廣為流傳,至今已逾百年。2022年,石灣黃西魚丸制作技藝入選第十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原料為新鮮鯪魚

        提起黃西魚丸,有個人不可不提,她就是黃西魚丸制作技藝的第三代傳人李玉,當地人都稱她為“玉姐”。她從18歲開始就跟著爺爺和父親學做黃西魚丸,至今已有40多年。

      把魚漿捏出球形,用勺子快速放入溫水里。

        玉姐說,黃西魚丸的制作源于清末。那時,因條件所限,石灣人只有逢年過節才制作魚丸。上世紀50年代,博西地區各村紛紛集體養魚,待年前統一分配給每戶村民。村民領到集體分發的魚肉后,就拿一部分做魚丸,春節期間用來招待親戚朋友。魚丸制作開始在博西片區流傳,以黃西村、水上社區尤為盛行。

        黃西魚丸因其制作技藝匠心獨運而深受群眾喜歡。在玉姐家里,她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制作黃西魚丸,然后銷往惠州、東莞、深圳等城市。每天銷量從幾百斤到幾千斤不等。

        黃西魚丸如此受歡迎,有何秘籍?玉姐說:“做魚丸原料是關鍵,一定要新鮮。只有靚鯪魚才能做出好的魚丸!”玉姐家所用的鯪魚都是自家精心養殖的,這是黃西魚丸味美且獨樹一幟的關鍵所在。目前,玉姐還是博羅縣水產協會會長。

        采用傳統手工制作

        有了好材料,獨特的制作技藝同樣必不可少。黃西魚丸制作技藝以傳統手工制作為基礎,與周邊一帶有所不同。

        走進玉姐家的廚房,只見一條條新鮮的鯪魚在玉姐嫻熟的刀法下,很快就骨肉分離。肉骨剝離后,需把魚肉切成塊,加入蒜和新會陳皮,為魚肉添香提鮮,再以手工的方式把鯪魚肉慢慢剁細。

      用黃西魚丸滾湯。

        加入淀粉、鹽、胡椒粉等配料后,把鯪魚肉剁成魚漿。這時,一股甘香撲鼻而來。接著,玉姐抓起魚漿重復拍打、攪拌。反復拍打除了讓魚肉和配料更好地融合外,最主要是讓魚丸的口感變得更加“彈牙”,而看準時機投放配料更是讓魚丸更鮮美和甘香。

        拍打攪拌完畢后,玉姐端來一盤溫水,然后拿起魚漿用手捏出球形放入溫水里。不一會兒,滿滿的魚丸就鋪滿了盆子。魚丸定型后,放入沸水中燒煮一定時間,再撈出經過短時間的冷卻浸泡,一顆顆美味的黃西魚丸就成功“出浴”了。

      油炸黃西魚丸。

        黃西魚丸的個頭比一般的肉丸偏大些,無論是清蒸、油炸、滾湯、做配菜,都是美味佳肴,享譽珠三角。石灣人家辦喜事,這更是一道必備的特色菜肴。

        玉姐還是博羅縣人才技能培訓基地的老師。她通過舉辦黃西魚丸制作技藝培訓班,創建傳承基地,讓黃西魚丸的制作技藝不斷傳承。記者獲悉,石灣鎮大力挖掘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著力發揮非遺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利用和整合資源,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努力實現傳承與發展的雙贏。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通訊員石灣宣

      編輯:洪東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