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李燕文)金秋十月,烏欖飄香。每年國慶前后,博羅縣柏塘鎮高橋村古欖園里的烏欖陸續成熟上市。打烏欖(采收烏欖)成為當地特有的景象,一般可持續一個月左右。
新鮮的烏欖。
日前,剛走進古欖園,記者便聽到陣陣打烏欖聲。古欖園里有208棵古欖樹,大部分為烏欖,每棵欖樹的樹齡都超過了100年,枝繁葉茂,樹高接近或者超過10米,烏欖就結在高高的樹上。因此,打烏欖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爬樹。
爬樹摘烏欖。
“打烏欖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既考體力,也考眼力。”高橋村村民阿明生于1989年。這些年,他已經從父親那里接過了衣缽,家里的烏欖基本都由他采收。他說,烏欖烏黑烏黑的,藏在樹葉下,特別光線不好時,就更難發現了。連日來,每天清晨,他吃過早餐就和父親一起去打烏欖,細網、竹竿、梯子是打烏欖的必備工具。他說,年景好時,一棵古欖樹可采烏欖近千斤,今年烏欖的結果情況并不理想,“烏欖有的鮮銷,但更多的是腌制后再銷售。腌制后的烏欖是一種美味,是很好的下飯菜。”
古欖園。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阿明的父親年逾古稀,打了一輩子的欖,前兩年才沒有上樹。打欖對他而言有著深厚的感情,是刻在骨子里的記憶:小時候是童趣,成年了是謀生手段,而今是一種掛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