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02時23分
我們迎來秋天第一個節氣
立秋
這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嶺南大地暑熱未散
時令的腳步卻似乎快了一大截
此時正值“三伏天”的中伏
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稻谷金黃
“秋,禾谷熟也。”
立秋寓意秋季開始
進入收獲的時節
滿眼的金黃就是
對春天最好的應諾
惠陽區沙田鎮早稻陸續迎來成熟收獲期。惠州日報記者徐園連 攝 。
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豐碩成熟
近日,一幅幅“田田流水稻花香”的
豐收畫卷在惠陽區沙田鎮鋪展開來
早稻陸續迎來成熟收獲期
農戶們搶割早稻,確保顆粒歸倉
在東澳村均田、樓角的稻田
已是金黃一片,沉甸甸的稻穗迎風而動
不時送來一陣陣稻谷的清香
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
收割、脫粒、碎稈一氣呵成
而粉碎后的秸稈則撒在田里
為晚稻提供養分
瓜果飄香
一眾瓜果悄然成熟
眼下正值龍門縣龍江鎮
石硤龍眼的最佳品嘗期
今年龍江鎮龍眼產量約300萬公斤
作為華南四大珍果
顆顆清甜玉潤、甜蜜撩人
拿在手上
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果肉
冰冰涼涼
輕輕剝開黃褐色的果皮
晶瑩剔透的果實瞬間滑溜出來
鮮嫩的汁水,緊緊鎖在果肉之中
一口咬下,清香四溢,滋味醇厚
游客在果園里體驗龍眼采摘樂趣。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攝。
立秋習俗多
客家人習慣稱“立秋”為“過秋”
過秋這天,人們也不給耕牛下田勞作
這叫做“避秋”
因為此時正值酷暑,烈日炎炎似火燒
連稻田里的泥鰍都會被燙死
農民們稱這種現象叫“煎秋”
夏末初秋,斜陽照射在惠州西湖湖面。惠州日報記者葉麗莎 攝。
客家還有“嬲秋”這個習俗
在客家話中,“嬲”音同“嫽”
讀為“聊”(liáo或liào)
解釋為休息、休閑,停止勞動與生產
如:“今天系秋日(立秋),大家唔上工,在家里坐嬲。”
在惠州,有立秋食紅參習俗
人們以食紅參作補,增強體質
以應付“秋老虎”
這既是一種民風,也是一種飲食習慣
立秋節氣
跨過立秋這道柵欄
夏日的浮躁終將變得云淡風輕
秋日的草木搖響了時光的風鈴
一個金燦燦的季節
正向我們悄然而來
你好秋天
莫負好時光
相關鏈接:“七夕貯水”
8月22日是農歷七月初七,人稱七夕節,也有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
相傳,農歷七月七日是七仙女下凡日,七仙女在江河湖泊灑仙水救濟凡人。人們稱之為“七夕水”。在太陽升起前取的“七夕水”,終年不會變質,存放的時間越久,功效就越好,具有清熱解毒、去濕消暑的作用。每年農歷七月初六深夜,惠州就有很多居民到江河水井溪邊取七夕水。
裝好“七夕水”,自然要洗一下“七夕水”。惠州人相傳,七夕要洗香花水。用臉盆裝一盆“七夕水”,盆里放七種鮮花。用香花水洗臉、洗眼睛,據說可以讓人長得更漂亮、讓眼睛更明亮。此外,用“七夕水”洗浴,能夠消災除病。溪水邊沒有七種鮮花,但用清涼的“七夕水”洗一洗臉,洗一洗手腳,也覺得清爽無比。
惠州的道教廟宇大多都會舉行七夕祈福活動,其中較為有特色的是西河古寺和九天觀。
西河古寺位于惠州市惠陽區平潭鎮新田埔村,是一座專門供奉“七仙女”的寺廟,本市信仰的神明譚公為七仙女的護衛,廟里有兩口古水井,自建廟以來一直保留至今。
九天觀位于惠州市博羅縣長寧鎮瀾石村(羅浮山下),又稱明福觀。始建于五代十國--南漢時期,為羅浮山歷史上五觀之一,觀內有口古井。
農歷七月初六都會舉辦祈福活動,祈福活動從傍晚開始直至七月初七天明,信眾會在天亮之前從兩口古井中采集七夕水存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