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上午,廣東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動員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的兩個關鍵詞“百縣千鎮萬村”和“高質量發展工程”,格外引人關注。在嶺南繁花似錦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中,廣東開辟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戰場。
繪藍圖、定目標、出考題、找答案。圍繞“百縣千鎮萬村”的高質量發展,來自廣東部分市縣、省直單位的主要負責同志和企業經營者代表一一表態發言,省委、省政府同各地級以上市簽訂責任書,珠三角地市與粵東西北地市雙方簽訂對口幫扶協議。責任書,就是“軍令狀”;對口幫扶協議,承諾的是“真幫實扶”。賽龍奪錦,比學趕超。賽的是一往無前的決心、干勁,比的是勇挑大梁的膽識和能力。
今天的大會上,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指出,廣東肩負著“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使命任務,目標要求更高,意味著需要通過“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個五年規劃的努力,到2035年再造一個新廣東。實現這一目標,光靠珠三角不行,光靠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也不行,必須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投向廣袤的農村大地,讓縣域這個重要支點強起來!
為什么是“百縣千鎮萬村”?
廣東經濟總量連續34年位居全國首位,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縣域經濟發展也不盡人意。農村是廣東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突出短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最穩固的底盤也在農村。
△博羅縣
廣東57個縣(縣級市)中,只有博羅縣進入全國百強縣,列第81位。這57個縣(縣級市)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周邊的粵東、粵西、粵北,占全省面積的71.7%,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而GDP僅占全省GDP的12.5%。
而在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則是明星區、鎮如“群星閃耀”:2022年中國百強區排行榜中,廣東省有18個區入圍,其中排名前10的區,廣東占位8席,全部都在珠三角;《2021鄉鎮綜合競爭力報告》中公布的全國百強鎮名單,廣東更是有30個鎮上榜,也悉數來自珠三角!
未來廣東經濟如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最大的短板在縣域,最大的潛力也在縣域。如何使短板變長、使潛力變現,是廣東在現代化新征程上闊步前行的必答題。
有學者點評,“百千萬工程”,瞄準的,正是廣東經濟的薄弱環節,可謂精準把脈、對癥施治!以縣域經濟為抓手,縱向到底,把村、鎮和縣連成一體,橫向到邊,把村與村、鎮與鎮、縣與縣連成一體,結成生產要素內外循環的網絡,構建出縣鎮村三級高質量協調發展的新平臺。
從去年年底開始,廣東的“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就一直在深入調研、精心謀劃之中,廣東省委全會、省兩會對此都有重點部署。癸卯兔年上班第一天,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會議提出,廣東省委、省政府將舉全省之力全面壯大縣域經濟、全面建設美麗城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努力實現“一年開局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根本改變”。
做強縣域經濟,廣東的底氣在哪里?
回望來路,廣東率先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著眼當下,量的增長到了平臺期,質的突破還在醞釀期。
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縣域經濟廣泛集中在粵東、粵西和粵北地區。這些地方和珠三角相比,經濟基礎相對較差,經濟發展相對滯后。
有人擔心,村鎮資源要素短板多,高質量發展談何容易?!當然不容易。但也絕非不可能。至少,在珠三角,鎮村經濟成功發展的案例比比皆是。
△北滘鎮
在佛山,一個北滘鎮就誕生了兩家土生土長的世界500強企業,這里總面積不足百平方公里,卻被譽為“最牛小鎮”,成為中國家電制造業重鎮,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齊全的白色家電全產業鏈和小家電產品集群;再看東莞,一個小小的烏沙村,就有vivo和OPPO兩家手機龍頭企業并駕齊驅。全球每生產5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部產自于此。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一個個鎮村的發展脈絡,匯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村鎮經濟發展史,如今讀來,依然令人熱血沸騰。
和當年珠三角經濟發展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不同,現在粵東西北的縣鎮村站在了更高的發展起點上,發展的條件更好,發展的機會更多,成功的概率更大。
路路通方有百業旺。如今的廣東,“致富路”四通八達:高鐵運營里程達2367公里,居全國前列,實現了“市市通高鐵”;截至2022年底,粵東、粵西、粵北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突破6000公里,縮短了粵東、粵西、粵北與大灣區的時空距離,打通了“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水缸子”“茶罐子”進入大灣區的快速通道……這些,都為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業興才能經濟強。珠三角的快速發展,既可以為粵東西北的發展提供資源要素,推動產業有序布局轉移;又可以讓后來者從中汲取經驗、規避彎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種種這些,既是粵東西北地區的后發優勢,也是“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底氣!
錨定“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 廣東打算怎么干?
錨定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廣東重任在肩、責無旁貸。這片改革的熱土、發展的熱土,將如何書寫新一篇“春天的故事”?
今天的大會上,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逐漸清晰。因地制宜壯大縣域經濟、強化節點功能建設美麗城鎮、加快城鄉融合促進一體化發展,成為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點任務。
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是關鍵,就是要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這些年,廣東不少地方在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方面,做出了成績,形成了特色。
比如說,徐聞農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讓人眼前一亮。徐聞地處粵西的雷州半島,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的縣份,全域面積基本上都是火山灰形成的紅壤,土地貧瘠,但適合種植菠蘿。當地就在菠蘿種植上做文章,菠蘿的種植面積達35萬畝,成為聞名遐邇的“菠蘿的海”。
與此同時,他們一方面抓科技興農,改變了過去農產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在省農業部門指導下摸索出“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最大程度上確保菠蘿種植戶增產增收。除了徐聞,廣東還有許許多多的鎮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城吃城”,比如梅州金柚、茂名荔枝、英德紅茶、新會陳皮、增城菜心,形成了名村名鎮名縣名品,各展所長、各具特色,成為助燃“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的“星星之火”。
融入大灣區建設,是粵東西北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大“因地制宜”。目前,廣東已經建立起縣級對口幫扶協作機制,推動珠三角產業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有序轉移,建設一批億元級項目、扶持一批十億元級企業,實現產業共建、產業共強,從而搭上大灣區產業發展的“順風車”。
創新,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去年年初,廣東農業部門以預制菜為抓手,實施“農業的工業化”戰略,一年里在全省興建了11個預制菜產業園,把市場一時容納不了的鮮活農產品直接轉化成預制菜,在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的同時,大大延長了農產品的銷售半徑和銷售周期,為農民的增產增收添加了一道可靠的“保險”。今年春節期間,廣東預制菜銷售總額超128億元。而在春節前,廣東農業部門推出預制菜“廣東年魚”,直接把因疫情滯銷三年的湛江金鯧魚銷售一空。
當下,廣東廣大干部群眾正以“釘釘子”精神,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樣本,朝著“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目標,只爭朝夕,踔厲奮發,向著“更加郁郁蔥蔥”的“新廣東”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