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與會嘉賓談惠州中醫藥傳承創新與人才培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惠州主會場,與會嘉賓學者現場接受媒體采訪,暢談惠州中醫藥傳承創新與人才培養。

        惠州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徐蓉:

        通過“外引內養”等舉措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

        惠州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徐蓉表示,結合本次科學大會研討成果,我市將進一步謀劃好“十四五”期間全市中醫藥事業發展方向和實施路徑,讓中醫藥服務更大范圍惠及百姓;通過“外引內養”等多項舉措,加強中醫藥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加大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建設,鍛造一支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為惠州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同時,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機遇,以創建基層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打造“2+1”大健康產業為抓手,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主動融入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借勢借力提升全市中醫藥發展水平。

        “中醫科學大會第三次在惠州召開,充分說明我市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得到業界的認可,為我市進一步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徐蓉說,“我們要把這些優勢充分挖掘出來,并與中醫藥迎來的發展機遇結合起來,在促進中醫藥傳承發展創新中展現惠州擔當,造福惠州人民,助力健康廣東、健康中國建設。”

        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常委、副院長潘華峰:

        將繼續扶持惠州中醫藥的人才培育

        “惠州是一座具有中醫藥底蘊的城市。”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潘華峰認為,惠州有著很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元素,中醫藥產業極具優勢,舉辦中醫科學大會對于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惠州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前景廣闊,要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機遇,在文化上、產業上提檔升級,加強人才培養與產學研融合落地,加大科研的轉化運用。

        潘華峰建議,要加大中醫藥文化自信的宣傳教育,重點抓中醫藥人才培養的質量,按不同發展需求培養中醫藥人才,有針對性地面向基層開展定向式的中醫藥人才培養,形成符合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的培養體系。

        近年,廣州中醫藥大學和惠州合作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讓惠州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國家級中醫藥名家的醫療服務。潘華峰介紹,廣州中醫藥大學將充分依托廣州中醫藥大學科教研平臺,在粵港澳惠州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基礎之上,搭建中醫藥科研實驗平臺,通過雙向互動方式扶持惠州地區中醫藥人才培育工作;依托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科研轉化平臺,加深對惠州本地中藥材的研發,加大研發與轉化力度;充分發揮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龍頭引領和示范作用,推進惠州中醫藥醫療機構名醫、名科、名院建設。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琚雄飛:

        校企合作打造惠州中醫藥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琚雄飛表示,第八屆中醫科學大會期間,來自相關領域管理者及專家學者對國家中醫藥在頂層設計、科學研究、臨床應用和產業規劃等方面進行全面解讀,讓與會者對中醫藥發展前景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我將把這次會議的精神帶回學校,聚焦學校高質量發展,為惠州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琚雄飛介紹,作為惠州唯一的醫學類高職院校,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聚焦中醫藥專業能力建設來提升中醫藥人才培養水平,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來推動中醫藥文化普及。同時,學院積極響應基層中醫學專業人才定向培養政策,通過高水平專業群及重點學科建設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注重理論與實踐并舉,為基層醫療機構輸送緊缺的中醫學專業人才,實現在基層醫療機構“留得下、留得住”。此外,學校通過校企合作來打造惠州市中醫藥文化科普教育基地,以“本草問學”為品牌享譽同行,為助推全市乃至全省中醫藥文化科普教育提供平臺支撐和經驗支持。

        文 惠報全媒體記者侯縣軍 李向英

        圖 惠報全媒體記者湯渝杭 李松權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