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非凡十年】惠東高潭:紅色高潭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原標題:  

      引進發展重點項目,推進紅色文化旅游和鄉村振興

        紅色高潭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高潭,一塊讓人肅然起敬的紅色土地,是全國最早區級蘇維埃政府誕生地之一,也是海陸豐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潭革命老區在上級的支持下,因地制宜引進和發展重點項目,大力推進紅色文化旅游和鄉村振興,使得鎮容鎮貌發生巨大變化,人居環境得到較好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鎮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中洞革命紀念廣場,中洞改編雕塑巍然聳立。

        聚力完善基礎設施,鎮容鎮貌煥然一新

        地方要發展,交通須先行。10年前,高潭圩鎮及連通外面的道路大都比較狹小。2017年以來,高潭鎮在上級的支持下,掀起以道路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潮,先后完成高潭革命老區潮惠高速連接線中洞至公梅段和圩鎮2公里段、圩鎮東環路和省道S242線高潭圩鎮段整治等工程,鷹光公路單改雙工程目前也在順利推進。

        潮惠高速連接線改擴建工程由惠州段和汕尾段組成,包括中洞革命紀念廣場至省道242線公梅段、公梅至汕尾交界段、汕尾交界至海豐互通段。其中,惠東縣境內項目全長14.57公里,總投資10.71億元;中洞革命紀念廣場至省道242線公梅段全長3.72公里,按照二級公路結合城市主干路標準等級設計,路基寬24.5米,路面寬16.5米,雙向4車道,設計行車時速60公里。

        寬敞的路面、清晰的標線、綠色的中間隔離綠化帶,記者日前驅車從高潭圩鎮進入中洞村時看到,道路猶如高速公路。“以前從圩鎮到中洞村,道路坑坑洼洼,要耗時30分鐘以上,現在只需要10多分鐘。”中洞村村委會主任蕭愛娣說。

        2016年初,惠東被納入海陸豐革命老區,享受國家貧困革命老區扶持政策,高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同年8月,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高潭革命老區建成“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黨史教育基地、特色產業基地”,并辦好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建設干部教育培訓基地、推動中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落戶等10件實事。目前,高潭革命老區已建成革命歷史陳列館、馬列街改造、革命舊址修復、市委黨校高潭校區甘溪教學點(甘溪黨支部五名黨員雕塑廣場)等一批項目。

        此外,當地投入2856萬元進一步完善了光纖網絡、移動信號、移動寬帶、公共WiFi信號及相關公共基礎設施,保障了當地居民和游客的公共需求。投資1312萬元實施全鎮13個村和圩鎮的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農村飲水安全得到保障。建設鎮敬老院、鎮文體廣場、鎮便民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村便民服務站等一批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鎮綜合文化站及配套設施,惠民水平不斷提升。

        通過“建成三個基地、辦好十件實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高潭鎮鎮容鎮貌發生巨大變化,旅游“氣場”和當地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高潭野生山茶是惠東縣的一張耀眼名片。

        引進重點項目為老區發展注入活力

        “丈量征地?重點項目?10多年前這些術語對高潭群眾來說想都不敢想。”蕭愛娣說。據介紹,高潭鎮是惠東縣最偏僻的鄉鎮之一。前幾年,在多方努力下,高潭成功引進中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并穩步推進。

        據介紹,中洞抽水蓄能電站位于高潭鎮中洞村,為國家能源局“十四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廣東省重點工程,由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發電公司和中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該電站總投資約83億元,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安裝3臺40萬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輪發電機組。該電站建成投運后將有效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電網調節能力,促進清潔能源消納。該電站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18億千瓦時,年納稅約1.3億元。預計到2030年可節約電網標煤耗45.6萬噸,相應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2.6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09萬噸、氮氧化物0.32萬噸。該項目既利于惠州市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快綠色發展,服務“雙碳”目標實現,又利于配合遠期廣東東區核電及風電的快速發展,緩解系統調峰壓力,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目前,中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雖然在建設中,但已為中洞村每年增收8萬多元。”蕭愛娣說,隨著中洞抽水蓄能電站的加緊推進,工程方的許多管理人員紛紛租住當地的民宿和閑置房子,并帶動當地蜜柚、石斛、明姜、蜂蜜、百香果等農特產品的銷售。

        “中洞抽水蓄能電站投入運營后,將實現當地富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并帶旺當地各種業態的發展。”高潭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的有效推進,不僅使高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組成部分,而且隨著人流的增多,必將促進當地農產品銷售和旅游觀光等事業的發展,為高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為穩步推進中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高潭鎮實施“支部建在項目上、廉潔落到項目上”,實行“黨建+”模式,把黨風廉政建設貫穿工程建設項目各個環節,并相應成立惠州中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企業臨時黨支部,從派出所、鎮黨群綜合服務中心選任2名中洞村黨總支部兼職副書記。

      東江干部學院航拍圖。

        文旅產業長足發展,學研一體穩步推進

        “今天過得很有意義,深切體會到研學旅行的樂趣,深刻感悟了偉大的革命精神。”日前,惠州市某中學以“弘揚高潭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為主題,組織該校七、八年級700余學生到高潭革命老區開展研學旅行,其中一位學生表示,此次研學旅行意義特別,增強了團隊協作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繼該中學舉行研學活動后,惠東某學校又組織初二年級全體師生赴高潭開展為期兩天的紅色研學實踐活動,旨在重溫紅色歲月,體驗農耕艱辛經歷。

        據了解,位于高潭的東江干部學院啟用后,高潭鎮積極實施文旅產業發展戰略,并定位為“東江紅都·研學勝地”。目前,高潭鎮文旅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學研一體穩步推進,并形成一張亮麗的紅色品牌,成為惠州乃至市外學校等單位研學的首選地。

        近年來,高潭鎮緊緊抓住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的特點,以紅色大遺址區為背景,紅色遺址為重點,紅色干道為廊道,對精神資源、物質資源、擴展性資源等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利用,積極打造中國青少年紅色研學營地、黨員干部培訓基地、鄉村振興干部培訓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著名的教育培訓和研學營地。

        “發揮紅色品牌優勢,通過紅色品牌促進文旅產業和研學的發展。”高潭鎮有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高潭充分依托東江干部學院辦學平臺優勢,加大推廣宣傳“東江紅都”品牌,提升高潭紅色文化魅力,促進紅色文化與紅色旅游深度融合。同時,以創建高潭“東江紅都”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為抓手,進一步加快游客服務中心建設,完善旅游景點標志牌等設施;建成鎮“門戶公園”,提高入(圩)鎮道路美化綠化水平,著力提升圩鎮品味;設立高潭鎮旅游事務管理中心,規范旅游景區管理,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在此基礎上,加強革命舊址修復保護。通過國家專項債、省紅色革命舊遺址保護利用專項經費等推進革命舊址修復工作,不斷完善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加強全鎮49處革命遺(舊)址、紀念設施、名人故居保護,不斷提升景點、場館規范化管理水平。

        目前,高潭鎮結合實際大力開展青少年研學營地建設,創新紅色研學展現形式,包括“紅+綠”紅色農耕、“紅+古”紅色講演、“紅+藍”紅色療養。將高潭的現代農業、林業、農產品加工、農事體驗等方面定位為“綠色”(農耕類和勞動教育類研學中心),除了讓游客吃上明姜、巴戟、蜂蜜、灰水棕等特色農產品,還能在蔬菜種植區耕地種植、鋤草、灌溉、剪枝、采摘,聽村民講農作物的生長習性,體驗勞動收獲快樂;將高潭紅軍路定位為“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和野外生存)路線,讓游客重走高潭獨特的紅色路線,體會革命先輩的初心與信仰;將高潭制酒廠、溫泉康養、高潭水電站定位為“藍色”(科技類研學中心),融合人文風情、水情、河流歷史、傳統文化等,讓游客領略高潭的本土“水文化”。站在新起點,一幅以紅色為底色的美麗高潭畫卷正在惠東大地徐徐展開。

        

      高潭老蘇區革命紀念堂、馬克思街。

        全力推進25公里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建設

        振興鄉村,穩住糧食生產至關重要。前不久,惠東縣高潭鎮普聯村一片“新”耕地上,村民在種植番薯。據了解,這片地此前為撂荒地,經當地采取措施后得以復耕。據普聯村村干部介紹,該村復耕撂荒地共360畝。

        高潭鎮農業農村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為促使當地撂荒地發揮地力,恢復糧食生產效益,高潭鎮促成鎮辦企業——惠東縣高潭鎮發展公司與村委“聯姻”,通過公司籌集資金先對撂荒地進行復墾,然后由公司代耕。據介紹,高潭鎮通過公司代耕的形式,有效促使全鎮撂荒耕地的復耕,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住了糧食生產這個大盤。

        為全力推進鄉村振興,高潭鎮在全力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還全力抓好特色產業,因地制宜打造黃洲好彩生態農業有機山茶、三紅蜜柚、中洞“紅都春”山茶、黃沙“鄉下行”沃柑等“一村一品”,并發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優勢,通過抓黨建促進鄉村振興。

        據駐高潭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袁永青介紹,自工作隊進駐以來,工作隊與鎮黨委一同謀劃,迅速成立臨時黨支部,并將支部相關制度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的宣傳海報“上墻”,營造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濃厚氛圍。在臨時黨支部的帶領下,該鎮鄉村振興成果凸顯。

        該鎮通過整合蜂蜜、明姜、灰水粽等產業,推進農產品商貿公司與高潭鎮發展公司成立合伙企業,開發特色旅游農產品,輻射帶動高潭鎮村集體經濟發展。“這是普聯村集體經營的農特產品店,店內擺放著全鎮最具特色的產品,方便到圩鎮游玩參觀的人們購買,也是宣傳推廣高潭農特產品的平臺之一。”該負責人說,普聯村成立了高潭鎮第一家村集體企業,直接助銷普聯村農副產品40多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0萬+”的目標,激發了全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信心和熱情。

        在此基礎上,該鎮全力推進“東江紅都·研學勝地”高潭鎮25公里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建設,項目總共分為四個子項(道路橋梁建設提升工程、高潭鎮排污排水系統建設項目、紅色舊遺址修復活化利用項目、高潭鎮文化旅游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4.3億元,與紅色文化研學產業帶形成“一心雙核,兩廊三片區五節點”的空間布局。其中,“一心”為圩鎮“蘇維埃政權”研學中心;“雙核”指中洞研學核、甘溪研學核;“兩廊”包括25公里風貌帶、紅色文化研學產業帶;“三片區”指中部—蘇維埃紅色政權教育片區、東部—軍事體驗主題片區、西部—黨性教育片區;“五節點”主要為甘溪黨性教育基地、新聯特色村、高潭蘇維埃紅色政權教育基地、黃沙田園休閑養生度假區、中洞紅軍特色村落互動基地。

        高潭鎮以打造示范帶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及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和景觀風貌,并通過產業發展增加當地村民就業崗位,吸引外出村民回鄉創業就業,從而全面促進鄉村振興。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賴金朗 通訊員黃文斌

      編輯: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