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馬安鎮以“六個更大力度、六個變強”奮發進階
年內建成“百億產業強鎮”
馬安鎮地處惠城東部,西枝江畔,多條重要城市道路穿境而過,是我市城鎮化戰略、區域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疊加之地。黨的十八大以來,馬安鎮以加快完善城鎮功能,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推動鄉村振興,打好征地拆遷、污染防治等系列攻堅戰,全面點燃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激情等五大舉措為抓手,大力推進鎮域高質量發展,市區東部新城、產業新城、活力新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2022年,馬安鎮的發展處于厚積薄發、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馬安力爭年內建成“百億產業強鎮”,在“六個更大力度、六個變強”上持續用力。
馬安鎮大力推進鎮域高質量發展。
鎮域發展
增速指標走在全區前列,鍛造“三鏈”做大做強
十年來,馬安發展一路高歌、一路進階。
金山新城、東江灣產業園等重大平臺接連將馬安納入核心區、功能區;惠州機場、“豐”字交通主框架、河惠莞高速、三環路等重要交通動脈穿境而過。
戰略優勢疊加下,馬安鎮搶抓機遇、奮勇直上,從十年前的“經濟綜合實力與競爭力不強”鄉鎮,躍然而上成為市區“東部新城”和產業發展的后起之秀:2021年,全鎮完成稅收收入6.63億元,同比增長69.8%,增速位居全區首位;地區生產總值47.86億元、同比增長16.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6.46億元、同比增長31.4%,固定資產投資70.6億元、同比增長56%,這三項指標增速,均排全區第二。
新的動能加速形成,為發展提供動力支撐。馬安積極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項目建設、企業發展有了新面貌,全鎮規上工業企業數從2012年的16家增加至2021年的49家。
“新的一年,我們正處于優勢疊加的紅利釋放期!瘪R安鎮黨委書記戴新輝說,馬安要在新一輪發展中突破重圍、爭得主動、贏得未來,重點在平臺和產業,關鍵在創新和研發,抓手在項目和服務。
展望下一步發展,馬安在更大力度上鍛造產業鏈、創新鏈、保障鏈等“三個鏈條”,培育鏈主企業引領產業升級,在“做大做強”上扛旗立桿。
圍繞平臺建設做強產業鏈。全力抓好區高新園馬安分園南園、東江灣產業園、區跨境電商園等重大平臺項目用地征收工作,打造全產業鏈對接平臺。
圍繞企業研發打造創新鏈。充分發揮利元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豪鵬科技研究院、銀農科技研發中心等企業研發平臺引才聚才“強磁場”效應,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圍繞項目建設暢通保障鏈。扎實開展掛鉤聯系重點項目、重點企業“一線服務”活動,讓惠州B型保稅物流中心等15宗省、市、區重點建設項目高速推進。
鄉村振興
打造“都市田園”示范帶,做好“三篇文章”
“以前跑到外邊打零工,加上種地,一個月也就掙2000多元。現在把家里13畝地租給葡萄園,我在葡萄園干農活、學技術,收入是以前的3倍!饼執链宕迕裎牟诌x擇回鄉做“新農民”,日子越過越紅火。
十年來,馬安始終堅持以黨建引領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進一步優化布局,完善鎮村基礎配套設施,改善人居環境,讓鄉村變美、農業變強、村民變富。
鄉村振興的環境更優。投入1200萬元,打造完成龍塘村美麗宜居精品村;鎮、村、組三級聯動,投入2200萬元,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和完善農村基礎配套設施;13個村創成省級衛生村;新建村道硬底化和“四好”農村路40多公里。
鄉村振興的動力更足。28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實現精準脫貧;引進綠湖園藝水貝村花卉產業園、神農蘭香谷龍塘村葡萄園等項目,有效盤活丟荒耕地近1000畝;外出人才“建檔立卡”525人,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創業就業。
未來,馬安結合“半城半鄉”這個最大實際,積極做好產業融合、人居環境提升、產業項目導入“三篇文章”,統籌好城鄉發展。
著力抓好產業融合文章。圍繞鄉創鄉宿鄉游鄉購鄉食鄉娛,依托財興“惠綠源”中華鱉、潮記鮮鴨、神農蘭香谷·陽光玫瑰葡萄等“農”字號品牌,打造更多的“產業聯合體”。同時,導入村企合作項目,喚醒閑置的魚塘、山地、樓房等沉睡資源,讓“冷”資源變成“熱”產業。
著力抓好人居環境提升文章。推動鄉村從“一時美”向“時時美”轉變,突出點線面打造,實施總長37公里的巷道建設項目;創建橫河、木棉2個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精品村;啟動龍塘村為起點、水貝村為終點,6.8公里“都市田園”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帶打造,形成一條特色鮮明的精品旅游線路。
著力抓好產業項目導入文章。推動西枝江以南鄉村振興項目加快落地,將沿線村莊的歷史、人文、生態、產業、旅游等資源進行挖掘和開發利用,形成特有的農文旅融合IP,合力將馬安新橫龍水片區打造成為惠城乃至我市鄉村振興示范樣板。
六個更大力度六個變強
●更大力度鍛造產業雙鏈
在“做大做強”上扛旗立桿
●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
在“優勢變強”上搶占高點
●更大力度抓好民生工作
在“福祉增強”上拼搏進取
●更大力度深化社會治理
在“賦能圖強”上精準發力
●更大力度抓好黨的建設
在“引領加強”上不斷突破
●更大力度強化干事創業
在“攀高比強”上奮勇爭先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龍明洪 駱劍波 鄧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