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陽淡水:老城蛻變 “千年圩市”加速深度融深融灣

      淡水街道是人文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街區,又是朝氣蓬勃、宜居宜業的現代之城。

        “千山萬水,不如淡水。”惠州坊間流傳的一句話,揭示了惠陽區淡水街道的活力與繁華。去年,淡水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52億元,占惠陽區總量超過1/2,而三大產業比例中,淡水第三產業比重持續維持在65%左右。市井繁華、消費活躍成為這座“千年圩市”充滿活力的重要表征。

        “深度融深融灣 惠陽鎮街在行動”高質量發展鎮街行主題采訪活動第二站走進淡水街道,探尋這座活力之城釋放出的幸福引力、宜居魅力、創業活力。

        星河COCO Garden購物中心等新商圈不斷涌現,跨境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銀行、物流等第三產業紛紛搶灘淡水,綻放多元化發展活力;淡水老街品質化改造換新顏,老舊小區“微改造”迎新生,奏響城市更新“蝶變曲”;“黑科技”賦能社會治理,全市首個鎮級智慧管理平臺“千里眼”顯神通,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老城蛻變!新城崛起!淡水這座活力之城“拔節生長”。

      120秒看淡水

        三產活力迸發

        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區總量過半

        在淡水,大大小小的商圈不僅是商品流通的樞紐,更是人們休閑聚會、追求潮流的寶地,聚攏著城市的生機、活力和撫慰人心的煙火氣。南門大街、開城大道、金惠大道上的新老商圈,引領著消費升級,熙來攘往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車輛、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霓虹燈璀璨的夜晚,彰顯著這座城市的活力。

        2021年淡水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0.52億元,占全區總量超過了50%。同時,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約65%。淡水消費市場活躍可見一斑。

        現代意義下的第三產業,除了餐飲業、小商業和生活服務等傳統產業,還包含信息、現代物流、金融等產業,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特征就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以金融業為例,淡水集聚了惠陽大多數金融機構。

        采訪團了解到,近年來,淡水街道以打造惠陽現代產業綜合發展示范區為目標,按照“一一三”新戰略布局,西部以白云新城、白云南片區為載體,打造新型城市綜合體;南部以石橋新城為載體,打造惠陽現代服務業中心;東部以南站新城為載體,打造南站現代產業服務基地;北部以洋納片區、新橋東片區為載體,打造智能硬件基地;中部以“千年老街”、河背東片區為載體,打造文旅休閑基地,構建全域振興發展新引擎,高標準建設一流示范街道。

        淡水蓬勃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為惠陽打造“智造高地”提供了強力支撐,也是“活力惠陽”題中之義。

        發展消費新業態助推經濟平穩增長

        “千年圩市”的時尚繁華,在于淡水街道的與時俱進,順勢而為。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升,消費觀念逐漸改變,淡水第三產業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正致力于推動傳統服務業向新型商貿、消費新業態發展,以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持續增加優質供給,持續釋放升級消費需求,推動經濟平穩發展。

        港通華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偉軍最近打算擴大跨境電商業務,2年前他嗅到了跨境電商業務的巨大商機,最初在亞馬遜試水C端跨境電商業務,如今發力阿里巴巴國際站B端跨境電商業務,初嘗甜頭的他,力爭今年公司營業額翻一番。

        在淡水街道西面臨深區域,正在推進中的惠陽區新一代跨境電子商務示范產業園,是選品、倉儲、物流、商品展示、孵化、平臺服務等一體化的綜合性示范園區,預計6月底前引入第三方運營,年底前啟動第一期改造項目建設。

        在聚焦新業態的同時,淡水還積極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位于淡水街道洋納村的龍泰安冷鏈物流園,占地8.7萬平方米,首期工程預計今年下半年建成啟用,計劃引進數十家上下游企業入駐,推動冷鏈產業“供、儲、運、銷、配”全鏈條無縫銜接,輻射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 

      惠陽跨境電商分揀清關中心。

        提升城市品質

        引入新文旅業態激發老街活力

        淡水老城有“千年圩市”之稱,“依河而生,因漁鹽而盛”的淡水圩,曾是東江流域最繁華的商貿集鎮之一。淡水老城文化遺存豐富,人文底蘊深厚,涌現了“鐵筆御史”鄧承修、“眾將之將”鄧仲元等歷史名人,并于2014年獲評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

        改革開放后,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淡水商圈從老城向外延伸。如何做好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利用和活化,淡水街道一直在努力探索。

        2014年,淡水老街經過綜合整治,正義街、大魚街、水巷街等10條老街巷完成了青石板鋪裝,初步還原了老街傳統風貌。2021年,“加快淡水老街片區品質化改造”被寫入惠陽區政府工作報告,目前,淡水老街升級改造正在有序推進。

        祖廟前街21號是一棟三層高的老房子,年初改造后外立面重現嶺南風情,成為老街網紅打卡點。“個個都說靚,每天還有不少人來拍照。”74歲的屋主陳石英說,街坊們就盼望老街環境變好,大家住得更舒適。

        在改造中,如何凸顯老城人文底蘊也備受關注。“老城面貌是表,人文底蘊是里,改造一定要融入淡水人文歷史,才能讓老街從里到外煥發新活力。”詹瑞炳(清末民初淡水知名商人)后人詹小婧認為。

        去年底,《惠陽淡水老城文化旅游休閑區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提出構建“三個共生”(居民生活與游客體驗共生、社區更新與景區發展共生、在地文化與新業態共生),打造“四宜(宜居、宜文、宜游、宜創)老城”的理念,規劃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以老城文化體驗為核心、多元文化共生的“老城慢生活”體驗目的地。

        “目前我們正以老街入口、水巷、祖廟和祖廟前街為試點進行改造,結合歷史建筑的特色‘修舊如舊’。”淡水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常務副主任楊映波介紹,接下來計劃提升老城傳統業態,引入新文旅業態,激發老街活力。

        “微改造”改出群眾大幸福

        距離淡水老城約3公里的又一村花園,也在“微改造”中迎來新生。“原來小區路面坑洼不平,下水道經常堵塞,垃圾堆得到處都是。”在該小區住了31年的梁進瓊說,改造后,這些問題全解決了,還刷了外墻、裝了路燈、種了花草,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原來親戚笑我住的是鄉下,現在都說像小別墅!”

        又一村花園建于30多年前,有2500戶住戶,因年久失修等原因,小區一度變得“臟亂差”。去年以來,政府投入1500萬元對小區進行改造,目前已基本完工。今年,淡水將啟動16個老舊小區改造,預計投入5400多萬元,全面改善老舊小區內的消防安全、環境衛生、管網管線等問題,提升居民人居環境。

      淡水街道智慧治理平臺指揮中心助力社會治理數字化精細化。

        創新社會治理

        建設全市首個鎮級智慧治理平臺

        走進淡水街道智慧治理平臺指揮中心,一個科技感十足的場景展現在眼前:42平方米的大屏幕被分割成若干個小屏幕,每個屏幕上滾動顯示各站場的實時狀況或數據分析情況,值班人員不時聯系前方人員前往處理……

        83平方公里的淡水街道,有28個村(社區)、34萬常住人口、18萬流動人口、1000家中小規模以上企業、7841家“三小場所”,社會治理壓力巨大。

        基于轄區實際管理需求,淡水街道2020年率先在全市建設鎮級智慧治理平臺,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科技,借助無人機、鷹眼、天網攝像頭、移動兵站、對講機等智能設備,對社會治理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重塑,建起“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一鍵調全局”的全新社會治理機制。

        該平臺指揮中心主任劉勇波介紹,智慧治理平臺在疫情防控、查處兩違、占道經營、露天焚燒等方面發揮實效,助力淡水城市管理從“拼腳力”到“拼腦力”轉變,縮減40%的一線巡查與執法時長,推動社會治理向數字化、精細化發展。

        智慧治理平臺是淡水街道提升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根據《淡水街道2022年社會治理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淡水將圍繞“智造高地·活力惠陽”的發展目標定位,實施政治安全、公共安全、社會管理、房地產、安全生產、信訪維穩6大領域治理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志愿服務成社區治理鮮活力量

        淡水街道把文明城市創建與社會治理融合共建,以社區作為單元切入點,建立健全常態化管理機制,使社會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群眾。淡水28個村(社區)都成立了多支志愿服務隊,他們忙碌在疫情防控、文明出行等領域。

        “注意安全,不要急,不要擠……”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惠陽學校附近路口,周一至周五早上上學時段,總能看到星河社區志愿服務隊隊員在維持交通秩序。該志愿服務隊自2016年成立以來,積極開展護學活動,還協助星河社區開展疫情防控、輪值管理、糾紛調解、文明宣傳等,成為社區治理的一股鮮活力量。

        星河社區常住人口約2萬人,社區“兩委”干部只有5人。“幸好有這支志愿服務隊,幫了我們的大忙。”星河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羅偉霞說,接下來,社區黨委將不斷完善群眾議事、志愿服務等制度,加強與小區黨組織、社區網格和小區物業的溝通互動,通過多層次精微治理,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社會治理關乎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淡水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利敏表示,淡水街道將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鎮街主官訪談

      淡水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利敏:

      提升城市品質 助推跨越發展

        作為惠陽中心城區,淡水街道如何立足現有基礎,用好資源稟賦,積極擔當作為,加快融深融灣,努力實現淡水發展新跨越?淡水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利敏接受了惠州日報記者專訪。

      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惠州日報:市委、市政府將惠陽定位為深度融深融灣“橋頭堡”,作為惠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淡水街道如何在融深融灣中展現擔當和作為?

        利敏:淡水街道作為惠陽中心城區,毗鄰深圳龍崗區和坑梓街道,擁有承接深圳產業資源的天然優勢,在跨區域產業合作、交通建設、社會管理等方面也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以交通為例,近年來,淡水街道陸續打通20多條連接深圳的市政路。去年交出24條道路建設用地,6條已全線通車。接下來,淡水街道將繼續在交通互聯互通上下功夫,加快廈深高鐵惠州南站和深汕高鐵綜合樞紐項目建設,積極配合深汕西高速公路惠陽段建設,抓好石橋路、仲愷路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加快打造深惠半小時“交通圈”,借助軌道交通為融深融灣做好基礎性工作。

        惠州日報:傳統服務業受疫情和市場因素影響,出現增長乏力,淡水街道是惠陽現代服務業主陣地,如何推動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引入新業態?

        利敏:淡水街道第三產業發展基礎好,多樣化,有活力,但總體產值偏低,挖潛空間較大。今年第一季度,規上商貿業收入10.25億元,同比增幅2.0%。

        淡水街道計劃2年內,通過服務業和商業的發展,保持第三產業占比維持在70%的一流標準。一是升級傳統產業,在原有的三產基礎上進一步提質升級、盤活存量商貿;二是深入挖掘潛力,加大對商貿行業、服務業、物業小區、勞務服務業的挖潛工作;三是培育產業新業態,依托淡水街道豐富的樓宇經濟,引入優質平臺公司,挖掘引導優質綜合性企業入駐,并引導優質電商企業、網紅孵化平臺的結算平臺回遷。

        惠州日報:提升城市品質是融深融灣的題中之義。淡水街道作為惠陽主城區,如何做好城市規劃建設,打造“類深圳”的宜居宜業城市空間,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利敏:作為惠陽中心城區,淡水街道將圍繞“智造高地·活力惠陽”目標定位,集中力量抓好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教育等板塊,加快城市更新、微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做好城市建設空間的保障。

        加快半島濱水公園建設,完成體育文化公園一期升級改造;配合推進智慧停車場項目合計12.35公頃建設;積極擴大教育、醫療資源的供給,未來5年計劃新建12所中小學校,新增學位超過19萬個,并高標準建設衛生院2所。

        今年將繼續推進淡水老街改造,進一步拓展城市功能,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打造一批特色商圈,以繡花功夫從品質、功能、環境等方面持續提升淡水的宜業宜居水平;啟動老舊小區二期改造,全面改善老舊小區內的消防安全、環境衛生、摩電充電樁等方面的管理,提升淡水街道城市品質和群眾幸福感。

        記者手記

      活力淡水英姿勃發

        走進淡水街道,我們發現這是一個人文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街區,又是一座朝氣蓬勃、宜居宜業的現代之城。新與舊的碰撞,現代與傳統的融合,交織成響徹83平方公里的和諧發展進行曲,充滿活力,給人希望。

        行走在淡水老城,我們發現,古街老屋雖歷經滄桑,但市井生活依然喧囂,正在進行的改造工程,將激活這個“沉睡”的“文化寶庫”,讓老街綻放新風采。

        來到老舊小區,我們看到,斑駁外墻粉刷一新,坑洼道路挖開重修,舊貌換新顏,居民臉上笑開了花,微改造帶來大幸福。

        置身繁華鬧市,我們明白,這“人間煙火氣”的背后,有智能化、精細化的社會治理的守護,也是一座城市的包容和溫度。

        走進園區工地,我們感受到,項目建設一派熱火朝天,創新創業激情燃燒,夢想就在前方,未來就在每一個努力奮斗的當下……

        淡水街道,平淡之中有奇崛,水利萬物蘊生機。我們期待千年圩市光彩再現;我們樂見活力淡水英姿勃發。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曾興華 黃尉宏 徐煥棠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香金群 黃桃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編輯:任己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