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上線個人養老金服務板塊搶占獲客先機。東江時報記者周楠 攝
11月4日,《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等四項個人養老金配套細則正式發布,隨著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個人養老金業務落地進一步提速。在此背景下,包括商業銀行及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在內的金融機構,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在系統建設、平臺對接、產品合規、業務宣傳等方面做足準備,加緊布局個人養老金業務。
個人養老金年繳納上限12000元
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主要包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是第三支柱里有制度安排的部分,在相關人士看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在基本養老保險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保險需求,實現老年生活更有品質、更有保障。
那么,參加個人養老金有什么條件?根據《實施辦法》,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覆蓋范圍廣泛,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都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
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包括兩個賬戶,即個人養老金賬戶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在具體辦理方面,《實施辦法》規定,個人養老金賬戶應當通過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或者商業銀行等渠道,在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可以選擇一家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開立或者指定,也可以通過其他符合規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銷售機構指定。
同時,《實施辦法》明確,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額度上限為12000元,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繳納,繳費額度按自然年度累計,次年重新計算。
對于領取方式,《實施辦法》規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封閉運行,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任一條件的,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個人養老金是否可以繼承同樣備受關注。對此,《實施辦法》明確規定,參加人身故的,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的資產可以繼承。參加人出國(境)定居、身故等原因社會保障卡被注銷的,商業銀行將參加人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的資金轉至其本人或者繼承人指定的資金賬戶。
多家銀行上線個人養老金服務板塊
11月4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表示,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信息交互和數據交換通過理財行業平臺進行。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按照要求分別向銀保行業平臺和理財行業平臺報送信息。理財行業平臺定期向社會公布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名單。
11月5日,由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負責建設的個人養老金理財行業平臺完成技術上線。這意味著個人養老金投資理財產品相關的金融行業平臺基礎技術設施已成功搭建,支持個人養老金投資理財業務全面落地。
據了解,本次理財行業平臺主要上線三項功能:一是開立唯一個人養老金平臺賬戶。理財行業平臺為每個使用個人養老金投資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開立唯一個人養老金理財行業平臺賬戶,記載其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投資情況。二是實現個人養老金投資理財產品信息統一報送。三是支持個人養老金投資理財產品相關信息統一發布。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是個人養老金最重要的參與渠道,參加人只能選擇一家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確定一個資金賬戶。目前已有多家銀行上線個人養老金服務板塊,搶占獲客先機。記者注意到,近日多家國有行和股份行啟動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預約功能,在手機銀行端或者微信公眾號上開設個人養老金服務專區,還有銀行推出養老金測算功能以及預約有獎等活動。由于個人養老金試點范圍尚未確定,個人養老金服務專區主要以養老金信息訂閱及預約服務為主,暫無法開通資金賬戶。
銀行發力養老儲蓄和理財
由于個人養老金賬戶只能選擇一家銀行開立,所以銀行在此明顯占據優勢。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所發行的儲蓄存款(包括特定養老儲蓄,不包括其他特定目的儲蓄)可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由參加人通過資金賬戶購買。對于銀行業來說,儲蓄存款和理財產品將是產品布局的主要方向。
當前,銀行業養老金融產品供給日漸豐富。數據顯示,作為養老金融產品之一,由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規模,已經從去年12月的首批5只產品,擴容到如今49只存續產品,募集額度近千億元,試點范圍擴至11家機構和10個城市。特定養老儲蓄試點也已經啟動,計劃于今年底,由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在合肥、廣州、成都、西安和青島五個城市開展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相比之下,養老儲蓄無疑是最安全的,納入存款保險的保障之下,保本保息。而銀行養老理財產品,與其他理財產品類似,不保本不保收益,資金會投向更穩健的資產,如債券、票據等,長期來看,風險也很小。
銀行養老理財雖然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低風險高收益,但相比其他同類型理財來說卻做得更好。根據已經發行的銀行養老理財來看,業績基準收益率基本都在5%以上,收益率上限則達到了8%。這個收益率放在所有的理財產品不能說是很高,但如果它是一款風險等級為R2的理財產品,那可就不算低了。
多家基金公司宣布增加Y類份額
作為養老投資管理的主力軍,公募基金也正在加快對養老目標基金的布局步伐。11月4日,證監會發布《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簡稱《暫行規定》),對參與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業務的各類市場主體及其展業行為作出明確規定。與此同時,多家基金公司于近日發布公告,對部分旗下養老目標基金增設僅供個人養老金資金投資的Y類基金份額,沖刺個人養老金業務。
養老目標基金主要分為養老目標日期基金和養老目標風險基金兩大類。養老目標日期基金指以退休日期為目標自動進行資產配置的基金,投資者只需要根據退休年齡選擇相應基金,基金經理會根據投資者生命周期的特點做資產配置。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是一個“傻瓜式”養老投資工具,適合沒有太多精力和投資經驗的“小白”,如2060年退休,即選名稱為“2060”的養老目標日期基金產品。
養老目標風險基金分為保守、穩健、均衡、進取幾類,越往后股票這種權益資產比例越高,比如“均衡”類產品會比“保守”和“穩健”類的權益比例高,波動也更大。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包括易方達、華夏、廣發、富國、招商、匯添富、博時、南方、鵬華、嘉實、交銀施羅德等在內的20余家基金公司發布公告,對旗下養老目標基金增設個人養老金投資專屬Y類份額,并進行管理費和托管費五折的費率優惠,降低投資者個人養老金投資成本。
據了解,Y類份額是針對個人養老金投資基金業務單獨設立的一類基金份額。《暫行規定》中明確,個人養老金基金應當針對個人養老金投資基金業務設立單獨的份額類別,在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文件中清晰約定,并依法進行注冊或者備案。
【如何選擇產品】根據風險偏好匹配產品
根據《實施辦法》,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立后,參與人可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既然養老金融產品包含上述四大類,那么市民在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之后,選哪類產品更合適呢?事實上,不同類型的產品各有特點,可以滿足不同類型的需求。
總體來看,個人養老金產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保障類,主要是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二是儲蓄類,主要是養老專項儲蓄等,重在保值;三是投資類,包括理財產品和公募基金。這幾類產品的風險依次增加,但是長期投資收益率也逐步提高。
華夏基金建議,年輕人還是要以投資類的產品為主,特別是積極增值的公募基金,因為年輕人養老資產積累比較少,同時抗風險能力強。而臨近或者已經退休的人,應該考慮以穩健增值類投資產品或者儲蓄為主。如果缺乏投資技能,建議選擇具有一站式配置屬性的養老目標基金,特別是目標日期型養老FOF。
不管如何,對投資者來說,建議盡量提前做好養老規劃,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養老規劃、投資理念、資金狀況等,綜合考慮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和長期性,科學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實際養老需求,選擇與自身更相匹配的養老理財產品。
東江時報記者劉乙端
本版投資建議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