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致力鞏固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回歸廿五載,得益于“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香港成為進出內地市場的雙向門戶,實現了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成為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

        作為著名自由港,對外貿易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讓香港二十五年來保持著中長期向好發展的勢頭。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合計,香港商品貿易總額達102684.48億港元,比1997年的30710.4億港元增長234.36%。

        目前,香港正處于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其商貿也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同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下,“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為香港商貿帶來無限機遇。

        背靠祖國與世界接軌,發揮“雙向平臺”功能

        作為外向型經濟體,香港發展倚重與世界各地的貿易,也在全球貿易中充當重要角色。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的數據顯示,在2021年,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貿易經濟體,也是全球第二十大商業服務經濟體。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認為,香港在商品貿易方面能取得如此成績,是受惠于國家的快速發展。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貿易往來,很大部分是轉口貿易。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香港能夠把握自身資本主義市場跟國際接軌的優勢,并利用好內地市場高速發展的優勢。

        改革開放后,香港制造業北移,借助內地各方面紅利優勢,成功轉型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回歸以后,國家發展大局增強了香港經濟發展后勁,香港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成為內地連接世界市場的重要橋梁,實現了與內地攜手并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時至今日,香港在內地的對外貿易中依然占據重要地位,根據2021年中國海關的貿易統計數字,香港是內地第四大貿易伙伴,僅次于美國、日本和韓國。

        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負責促進、協助和發展香港貿易,在世界各地設有50個辦事處,其中13個設在內地,致力推廣香港作為雙向環球投資及商業樞紐。貿發局副總裁劉會平說,“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的獨特優勢,讓香港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具有前瞻性和國際市場觸覺的人才。他們既熟悉內地營商模式,又了解國際市場。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國家對香港的這一定位,劉會平深表認同。香港是一個自由港,進出香港的貨品無須繳付關稅,與內地在貿易方面開拓了既務實又緊密的合作,大大鞏固了香港貿易樞紐的重要角色。

        開拓市場、擴建機場,把握國家經濟發展引擎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緣政治帶來的貿易摩擦、全球市場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蘇的步伐不一,嚴重影響全球供應鏈和物流運輸,令貿易投資環境變得異常復雜,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面臨著挑戰。

        但風險的另一面往往是機遇。在劉會平看來,全球貿易受到疫情的巨大沖擊,在這個困難時期,國家的“雙循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策略,正是全球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亦是香港可以發揮其雙向貿易投資樞紐角色的良機。

        香港作為高度市場化和國際化的經濟體,“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將為港商帶來新商機。在內循環方面,內地中產人口不斷增長,是全世界最具發展潛力的內需市場;在外循環方面,香港的商貿平臺發揮重要作用,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實際上,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香港和內地企業一直攜手共赴“一帶一路”國家,開拓投資洽談。2021年,在第六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國家商務部與香港特區政府共同簽署了《關于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高質量發展合作備忘錄》,促成了更深遠的發展合作策略。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也給香港帶來廣闊空間,香港經濟和商業發展有了新腹地、新資源、新動能。商品貿易與運輸密切關聯,作為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樞紐之一,香港國際機場主動擴容,建設三跑道系統,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

        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行政總裁林天福介紹,三跑道系統建成后,可帶來約50%的客貨流量增長,估計到2035年,香港國際機場年客運量將達到1.2億人次,年運貨量將達到1000萬噸。

        香港國際機場將成為大灣區的重要門戶,林天福說,在客運方面,大灣區旅客可通過計劃建設的“海天中轉大樓”前往機場登機區域搭乘航班,無需辦理一般香港出入境和海關手續;在貨運方面,機管局會在東莞建設“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將服務推向上游。

        招商局集團總經理助理褚宗生認為,在國家的全力支持下,只要香港珍惜獨有的優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拓寬自身發展空間,就一定能取得更大輝煌,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奉行自由貿易,追求廣闊市場

        在加拿大弗雷澤研究所發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1年度報告》中,香港再次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自1997年回歸以來,香港已經連續多年獲此殊榮。

        憑著低稅率、一流基建設施、良好的營商法治環境及資金和資訊的自由流動,香港吸引了來自各地的人才和投資。根據香港投資推廣署及政府統計處共同進行的“2021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在2021年達9049間,包括1457間地區總部和2483間地區辦事處。

        香港也是推動國際經貿規則與治理創新發展的重要參與方之一。長期以來,香港奉行自由貿易政策,支持多邊貿易制度,遵循世貿組織的無歧視及最惠國待遇原則。目前,香港已與20個經濟體簽訂8份自由貿易協定,與31個海外經濟體簽訂22份投資協定,為香港企業及投資者提供法律保障和更優惠的市場準入條件。

        褚宗生認為,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的契約精神、法治精神、企業家精神和獅子山精神,給內地改革開放提供了精神營養,香港發展市場經濟的成熟經驗也為內地提供了有益借鑒。

        如今,香港仍致力擴展自由貿易協議網絡,務求為本港的貨物及服務爭取有利條件進入內地及國際市場。

        2022年1月,香港特區政府正式提交了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申請。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成員經濟體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生產總值也占全球本地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加入后將不僅有利于香港整體的經濟發展,也會為中小企業帶來商機,進一步增強香港在轉口貿易的樞紐地位。

        (撰文 張晉)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