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橫琴和前海兩個合作區在金融科技監管、三地高校企業產學研相結合等方面加強探索、先行先試。”近日,民盟廣東省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周開國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從金融改革、科技創新、人才引育等方面暢談看法和建議。
近年來,周開國作為國家高端智庫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將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改革創新作為主要研究領域之一,并積極為大灣區金融發展建言獻策。去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出臺后,周開國一直高度關注兩個方案并保持跟蹤研究。在他看來,要加快推動兩個合作區金融監管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創新;加快培養綠色金融領域的專業人才;做好合作辦學,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推動合作區金融監管制度創新
南方日報:在兩個合作區方案中,涉及金融領域的內容著墨較多,政策含金量也很高。在您看來,兩個合作區在金融領域如何推進改革創新?
周開國:圍繞兩個合作區建設,我認為金融領域的改革創新可以重點從兩個方面推進:一方面是金融產品及服務方面的創新;另一方面則是金融監管制度方面的創新。
以后者為例,兩個合作區建設中所涉及的金融監管主要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
一是在監管范圍上,涉及到跨境金融監管。“橫琴方案”提出“在合作區內探索跨境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加強合作區金融市場與澳門、香港離岸金融市場的聯動”,這是重大的政策創新。這個嶄新的特定課題,要求合作區要積極探索,推動三地協作進行金融聯動監管,在資本跨境自由流動、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跨境資產轉讓范圍等方面創新跨境金融管理體制。
二是在新金融業態的有效監管上,特別是金融科技領域。在推進兩個合作區建設的過程中,金融科技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金融監管風險。要防范新風險,就要更加明確監管原則,同時根據金融科技的發展迭代進行更新。此外,也要探索優化完善監管路徑、創新監管模式等。
南方日報:“前海方案”明確提出,深化粵港澳綠色金融合作,探索建立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您認為綠色金融在兩個合作區建設中如何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周開國:首要任務就是有效盤活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要想讓更多企業進入到交易市場當中,就必須讓企業認識到碳排放權的市場價值。為碳排放權進行科學定價是最關鍵的一步,如果沒有形成合理的價格,交易市場就難以形成并壯大。
另外,人才是綠色金融發展的一個關鍵要素。綠色金融實際上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技術,另一個是金融。在技術層面,只有對碳排放量和成本有了充足了解,才可以進行合理定價;在金融層面,要基于對碳排放權的足夠了解來設計相應的金融產品。這兩個不同的層面只有融合起來,才能夠更好地推進合作區綠色金融的發展。然而,目前對兩個領域都熟悉的人才稱得上“鳳毛麟角”。
因此,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育一批既熟悉碳排放權,又熟悉金融知識的專門人才。可以著重對已經熟悉其中某方面的人才加強另一方面的培養,加快建立起一支專業化的人才隊伍。
以合作辦學為契機深化產學研合作
南方日報:《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快推動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成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支點。您認為怎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合作區的科技創新?
周開國:要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因為關鍵核心技術的實踐最終還是要落到企業上的。而企業是以市場為導向的,包括產品市場、資金市場和技術市場等方面。政府則發揮著重要的扶持作用,包括在激勵創新的政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給予支持。
只有政府和市場協同發揮作用,匯聚多方資源,才能夠更好地推動合作區科技創新。此外,也要發揮高校的科研資源優勢,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
南方日報:兩個合作區方案出臺后,港澳對接橫琴、前海的產學研合作更加深入。
周開國:是的。我認為,還要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之間的良性互動。實際上,廣東高校在這方面已經有了自身的特色與優勢,尤其是兩個合作區范圍內。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都落地深圳,澳門大學也坐落在橫琴。另外,“前海方案”發布當天,深圳市政府與香港大學簽署關于在深合作辦學備忘錄,合作共建的香港大學(深圳)校園選址南山區。
這種合作辦學的模式,實際上也能夠把母體學校的研發技術、成果以及人才吸引過來。要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廣東路徑”,打造全球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可以充分發揮這些高校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優勢,與深圳及珠海本地的科創企業加強合作,進一步促進產學研結合以及科研成果轉化。
其實,所謂的產學研結合,并不一定指高校的研究項目已經有了成果之后,再由企業去轉化、去落地。這個環節應該進一步前置,可以在研發階段就推動高校與企業合作,去共同研發一些新的專利。
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才評價體系
南方日報:人才是第一資源。兩個合作區該如何更好地引進培育人才,為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以及做大做強綠色金融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周開國:我認為,要加快布局“不拘一格”的人才引進戰略。這就需要改革薪酬待遇體系和人才評價體系。
在薪酬待遇上,可以為急需專業、崗位和人才制定非傳統的薪酬體系,讓薪酬具備更加足夠的競爭力。此外,我們也可以在個人所得稅方面去給予一些優惠。例如,“橫琴方案”提出“對在合作區工作的境內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受益群體由境外人才拓展到境內外人才,優惠方式由差額補貼調整為直接免征。這些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高精尖缺”人才來到合作區。
人才引得來也要留得住。實際上,基礎研究在短期內是相對比較難以出現效果的,存在著投入較大、見效較慢的特點。因此,為更長遠地推動兩個合作區發展,在人才評價體系上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要給人才一個足夠的發展空間,更加注重人才長遠的發展潛力,適當放寬相關研究領域的評價周期,真正實現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南方日報記者 錢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