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出發,沿著廣深高速飛馳,一個半小時之后便可抵達深圳皇崗口岸。這條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當日正式開通的高速公路,是國內第一條由粵港合作投資建設的高速公路。它不僅串聯起廣深兩大都市圈,也成為港澳與珠三角創新資源和產業要素流通的“黃金通道”。
“這條繁忙的高速公路,對促進粵港兩地經濟快速發展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廣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偉說,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綜合立體交通網越織越密,主要城市間“一小時生活圈”正在形成,三地融合發展進入了新時期。
當下,從廣州南沙到深圳前海,從珠海橫琴到佛山,港澳青年創業蔚然成風。在各個城市的創新創業基地里,一系列量身定制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條件,助力港澳有志青年追求夢想。
3年前,香港青年柳妍熙帶著自主研發的光科技新材料來到廣東創業。如今,她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創業明星。“大灣區為港澳青年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發展平臺,我們唯有努力不負時代。”
在深圳福田占地3500平方米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每個創業團隊都能獲得量身打造的全鏈條服務。成立不到3年,已有21家港澳背景的團隊進駐,有6個團隊的產值邁入千萬元級,涉及人工智能、物聯網、醫療科技、新材料等領域。
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的丁克在此創立了深圳顯揚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人工智能領域。“這里產業基礎雄厚,供應鏈、產業鏈完備,科技資源豐富,創業氛圍很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丁克說。
香港青年謝智衡經營的公司在香港、深圳、東莞都有團隊。香港團隊進行算法研究,與香港高校合作產學研究,深圳團隊以軟件開發為主,東莞團隊則主要負責產品生產、與供應商合作等業務,部分產品已落地60多家醫院。常在三地奔波,謝智衡自稱“大灣區人”,“科技創新需要協同推進,一個城市很難滿足所有的需求。”
在珠海橫琴新區,澳門青年張思遠畢業后選擇到中銀—力圖—方氏(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做一名實習律師。這家事務所由內地與香港、澳門三地聯營,目前有內地律師3名、澳門律師11名、香港律師16名。“這里充滿了機會,吸引了很多澳門青年來發展,我希望能在這里實現人生理想。”張思遠說。
(人民日報記者 程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