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拆卡正在“圍獵”未成年人

        卡游,是當下中小學生群體瘋狂流行的一種新型社交媒介。學生們須通過隨機抽取購買的方式去集齊某主題全套動漫卡,為此他們整盒整箱購買后“拆卡”,拆到稀有卡片可在同學間花錢交易,最貴的一張賣到上萬元。

        現在,這股“拆卡風”從線下刮到了線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發現,網絡直播間里“買家下單,主播代拆”的形式吸引了大量未成年人,而網絡平臺攔截未成年人的措施形同虛設。專家指出,直播間拆卡有涉賭風險,未成年人容易成癮且過度消費。

        直播拆卡在中小學生群體流行

        晚上7點,網絡直播間內不時響起“歡迎新來的小寶”的聲音。主播正在鏡頭前快速地剪開5包動漫小卡,向買家展示內含的卡片圖案,然后按稀有等級將卡片碼放在置物架上。展示完后,主播便會統一將卡片打包發貨給買家。

        這場直播從晚上7點開始,一直到凌晨仍有上萬名觀眾,比拼誰更“歐氣(幸運)”的游戲一刻都沒有停歇。

        繼盲盒、刮刮樂之后,被稱作“抽抽樂”的拆卡在中小學群體中流行起來。與盲盒類似,擁有不同卡面圖案的卡片被隨機裝入卡包中,包括普卡以及不同等級的高位卡,如中級卡、高級卡、稀有卡、隱藏卡,等級越高的小卡抽中的概率越小,一些稀有卡甚至可以在二次售賣中升值。

        多名受訪的中小學生均表示自己玩過這種抽卡游戲,“在班級里很流行,學校門口還有很多地方都有賣!眮碜詮V州的小學生小睿說,以奧特曼卡片為例,一包在1元到300元不等,價格越貴出現“好卡”的可能性越高。同學之間還會交換卡片,甚至還會用錢買賣,“曾有同學拿出大百元購買‘好卡’,聽說是拿媽媽的錢” 。

        卡牌成為中小學生群體一種新型社交工具,擁有相同愛好的人通過卡牌這一實物形成小圈子!翱ㄈΑ钡幕馃嵋沧屔碳颐闇柿藢W生群體這塊“肥肉”,做起了直播間“代拆”生意。

        在諸多代拆直播中,“小馬寶莉卡”最受中小學生喜愛。在短視頻平臺以“拆卡”為關鍵詞搜索,出現了大量以“xx拆卡”為昵稱的主播,一位專門做“小馬寶莉拆卡”的主播“楚楚拆卡”粉絲量近50萬。

        直播拆卡涉嫌賭博,有未成年人消費近萬元

        記者調研發現,直播拆卡暗藏諸多風險隱患,原本的娛樂性質已然變質,某種程度上成為“圍獵”未成年人的新型“互聯網賭場”。

        直播拆卡和“盲盒經濟”相似,未知感誘導消費者不斷去購買。專家指出,在直播間通過“以小博大”的玩法,再進行兌現,是涉嫌賭博的行為!百徺I卡包通過拆卡獲得稀有卡、高級卡等高價值卡牌的機會,這樣的概率游戲會讓身心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覺得刺激而沉迷不已,獲得類似賭博般的快感。”廣州市政協委員、廣東諾臣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鄭子殷表示。

        在拆卡直播間中,主播往往擁有一套“洗腦”技巧。除了使用快節奏的語速和手速展示,還有一套嫻熟的話術引導觀眾下單,“恭喜xx寶貝,開出了SSR(稀有卡的一種)”“今天還沒出過黑背(稀有卡的一種),大家現在下單機會很大”“下單滿499就送一盒”。更有不少直播間推出新人下單9.9元福利,解鎖第一單之后,觀眾就一步步加大投入。

        為了讓“下注”金額不斷膨脹,商家已經不滿足于基礎的拆卡方式,而是將“刺激”層層加碼,玩法不斷升級。記者調查發現,不少直播間拆卡推出了數小馬、做公主、大非酋等玩法,在拆卡的基礎上新增了獎勵內容。以數小馬為例,每包“小馬寶莉卡”的卡面上畫著不同數量的小馬,拆卡后計算卡面上的小馬總數,不同數量對應著不同的獎勵,而“大獎”則是可以得到一盒“小馬寶莉卡”。

        記者發現在一個名叫“拆卡叨叨”的直播間內,有人以“箱”為單位下單,被稱為“抬箱”。而在“涂涂拆卡日記”的直播間內,主播自述有未成年人從今年5月7日開始陸續在直播間內下單,總計消費8000多元,最后該未成年人父母向直播間要求退款,最終未獲得官方支持。

        平臺攔截系統形同虛設,需加強監管

        網絡平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平臺要求商家在商品詳情頁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消費提示,并通過開啟青少年模式或大數據對消費行為識別等方式,阻攔未成年人開播、看播、連麥,也無法充值、打賞消費和提現等。多家平臺均否認自己存在直播間誘導未成年人過度消費的“賭卡”行為,但記者調研發現,未成年人參與直播間賭卡現象普遍存在,所謂的攔截系統形同虛設。

        記者調查發現,直播間的角落會擺有“未成年人禁止下單,拆封不退不換”的標識,購物選項中還會讓買家選擇“我已成年”的選項,但這種“自檢自查”的方式根本攔不住未成年人。來自廣東中山的小學生小彤說,班上不少同學會在直播間代抽,也會在一些平臺添加商家為好友后進行支付!敖灰走^程中,商家并不了解買家的情況,也不會詢問買家是否成年。”

        專家指出,擺牌展示的行為并不能有效阻止未成年人進入直播間消費,也不能免除直播間和平臺的責任。

        今年2月,為了防范涉賭風險,部分平臺發布專項治理公示,但整治公告過后,拆卡直播間內的“頑癥”仍未得到解決。

        華南師范大學博士彭君說,從心理健康和咨詢的角度來看,這種直播拆卡活動滿足了直播間成員(包括未成年人)幾種心理需求:第一是對新異刺激的需求,類似于近幾年流行的開盲盒,一套卡牌里的內容都是新鮮有趣,包括特級卡片也是隨機的等,這是調動個體與生俱來對未知的好奇。第二是歸屬感,喜歡同類內容的人聚在直播間里可以獲得歸屬感,現在未成年人因興趣愛好的差異,會更愿意和“同擔”“同好”進行互動分享,獲得社交歸屬滿足。

        她說,對未成年人可能的危害是成癮和過度消費,在適當的時間觀看直播和在合理范圍內購買自己喜歡的卡片,并不構成危害,這是屬于未成年人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然而,這類直播因其有規律的節奏、不斷的新鮮刺激,可能會導致人進入一種“成癮”反應,影響了休息進而影響學習、生活、現實社交,或者因為與他人攀比而盲目購入大量卡片,形成不良的消費習慣等。

        鄭子殷建議,相關平臺應當規范消費行為,購買平臺禮物產品時二次驗證,核對身份信息、消費前人臉識別,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同時應以醒目便捷的方式為監護人提供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

        “平臺還應加強主播管理,禁止用夸張的誘導性等詞匯對拆卡概率做虛假宣傳。嚴管實物獎勵,嚴管宣傳低價卡命中稀有卡等以小博大的涉賭行為。”鄭子殷說。

        而對于網絡監管部門而言,應當定期和教育部門及時更新針對未成年人的新型網絡侵害行為,通過學校的網絡素養課程,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增強學生對網絡防范意識和分析判斷能力。(記者鄭天虹 楊淑馨)

      編輯:羅秋玲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