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詐騙,
披著信息化外衣又來了
本報記者 戰海峰
隨著2021年全國高考落下帷幕,針對莘莘學子的招生詐騙也披上信息化外衣卷土重來。重慶市公安局九龍坡分局梳理出幾類招生常見騙局,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見招拆招,注意防范。
騙術一:渠道上學
高考成績公布前后,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長盼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態,通過偽造文件、私刻印章、設立報名處和咨詢電話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員、校領導親戚等,謊稱手中掌握高校“內部指標”“機動計劃”“定向招生計劃”“低分高錄”等實施詐騙。
外地某考生小徐高考后因幾分之差和自己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小徐的母親通過朋友介紹找到劉某,劉某稱可以先讓小徐通過網絡注冊學籍后,由網絡教育轉為某重點大學普通本科教育,且名額有限,一個名額要30余萬元。
警方介入調查發現,這個詐騙團伙做了一個與該重點大學招生網站相似的網站,利用本地成人教育、網絡教育機構的熟人,專門物色病急亂投醫的家長行騙。
警方提醒:高校招生錄取有嚴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計劃由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統一向社會公布。未經有關省(區、市)公布的招生計劃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計劃,須通過公開征集志愿錄取。高考錄取過程中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考生及家長要高度警惕此類“花錢能買大學名額”的詐騙信息,切勿輕信蠱惑,以致上當受騙。
騙術二:花錢補錄
“補錄”騙局常常出現在高考志愿錄取結束后,騙子對考生家長謊稱某高校名額沒能招滿,通過花錢“打點”可讓考生獲得補錄名額,以此騙取考生家長錢財,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種借口,讓家長交錢保留名額。
2020年5月,外地某考生家長陳某某在某網站上認識一名男子,該男子稱能幫助陳某某的孩子錄取到更好的學校。通過網上多次聯系,陳某某相信了男子的謊言。之后,他陸續向該男子支付7萬余元,結果不但沒被錄取,反而人財兩空。
警方提醒:高考招生錄取系統有嚴密的全國統一的認證加密體系和監督機制,所謂花錢能上好大學、好專業或者分數不夠也能上大學等都是騙人的伎倆。考生和家長收到來歷不明的通知書要仔細甄別,切勿輕信,一旦發現受騙要及時報警。
騙術三:私下發放助學金
騙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經濟困難,上大學需要通過助學金交齊學費的情況,冒充高校工作人員、教育部門工作人員,或者直接謊稱手上有項目,可以為考生申請大學助學金,要求家長先交報名費。考生及家長信以為真,匯款給對方,后來發現根本沒有這回事。
2019年8月,外地一考生家長談某報警稱自己接到冒充學校老師的電話,對方以擬發獎學金為名,騙取其身份證號、銀行卡、密碼等信息。在發給對方短信驗證碼后,談某發現銀行卡中7900元被轉走,這才意識到被騙。
警方提醒:目前,國家建立了完整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能保證各個教育階段的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上學。無論是哪個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資助,都不應要求學生在電話中告知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驗證碼等信息,也不會要求繳納任何費用或在ATM機和網上銀行進行操作,如有類似要求的,請先向學校老師和當地教育部門咨詢,千萬不要擅自按照對方要求操作,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