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象如此長距離北遷,在我國尚屬首次
15頭北遷亞洲象如何“回家”
加快亞洲象國家公園建設,為野生亞洲象提供更豐富的植物,減少人象混居等措施,才能更好地控制亞洲象的無序“亂逛”。
“亞洲象為什么離家”“亞洲象要去哪里”“亞洲象該如何回家”?連日來,15頭從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片區離家一路向北遷徙的亞洲象群,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截至5月30日記者發稿時,野象群已進入云南玉溪市紅塔區大灣村附近,距離昆明城區約100公里,距離勐養400多公里。
象群的遷徙是從去年開始的。
據專家介紹,2020年3月,16頭野象從勐養片區出發經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普洱市景谷縣等地,于11月到達普洱市墨江縣,其中一頭母象產下一頭小象。在墨江縣停留了約5個月后,今年4月16日,17頭野象從墨江縣一路往北遷徙。4月24日,其中兩頭返回普洱市墨江縣找到其他象群。由于容易穿行,無人阻攔,15頭象途經玉溪市元江縣、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寶秀鎮、玉溪市峨山縣大維堵村,暢通無阻向北遷移。5月26日,進入峨山縣雙江街道,5月27日,穿過峨山縣城到達縣城北1.8公里處。
象群異動早已引起相關部門和科研機構的關注。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云南大學亞洲象研究中心負責人陳明勇今年1月帶領云南大學研究團隊前往墨江縣,對北遷象群進行跟蹤觀測。
在陳明勇看來,“此次亞洲象象群北遷是一個異常現象”。他說,云南峨山縣近500年來無野生亞洲象分布紀錄,也無關于象群穿越幾個氣候帶和幾個動物地理單元的紀錄。“亞洲象如此長距離北遷,在我國尚屬首次”。
專家分析,“從該象群近期活動特點看,有繼續向北偏東遷徙的趨勢”“目前無法判斷野象的終點在何處,氣候、食物、水塘、泥塘、鹽巴等,決定了它們的走向”。
據報道,在象群北遷的40余天里,它們在元江縣、石屏縣肇事412起,破壞農作物842畝,初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680余萬元,在峨山縣造成的經濟損失正在統計中。
象群的繼續北遷,隨著村莊、城鎮、人口密度的增加,交通網密集,人象沖突風險越來越大。亞洲象適宜的食物資源越來越匱乏,象群將可能頻繁入戶尋找食物,肇事傷人將難以控制。
亞洲象是亞洲現存的最大陸生動物,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的亞洲象一般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普洱和臨滄一帶,經過30多年的拯救和保護,亞洲象種群數量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93頭發展到目前的約300頭。
亞洲象雖然看上去可愛,但生性十分兇猛。隨著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種群數量的不斷增加,亞洲象肇事事件頻繁發生。
據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林業和草原局提供的資料,2010年以來,西雙版納共發生野生亞洲象肇事事件6674起,累計受災7.5萬戶,農作物受損面積2.2萬畝、經濟林木受損631.07萬株,損失保險補償1.39億元。全州32個鄉鎮和街道,已有23個鄉鎮(街道)發現有大象分布,占比71.8%,涉及40余萬人口安全。
面對愈演愈烈的人象沖突,西雙版納州建立健全了應急處置機制,規范了應急處置行為、提高了處置效率;通過無人機、視頻監控、紅外相機、人員跟蹤監測、開發手機App軟件,實時發布亞洲象預警信息,讓群眾及時采取應急避險措施;2019年,完成亞洲象棲息地恢復改造項目5800畝;2020年,在勐海縣勐阿鎮建立了第一個亞洲象應急處置臨時管控區,現已成功管控4頭雄性亞洲象,為當地群眾減緩了部分亞洲象肇事壓力。2021年計劃在景洪市景訥鄉開展3000畝亞洲象“人象隔離”安全防范措施項目建設。2019年以來,成功捕獲3頭長期活動在勐海縣勐阿鎮、景洪市景訥鄉的亞洲象,并送往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進行收容救護。目前,正在計劃獵捕勐臘長期肇事的野生亞洲象3頭并已得到云南省林草局批準。此外,從2020年以來,西雙版納州提高了亞洲象肇事補償,人員死亡補償從40萬/人提高到60萬元/人。
值得慶幸的是,此次15頭北遷象雖然肇事不斷,但截至目前,還未發生人員傷亡事件。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無人機監測小隊24小時不間斷監測,將象群的實時畫面和最新活動情況及時傳給聯合指揮部。指揮部及時預警,為群眾和象群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在省、市、縣、鄉、村的協同努力下,有效阻擋了亞洲象群向城市、壩區等人員密集區移動。
目前,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成立亞洲象北遷安全防范工作領導小組和7個專項工作組,國家林草局派出5名專家到達云南玉溪市紅塔區安哨指揮部,研究防止象群北遷的措施。
然而,讓象群返回普洱或西雙版納原棲息地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有人建議通過投喂食物、讓野象原路返回;有人建議,麻醉后獵捕,裝入鐵籠用車送回。但聰明、記憶力極強的野象,是否聽從人類安排?并且麻醉時間過長,容易造成野象死亡。由于此前沒有過相關經驗,一切都不能貿然嘗試。
據西雙版納州林草局監測,近期西雙版納活動在保護區外的亞洲象230頭左右,主要活動在農田農地中。
九三學社中央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云南大學特聘教授段昌群認為,加快亞洲象國家公園建設,為野生亞洲象提供更豐富的植物,減少人象混居等措施,才能更好地控制亞洲象的無序“亂逛”。(記者 張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