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百米大廈連燒5個多小時,高層建筑還隱藏哪些“燃爆點”?

        新華社石家莊3月18日電  3月9日上午,地處石家莊市中心城區繁華商業地段的眾鑫大廈突發火災事故。110多米高的大樓短時內便被熊熊大火“吞噬”,5個多小時后明火才被基本撲滅。據石家莊市政府稱,火災為大廈外立面保溫材料起火。公眾質疑火勢為何如此之大?保溫材料的防火等級和質量如何?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多地發生多起高層建筑大火,保溫材料易燃以及違規用電、施工、用火等原因被頻頻提及。

       

        “眼看著大火和濃煙吞噬了整個大樓”

        多個現場視頻顯示,火情較早在大廈一側較低樓層的外墻處發生,隨后火勢越來越大,“火舌”很快竄至大廈頂部,滾滾濃煙中不斷有燃燒物脫落,有的還掉落到大廈緊鄰的小區居民樓上。

        眾鑫大廈地處主城區繁華地段,20多層的大廈高111.6米,于2010年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商務辦公,日常辦公人數超過1000人。大廈周邊建筑密集,附近幾十米處還有一座加油站。

        記者當日中午在現場看到,大樓火勢持續增強,從樓體一個側面向其他側面蔓延。現場有大量消防人員和消防裝備,河北省僅有的1臺101米搶險登高平臺消防車也被調至現場。

        經過2個小時全力施救,火情基本控制,5個多小時后明火才被基本撲滅。初步排查沒有人員傷亡。

        大火后的眾鑫大廈面目全非,局部燃燒處成為焦黑色,目擊了火災過程的附近居民心有余悸。“后怕得很啊!眼看著大火和濃煙吞噬了整個大樓,永遠忘不了那個災難性場景。”一位居民說。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高層建筑火災事故頻頻發生,教訓慘痛。

        今年1月14日,大連市西崗區一高層住宅二樓外墻空調掛機起火,大火迅速蔓延至頂樓;

        2020年5月15日,上海寶山區祁華路一棟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為屋內充電的電動車電瓶故障引發;

        2020年1月1日,重慶市渝北區加州花園小區一棟30層居民樓發生火災;

        2019年12月30日,重慶市涪陵區踏水橋小區一高層住宅樓發生火災造成6人死亡;

        2019年5月24日,位于江蘇南京新街口商業圈的金鷹大廈A座高層購物中心發生火災,火勢沿外墻迅速蔓延至大廈27層。

        保溫材料、電氣隱患、違規施工屢成高樓大火“燃爆點”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發生的高層建筑火災事故,主要由幾個“燃爆點”引發。

        ——保溫材料易燃。2018年2月1日,鄭州市鄭東新區綠地原盛國際辦公樓外保溫材料起火。2019年12月2日,沈陽渾南新區SR國際新城A座102號商住樓外墻保溫材料起火發生火災。此次眾鑫大廈火災,許多救援人員和居民質疑大樓外墻保溫材料存在隱患。

        建筑材料燃燒性能分為A、B1、B2、B3四個等級,分別對應不燃、難燃、可燃、易燃。有關民用建筑外保溫系統及外墻裝飾防火規定要求,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建筑,其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

        深圳建筑設計研究總院一位設計師告訴記者,2009年以前,一些北方高層建筑的外墻材料多從保暖考慮,對防火性要求不高,部分保溫材料耐火性差,燃點較低。而出于成本和安全考慮,徹底更換此前的外墻,對多數高層建筑產權單位和使用者來說不現實。

        北京市朝陽區消防救援支隊新聞宣傳處處長楊敬博表示,有的施工單位所使用的裝修材料以次充好、防火等級不夠,且施工防火管理不到位,易產生火災隱患。

        ——違規使用電氣。多名消防專業人士認為,高層建筑內發生的火災中70%到80%為電氣火災,包括電路老化、設備過熱等。

        2015年7月11日,武漢市漢陽區紫荊嘉苑1號樓2單元發生火災,導致7人遇難,12人因吸入有毒煙氣受傷。經消防部門多方調查綜合分析,起火原因為1號樓2單元電纜井內,因臨時生活供電工程違規使用電纜引發短路,引燃電纜井內的可燃物。

        ——違規施工操作。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靜安區膠州路728號公寓大樓發生特別重大火災事故,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傷。該事故直接原因是節能綜合改造項目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違規進行電焊作業,電焊濺落的金屬熔融物引燃腳手架防護平臺上堆積的保溫材料碎塊、碎屑引發火災。

        楊敬博介紹,高層建筑內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風道、電纜井等豎向井道多,如果防火設施不到位,發生火災時就會形成“煙囪效應”,令火勢迅速蔓延。由于樓層多、垂直距離長,人員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場所的時間長,容易貽誤滅火救援時機。此外,高層建筑一旦失火,受風向和風速影響比普通建筑大,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高層建筑火災“防”比“救”更重要

        記者日前探訪北京市朝陽區一座地標建筑,該建筑高數百米,超過百層,有8個避難層和11部消防電梯。在負一樓中控室,記者看到,大樓使用了傳統煙感系統和“火眼”智能防火監控系統,整棟樓安裝上萬個煙感器,175個紅外熱成像監控設備。

        大樓安全保障部負責人介紹,“火眼”主要利用紅外熱成像攝像頭對大廈內空調機房、配電室、電梯機房、冷卻塔等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大樓還配備有專職消防員,以及由200多名機電維修等技術人員組成的消防技術處置隊。

        除了高層建筑自身提升消防能力,一些大城市的消防裝備也不斷升級。但消防專業人士表示,盡管裝備不斷高端化,但高層建筑火災救援難度依然很大。

        以目前國內最高消防云梯車101米搶險登高平臺消防車為例,該裝備理論上可救援約35層樓的高度,但其使用受到多方面限制。比如,救援時遇到樓層夾角,云梯最多只能到90多米,而且裝備體型龐大,車長16.3米、高4米、重63噸,兩側共16個輪胎,輪胎直徑達到1米多,對道路寬度和承重均有很高要求。由于價格高昂,一個省也就裝備1到2臺。

        上海市靜安區消防救援支隊防火處工程師史健麗告訴記者,出動特種車需考慮行駛道路的承重、凈高、寬度,停靠地的操作空間、地面承重以及風力影響等,舉高出水滅火時還需考慮與內部內攻滅火的配合,射水位置不當或時機把握不準會造成火勢往高樓內部蔓延。

        在眾鑫大廈火災救援現場,101米搶險登高平臺消防車只能在路面較寬的建設大街上展開,盡管對火勢起到壓制作用,但面對快速蔓延的火勢和樓體多個外立面,也是“顧得了這一面,顧不了那一面”。現場其他重型消防裝備也只能救到五六十米的高度。同時,大廈周邊樹木及電線交叉縱橫,也讓救援作業空間受到限制。

        “這只是外部撲救,大樓內部救援挑戰更大。”現場救援人員告訴記者,寫字樓內以商戶租客為主,多數安裝防盜門,消防員需先花時間破拆大量防盜門,方能進入室內遏制火勢蔓延。

        維護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防”遠比“救”更重要。受訪消防、建筑等人士表示,高樓大廈防火絕非消防部門一家之事,需要住建等部門、專業救援力量、物業、住戶等各方協同聯動。必須以最嚴格措施落實消防要求,對造成火災事故和有嚴重隱患的單位和個人嚴格追究責任,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閆起磊、吳文詡、有之炘、李繼偉)

      編輯:朱冰
      分享到:
      上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