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窯,宋代廣東三大民窯之一,在鼎盛時期具有相當龐大的生產規模,所產瓷器風格典雅、淳厚、古拙,用浮雕手法刻出的蓮花爐更是宋代粵瓷中的佳品,堪稱惠州宋代的文化名片。東平窯輝煌于宋,亦沉寂于宋。20多年前,癡迷于陶瓷藝術的惠州工藝美術師余小倫,開始研究傳承宋代東平窯陶瓷制作工藝,在傳承中創新,重燃千年東平窯薪火。他在平潭設立東平窯陶瓷藝術創作基地、東平窯陶瓷藝術研究院,其中,惠州青白瓷傳統手工技藝成為惠城區非遺保護項目。近年來,他致力于探索藝術創作與鄉村振興融合的途徑,讓傳統文化為惠州鄉村振興注入“靈魂”。日前,余小倫被授予“惠城區優秀鄉土人才”榮譽稱號。
余小倫希望通過“非遺+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圍繞惠州開發文化創意產品
在惠州一處幽靜的山谷,一棟明清古風的徽派建筑在這里“復活”。2010年,熱愛陶瓷藝術的余小倫花費巨資打造,用了3年時間,用一磚一瓦、一木一石為建筑再注靈氣,作為東平窯陶瓷藝術研究院的研究、創作之所,以及惠州古陶瓷標本館,并命名為“東平窯陶瓷文化園”。
東平窯浴火重生,陶瓷作品“窯出不窮”。經過12年的積累和沉淀,這里已經成為惠州乃至周邊地區陶瓷藝術的創作基地,集陶瓷制作、制陶表演、制陶體驗、陶瓷培訓、親子活動、國學講座、高端文化雅集于一體,并于2018年成為平潭首家國家3A級景區。
熄滅的東平窯火重新點燃,東平窯作品重回人們視野,園區開發的瓷器衍生產品尤其受游客喜愛。東平窯陶瓷文化園里,余小倫展示著近期研發的旅游文化創意產品——惠州西湖斗笠盞。燈光下,斗笠形狀的杯盞通透精美,杯壁上展示著西湖湖景、泗洲塔等系列惠州元素。
“打造獨具惠州特色的手信,能讓游客從中領略惠州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淀!庇嘈惤榻B,除了惠州西湖斗笠盞,圍繞惠州優質的人文資源,東平窯還出品了荔枝茶具組、西湖賞盤、富貴碗等東平窯系列作品,深受市場歡迎。2020年,東平窯系列作品入選當年惠州手信50強。
惠州西湖斗笠盞。
將非遺技藝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帶動鄉親增收
近年來,惠城區依托自身優勢,重點加快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旅游發展,通過“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以產業、旅游為切入點,打造美麗鄉村群,發展鄉村旅游。如何通過“非遺+旅游”助力鄉村振興?余小倫有自己的思考。
“我們不缺文化資源,缺乏的是對它的深度挖掘和創意表達!庇嘈愓J為,現在很多游客來惠州旅游、參觀,隨著全民文化素質和審美情趣的不斷提升,人們期待在旅行過程中獲得更多元化、個性化的旅游產品,也更加看重旅游體驗。文旅產品如果只是簡單地陳列,難以讓游客留下印象。
“要將技藝搬到景區,讓游客現場觀看、體驗非遺技藝制作過程,沉浸式體驗非遺創作。”余小倫說,目前惠州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東平窯還招收了不少附近的村民作為學徒,將非遺技藝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帶動鄉親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為鄉村旅游添活力。
當前,惠城區多個鎮(街)向余小倫拋出橄欖枝,計劃打造陶瓷文化基地和體驗點、東平窯陶瓷博物館等,借助惠州西湖旅游文化資源,結合鄉村文化打造項目,帶動鄉村文化振興,促使村民共同富裕。“作為工藝美術的傳承者,希望將工藝美術帶到鄉村,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庇嘈愓f。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鄧惠婷 通訊員周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