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銀農科技堅持長期主義,今年營收預計增長50%
建設惠州農化行業首個檢測基地
●惠州日報記者馮麗均
實習生鄭昊陽 通訊員童年
建設國內農化行業首個“黑燈工廠”,開啟農藥“智造”模式;行業內率先完成生產端和銷售端的數字化轉型,上線銀商會客戶管理系統,帶領下游破“卷”;建設惠州農化行業首個GLP實驗室,開發全新業務線……
在惠州市銀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農科技”),記者見到了公司董事長錢炫舟。談起公司今年的發展,他信心滿滿:“去年我們的營收將近兩億元,今年我們的目標是實現近三億元的銷售額,取得50%的同比增長。”
銀農科技生產車間。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今年新爆款產品預計帶動銷售額增長5000萬元
銀農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03年的農藥企業,定位是對標國際一流品牌,做高端農藥產品的國產替代,目前已發展成集安全、高效、環保新型農藥制劑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我們最開始主要生產果蔬作物殺蟲劑、殺菌劑。果蔬作物經濟價值高,專業種植戶多,彼時是一個很有前景的藍海市場,但高端農藥產品基本被國外品牌壟斷。”錢炫舟表示,那時國內農藥產品門類眾多、品質普通,缺乏創新的原研藥品,當銀農科技喊出“對標國際水平,追求卓越性能”口號時,業界沒人相信他們能做得到,“只有我們相信自己做得到。”
如何破局?銀農科技的思路是打造“大單品”,走差異化路線。2003年,銀農科技的甲維鹽微乳劑“農舟行”面世,并在接下來的7年時間內專注于該產品的提升。2015年,該單品年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標志著銀農科技在國內巨頭們看不上、看不見、有壁壘的殺蟲劑甲維鹽微乳劑細分領域站穩了腳,在業界被譽為“甲維鹽鼻祖”。
2014年,瞄準百草枯禁用留下的市場空白,銀農科技啟動與國際巨頭巴斯夫洽談合作,期盼拿到巴斯夫專利除草劑成分苯嘧磺草胺原藥,攻關其與草甘膦復配的產品。歷經2年艱難談判,銀農科技拿到入場券,2019年,除草劑苯嘧磺草胺·草甘膦復配制劑“坎凈?”推向市場,實現國內苯嘧磺草胺復配草甘膦除草劑產品零的突破。
但銀農科技并未滿足于此,持續對該配方進行優化升級,2022年上市新品“邦農鏟?”,去年的推廣已為產品奠定良好口碑。“根據訂單判斷,今年該產品將成為我們新的爆款,預計帶動銷售額增長超5000萬元,對公司發展形成新的支撐。”錢炫舟說。
大田作物領域農藥布局取得新突破
2024年,我國農藥行業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激烈,價格“內卷”此起彼伏。同年11月,農業農村部公開征求《農藥登記管理辦法》等5部規章修改意見,其中提出的“一證一品”新政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一證一品”是指同一登記持有人的農藥產品標簽只能標注一個商標,目前實施的是“一證多品”,即一個證件可同時生產多種產品。業界預測,受此影響,行業將有高達80%的產品退出市場,為實力雄厚的企業騰出市場空間,有利于鼓勵企業集中資源打造出更多具有生命力和影響力的大單品,繼而推動農藥市場競爭從無序、分散走向有序、集中,并降低農藥的生產和推廣成本。
面對這一趨勢,銀農科技的布局又一次體現了其前瞻性。銀農科技一直在轉型升級,最早是在生產端,2018年投產行業內首家“黑燈工廠”,成為首家全自動化生產的農藥制劑企業;2022年起啟動數字化升級,2023年完成研發、供應鏈采購和智能生產、銷售數據融合,實現全線互聯和數據共享,不僅實現對產品質量和物流的全追溯,還能通過渠道銷售管理賦能客戶,增強市場競爭力。
也是在2023年,觀察到業界惡性競爭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嚴重性,銀農科技果斷在銷售端上線CRM系統啟動客戶教育。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個風險頗大的行為,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逼退場。但錢炫舟很堅定,“如果我們的產品能解決客戶的痛點,就一定能做成這樣的事。”
銀農科技一方面對客戶進行分類篩選,并成立銀商會加強對下游渠道銷售管理,匯聚近5000名會員,形成有序的區域和網絡銷售管理,建立起了上下游共贏生態。
另一方面,從長期聚焦單一產品,擴充到10個產品。今年1月銀農科技宣布,計劃每年推出3至8個新產品,目標是在8年內達到50個銷售產品。與以往催生于經濟作物農藥產品不同,以后大田作物領域的農藥產品將成為銀農科技的重點,“我們2024年開始在大田領域開展探索,目前產品占比約10%,今年將提高到20%,未來大田產品將超過經濟作物產品的量。”
錢炫舟表示,這主要是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因為隨著我國農業領域改革深入推進、農業科技持續進步、農業生產方式升級,現在大田作物領域也有了越來越多專業種植戶和規模化種植,大田作物領域的農藥增速將大幅提升。“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我們迎來最好的時代。”
銀農測試中心已搭建完成
從自主研發的甲維鹽微乳劑橫空出世,到苯嘧磺草胺復配草甘膦除草劑零的突破,到全線產品升級進入納米級助力農業綠色發展……行業弄潮者的背后,是銀農科技對科研創新的堅持。
“我們現有研發人員30多人,多于生產人員。”錢炫舟介紹,為保持行業領先性,銀農科技每年研發投入超1000萬元,科研投入已連續數年占營收的10%,與華南理工大學、南開大學等國內一流院校開展合作。
如今,在銀農科技辦公樓5樓,銀農測試中心已經搭建完成,并于2024年底通過了農業農村部評審專家的現場檢查評審,有望在今年一季度通過農業農村部農藥登記試驗單位資質認定,屆時不但可滿足自身的需求,還將對外營業。
“新農藥產品登記都需要檢測,目前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擁有檢測資質,企業還比較少有,隨著我國農藥行業低毒化、生物化發展,檢測環節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錢炫舟表示,早在2019年公司就啟動了GLP實驗室建設,也是惠州農化行業的首個檢測基地,可開展農藥理化性質測定、產品質量檢測試驗和儲存穩定性試驗。
據初步評估,該中心起步期每年能開展200個樣品檢測,銀農科技計劃后續申請歐盟認證,服務更多國產農藥出口,“在助力我國農業行業出海參與全球競爭的同時,也為自己鍛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檢測隊伍,為企業發展鍛造強大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