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董羹、盤游飯……惠州深挖東坡寓惠詩文打造東坡美食

      原標題:

      惠州深入挖掘東坡寓惠美食文化打造東坡美食,呈現舌尖上的文化盛宴
      從詩文到餐桌 人間有味是清歡

        “自笑平生為口忙”“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被網友譽為宋朝的頭號“吃貨”,他在美食上的追求與創新,如同他在文壇的成就一樣熠熠生輝。

        實際上,寓居惠州的蘇東坡,并非過著大魚大肉的生活,而是淪落到“門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的境地。不過,憑著過人的智慧和樂觀的天性,蘇東坡在惠州入鄉隨俗,無論是沒有多少肉的羊脊骨、以芋頭為主料的玉糝羹,還是“取凡飲食雜烹之”的谷董羹等,他都吃得津津有味。

      贏記尋味館改良創新的東坡豆腐。 贏記尋味館供圖

        穿越千年,東坡寓惠詩文中記載的美食得以重現。近年來,惠州部分酒店、餐館推出東坡家宴、東坡美食,以詩詞文化為底蘊,以地方食材為源泉,再加以改良創新,打造舌尖上的文化盛宴。

        東坡家宴

        品品皆可考據,味味皆有出處

        1月15日,“千萬級主播”董宇輝帶領直播團隊來到惠州,開展“請到廣東過大年”之“與輝同行閱山河”廣東專場直播。其間,他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首席專家戴建業教授在惠州蘇東坡祠品嘗了“東坡家宴”,兩人邊吃邊聊,感嘆“很香很香”“蘇東坡真的是個吃貨”。這一視頻發到網上,惠州“東坡家宴”更是引發不少網友熱議:“看著流口水了”“這一餐吃的全是文化”……

        “這一桌東坡家宴是我們廚師做的。”惠州賓館總經理梁潔娣說,董宇輝和戴建業品嘗東坡家宴的視頻火了之后,惠州賓館也接到了不少有關東坡家宴的咨詢電話。

        東坡家宴到底有哪些菜式呢?梁潔娣提供的一份菜單顯示,東坡家宴包括茶席、看盤、主菜、湯羹、點心、主食六部分共17道菜肴。茶席上的是宋代點茶;看盤主要是小菜和水果,包括梅花脯、枇杷、楊梅、荔枝;主菜共有9道,包括甚覺有補羊蟹骨、兩城同慶西春雞、惠州梅菜東坡肉等;湯羹為谷董羹;點心是東坡筆硯寫惠州;主食是盤游飯。

      東坡家宴。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東坡家宴的這些菜肴從菜名到做法都是有考究、有出處、有故事的。”梁潔娣介紹,為更好弘揚東坡文化、講好東坡寓惠故事,2022年9月,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邀請相關專家與惠州賓館廚師成立東坡家宴研發小組,參考東坡寓惠美食史料和相關詩文,借鑒宋代相關烹飪方法,同時也結合惠州實際進行創新,研發出東坡家宴菜譜。

        如甚覺有補羊蟹骨,源自東坡在《與子由弟書》中所提到的羊脊骨做法,東坡稱之“如食蟹螯,率數日輒一食,甚覺有補”。惠州梅菜東坡肉,則采用東坡《豬肉頌》中的做法,再將其與惠州特產梅菜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惠州特色的梅菜東坡肉。此外,蘇東坡寓惠詩文中提到的西村雞(三日飲不盡,殺盡西村雞)、豐湖藤菜(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莼羹)、東江鱸魚(紅點冰盤藿葉魚)等也都納入東坡家宴的菜單中,可謂品品皆可考據,味味皆有出處。

      東坡肉。贏記尋味館供圖

        東坡家宴于2023年6月惠州首屆東坡粉絲大會期間推出,頗受歡迎。2024年惠州馬拉松期間,惠州賓館在市區環城西路設立東坡家宴補給點,不少選手表示“好吃到挪不開腿”。

        東坡家宴推出后,不僅在惠州文旅活動中頻頻亮相,日常用餐也可品嘗。“東坡家宴推出一年多以來,幾乎每天都有顧客預訂。”梁潔娣說,東坡家宴的部分菜品也會隨時令節氣有所變動。如在荔枝上市的季節,海山仙人降羅襦這道菜就會用上新鮮荔枝肉。

        東坡美食

        融入煙火人間,亦是有滋有味

        東坡美食不僅能在賓館酒店里優雅登臺亮相,也可在市井餐館中融入煙火人間。

        贏記尋味館雖“藏”在惠州市區惠新西街巷子里,但總會有許多市民游客尋味而來,為的是一嘗店里的招牌菜鹽焗雞和各式東坡菜。

      海山仙人降羅襦。惠州賓館供圖

        贏記尋味館于2015年開始做東江鹽焗雞,老板娘林少瓊熱愛鉆研美食,于2020年底在橋東開了這家尋味館。贏記尋味館臨近惠州蘇東坡祠,林少瓊在一些朋友的建議下,開始研發東坡菜式。“目前推出了近10種,包括東坡肉、羊脊骨、霍葉魚、東坡豆腐等。”林少瓊說,東坡相關菜式推出之后,不斷進行改良創新。如烤羊脊骨這道菜,一開始以小米辣作為調味,后來有人提出辣椒是明朝才傳入中國,宋朝還沒有辣椒,“我們覺得有道理,就不用辣椒,改用胡椒和孜然調味。”

        林少瓊還對東坡豆腐進行了改良。“我們用黑豆做豆腐,做出來的東坡豆腐外酥里嫩,口感獨特,客人反饋都不錯。”林少瓊說,目前惠州的東坡菜都是以菜肴為主,“我們計劃將東坡豆腐作為小吃推出,讓東坡美食更接地氣,融入市井。”

        也正是因為贏記尋味館的“接地氣”,眾多市民游客慕名來到這里品嘗東坡美食,并紛紛留言點贊:“東坡肉有更加符合客家口味的咸香,同時又保留了豬肉的鮮甜”“東坡豆腐外酥里嫩,還有芫荽也蓋不住的豆香”……

        市民游客的認可,也給了林少瓊更多的信心和動力。“我這幾年收集了有關東坡的菜譜約900個,有的是有詩文、史料記載的,有的可能是牽強附會的,我們都會一一甄別和參考,研發出更多大眾喜愛的東坡美食。”

      在惠州市區惠新西街巷子里遇見東坡美食。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攝

        東坡寓惠美食是東坡寓惠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政府相關部門和民間美食愛好者們都在孜孜不倦地挖掘其中的韻味。

        早在2004年惠州舉行首屆美食節時,作為主辦方的惠城區政府和原惠州市旅游局,就曾集合各方力量,打造了一席“東江東坡宴”,融合東江飲食文化和東坡文化,十道菜九個典故,文化韻味十足。

        2024年5月,全國東坡美食交流盛宴在惠州舉辦,來自東坡寓居過的十個城市——惠州、杭州、眉山、開封、黃州、徐州、常州、馬鞍山、蓬萊及儋州等地的知名大廚,一起做了一桌東坡美食,深入交流互鑒。來自東坡故里眉山的廚師王靜說,“以東坡美食為紐帶的交流活動,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東坡,感受東坡美食文化背后的人生境界。”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飽。”在蘇東坡起起落落的人生里面,吃是慰藉之一。時至今日,人們熱愛東坡,品嘗東坡美食,或許追求的就是他這份豁達與樂觀。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侯縣軍 實習生楊倩茹

      編輯:洪東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