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報訊 (記者凌保康 通訊員羅杰)日前,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第三批)新聞發布會,公布具有先進性、創新性、示范性的16個典型案例。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報送的“惠州創新推動與香港實現組裝合成建筑產品標準互認”成功入選。
據介紹,惠州市通過創新“一個聯盟,一個標準,一站式服務”模式,打破與香港在組裝合成建筑(以下簡稱“MiC”)領域跨境協同規則機制壁壘,有效推動粵港組裝合成建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一是成立內地首個組裝合成建筑供港聯盟。吸納惠港兩地涵蓋產業鏈上下游的MiC企業為會員,與香港建筑業承建商聯會等行業商會達成戰略合作,發揮聯盟的橋梁作用,實現惠港兩地企業精準對接。二是推動惠港MiC產品實現標準互認。聯盟對入會企業在標準規范、商業規則、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統一規范。三是提供MiC企業“走出去”“引進來”一站式服務;葜菔刑剿鱉iC產業粵港協同新路徑,成為香港在內地主要的MiC生產基地,有效助力香港建筑項目快速落地。
組裝合成建筑供港聯盟成立以前,惠州供港MiC產品訂單只有300萬港元。2023年8月供港聯盟成立以后,訂單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11月,訂單總金額已累計35億港元,并成功開拓加拿大、澳大利亞、泰國等市場。
“典型案例”的公布,有助于粵港澳大灣區各單位加強學習借鑒,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聚焦要素跨境流動、營商環境、民生融合、重大平臺建設等重點領域,持之以恒推進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切實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