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青春詩會·“永遠的青春”詩歌朗誦會圓滿落幕
吟誦經典名篇 領略惠州詩意
“人的一生應當有/許多停靠站/我但愿每一個站臺/都有一盞霧中的燈……”
“它在飛翔/以靜止的方式/逆流而上/刻在額頭的詩句/蝶化成羽/編織透明的翅膀……”
1月13日晚,青春詩會四十屆座談會暨“青春詩城”系列活動之“永遠的青春”詩歌朗誦會舉行,吉狄馬加、王山、楊克等參會詩人現場吟誦自己創作的青春詩篇,惠州本地專業主持人、朗誦家也共同參與朗誦“青春詩會”走出的著名詩人的經典名篇。朗誦會輔以音樂等形式,融合新媒體技術,呈現出詩樂相配的精彩畫面,給觀眾帶來審美愉悅和心靈震撼。
詩歌朗誦會活動現場。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
青春詩會見證時代印證青春
朗誦會上吟誦的詩歌,幾乎都是從“青春詩會”中走出的著名詩人的經典名篇。朗誦者用飽含激情的誦讀再一次激起大家的青春記憶。
“《詩刊》社從1980年起,已成功舉辦了40屆‘青春詩會’。”《詩刊》社主編、著名詩人李少君說,40余年來,舒婷、顧城、于堅、韓東、翟永明、吉狄馬加、楊克、西川、歐陽江河等眾多著名詩人從“青春詩會”走出來,成長為中國當代詩壇的代表人物和中堅力量,“青春詩會”成長為中國詩歌界、文學界乃至文化界最有影響力的品牌,被譽為“中國詩人的搖籃”。
詩歌朗誦會活動現場。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
李少君介紹,2024年,《詩刊》社把“青春詩會”升級為“國際青春詩會”,“首屆國際青春詩會——金磚國家專場”在杭州和北京兩地舉辦,金磚十國72位詩人以詩歌為媒介傳遞青春詩意,增進文明交流互鑒,首屆“國際青春詩會”的作品集在法蘭克福書展舉行了首發式。第二屆“國際青春詩會”也將于2025年舉辦,可以說“青春詩會”從國內品牌走向國際品牌,將繼續推動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走向中國詩歌的舞臺、走向世界詩歌的舞臺。
“青春詩會”見證時代、印證青春。深情的朗誦、真摯的情感,不僅感染著現場每一位觀眾,也勾起了與會詩人的深情回憶。
詩歌朗誦會活動現場。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
“我準備/把餐桌對面的墻/漆成藍色的,把天花板的一部分/漆成藍色的,把書房/右側的那面墻/漆成藍色的……”朗誦會上,《芳草》編輯、青年詩人林東林朗誦了自己創作的詩歌《藍色的》。“參加青春詩會是我詩歌創作生涯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在此之前,我的寫作是自發意義上的寫作,參加青春詩會以后,就已經成為了一種自覺意義上的寫作。”林東林說。
惠州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
不少參會的青年詩人表示,這次朗誦會是一個交流的平臺,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詩人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在互學互鑒中不斷成長。
惠州詩人、第六屆“青春詩會”代表阿吾現場朗誦了他20多年前于惠州創作的《我們一家都生在河邊》。“參加青春詩會對我來說是很好的學習機會,這次朗誦會勾起了我無盡的回憶。”阿吾說,他先后在惠州居住了30年,創作了約1000首詩歌,這次在惠州吟誦自己的作品,感觸頗深,“詩歌是情感的流淌,有些詩歌通俗易懂,有的可能很深奧,但都有其神秘之處。”
詩歌朗誦會活動現場。惠州日報記者王建橋 攝
朗誦會上,應邀參加青春詩會四十屆座談會系列活動的國外青年詩人,來自俄羅斯的李莎和哥倫比亞的李戈也朗誦了自己的作品,他們深情的誦讀詮釋了中華詩歌的魅力,也加深了中外詩歌創作者的交流。
“我第一次在面對這么多人時,用中文朗誦自己寫的詩,什么意外都沒有發生,很開心。”俄羅斯詩人、譯者,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李莎在朗誦會上朗誦了她創作的《唯一》。她說:“我在俄羅斯出生、母語也是俄語,但我用中文創作了一首描寫我出生地場景的詩歌,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我這幾年都在中文的語言環境下生活,用中文寫詩或許正是我內心語言表達轉向的表現。”
“我從北京來到惠州,感到這里很暖和,人也很熱情。”談起此次惠州行的感受,李莎認為,惠州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看到惠州西湖,我就意識到為什么這么多詩人到惠州后選擇留在這個地方,這樣的一種風景,這樣的一種氣候,特別適合生活,也特別適合寫美好的詩。”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