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文藝丨下源村的厚度

        我真切地感到我的力量如此微小。

        踏上下源村的土地,在嚴氏宗祠門口,我使勁跺跺雙腳,除后腦神經發出痛苦的哆嗦外,聽不到一絲大地的回響。原本我以為,就像對空山吆喝一樣,它會有所反應。然而,我錯了。

        抬頭望天,白花花的藍,像由近及遠的海水,這倒少見。

        下源村不靠海,只靠江。東江,惠州人民的母親河。在這里流過時拐了一個彎,戀戀不舍的樣子。舟楫時代,從這里坐上小木船,即便順風順水,也需要半天的時間才能在惠州府靠岸。

        村子中間是翻新的祠堂。細聞,現代的泥漿味無法鉤沉歷史的遐想。“春山俎豆,天水衣冠”。祠堂對聯端莊大氣,筆畫之間透露出沉穩與自信。對聯是解讀家族的密碼,更是精神傳承的符號。據村民講,“春山”是嚴氏的高祖,漢代會稽郡嚴光。他少年時曾與光武帝劉秀同游學,有高名。劉秀稱帝后打算以高官相授,嚴光卻隱姓埋名,歸隱富春山。“俎”和“豆”原本是古代祭祀的兩種器皿,這里是祭祀、供奉之意。所謂“天水”,則指甘肅天水和隴西以東地區,是中華嚴氏的郡望之地;“衣冠”象征士大夫階層。把詞意串聯起來,就可以看出嚴氏先祖淡泊名利、崇文好學的美德。

        與祠堂緊鄰的是春山書院,由百年老屋改造而成。一磚一瓦、一雕花一棱角,都保留了古色古香的風貌。根據我有限的文史知識,書院不是一般大戶人家能建起來的。除了得到官方大力支持外,本家族在“士農工商”等階層都要有一定的代表人物。他們用各自的業績和德行,讓世人敬仰,讓美譽流傳。這樣,才會有“山長”執教,學子入學,賢人研討。細聊,方知嚴氏家族人才輩出,有家財萬貫的商人,有清廉務實的官員,有忠肝義膽的烈士……他們在歷史長河中,共同書寫嚴氏家族的傳奇。2017年,有村民提出,希望有個固定的地方,傳承祖輩崇文重教的耕讀傳統,也讓村民和孩子們有個學習傳統文化的地方。這一提議得到眾人鼎力相助,合謀出資,有村民代表更是無償拿出自己的祖屋進行改造。于是,就有了三進三出,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共20多間房屋的春山書院。百年基業,育人為本;祖上靈運,遺風猶在。下源村民挾先祖風骨,昂首走在耕讀傳家的大道上,涌現出一批批優秀學子。

        在春山書院一間書室內,我看到了這樣一段史料。

        唐宋年間,歸善縣(現在惠城區)縣署一直在水東(今橋東)。到了元朝至元年間,由于歸善縣無城墻可守,極易受到攻擊。在至元三十年(1293)將歸善縣署遷至有城墻保護的惠州府城內。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200多年,直到明萬歷三年(1575),林民止蒞任歸善知縣,考慮到縣署在府城辦公,不適合縣域社會的治理和經濟的發展,就作出了將歸善縣署遷回水東的決定。然而,擺在林民止面前有兩個最大的難題。一是加緊修筑歸善縣城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二是由于年代久遠,歸善縣署故址早已湮沒,無跡可尋。無奈之下,林民止只能采納堪輿家之言,重新選址,結果定在了白鶴峰之側。然而,這塊地皮為嚴、利兩姓所有。為了征下這塊土地,縣衙償還利氏500緡錢。讓官府意料不到的是,嚴氏居然不要補償款,而是將祖居地無償捐獻給縣衙,整個家族搬遷到梁化、陽坑等地。為了表彰嚴氏族人的義舉,當局在縣署建成后,還將此事勒石于縣署前,以垂永久。

        細品這段史料,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背井離鄉,遷徙他地,歷來是廣大民眾最為悲慘的事情。身離故土,孤獨無望,魑魅魍魎,前程一片渺茫。稍有一點理由和堅守之力,都不會扶老攜幼、挑著鋪蓋到一個陌生地方討生活。而嚴氏家族說走就走,放棄了連官府都看好的“風水寶地”,毅然決然遠赴他鄉,這個決策的果斷來自哪里?

        我想,就是對官家的信任!

        雖然史料上沒有過多的記載,但以現在人的思維復盤當時情景,我很有把握地推出以上論斷。官家修城墻,為的是城可守,民可安,造福一方。建縣署是凝民心、聚士氣的“定海神針”。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一個縣城沒有衙門,只能是一盤散沙,最后受苦的還是老百姓。當然,官家一定是得民心的官家,官人一定是受人敬仰的官人。只有君視臣如手足,才會有臣視君如腹心。反之,你若視我如犬馬,我則視你如國人甚至寇仇。這道理,縣官林民止應當明白。

        只有信任,嚴氏家族才會不計報酬、心甘情愿地騰出祖宗基業,走向如今的下源。嚴氏家族的這段遷徙史,雖然時過境遷,但依舊熠熠閃光,為世人所稱道。當然,官家也有所回饋,就是答應了嚴氏的請求,“免子孫人丁雜派”。所謂“雜派”,指的是納稅之外的負擔。這與家族整體遷徙相比,那是給即將建成的縣衙留下了嚴氏義薄云天的壯舉和高貴的自尊。

        現如今,經過數百年的繁衍生息,下源村已經成為五六千名嚴姓族人的聚居地。這里青山斜倚,碧樹紅花,一派祥和的田園風光,安靜美好。我無意間跺了跺腳,這次讓我感受到了腳下那綿實的厚度,透出不一樣的溫暖。

        陽光斑駁,忽然就想借一位官人的對聯貼于村口,也許有些寫意。

        燕居田園,靜聽蛙聲一片,動情于山水之間也,淡泊方是人生根本;

        財取天下,拓開長路萬里,報國盡匹夫之責耳,富貴不過身外浮云。

      作者:肖建國

      編輯:洪東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