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報深度丨溫暖“橙”光點亮文明之城

      原標題:

      既掃大街又行善舉,惠州環衛工人傳遞崇德向善正能量

      溫暖“橙”光點亮文明之城

        突發火災,他挺身而出,灑水車秒變“消防車”成功控制火勢;大雨漫街,她化身“擺渡人”,背小學生蹚水“過河”;路人昏迷,她施以援手,助其得到及時救治……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惠州環衛工人。

        惠州市區有3500多名環衛工人,他們是惠州的“城市美容師”,穿梭于大街小巷,用汗水守護文明城市的“顏值”;他們是“平民英雄”,出現在緊急時刻,用凡人善舉守護文明之城的“溫暖”。

        今年以來,惠州創新探索市容和環境衛生一體化改革,推行“一把掃帚掃到底”。惠州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堅持黨建引領,強化服務理念,激勵廣大環衛工人發揚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優良品格,營造全社會尊重勞動、關愛環衛工人的濃厚氛圍。

        一年來,環衛工人助人為樂、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等好人好事蔚然成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寧肯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環衛精神,也向社會傳遞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為惠州這座文明城市增添了一抹靚麗的“橙”色風景。

        凡人善舉

        “看到有人需要就幫一下,舉手之勞”

        開了4年環衛灑水車的魏秋興,沒想到因為一個舉動成了“網紅”。

        10月3日下午2時左右,魏秋興駕駛裝滿水的灑水車,穿梭在街道上進行灑水作業。途經市區中山東路路口時,魏秋興突然看到前面濃煙滾滾,他迅速駕駛灑水車趕到現場,發現一家燒烤店二樓起火,于是馬上用灑水車全力噴水滅火。

        與此同時,橋西環衛所的3名同事也趕到現場維持秩序、協助滅火。經過30分鐘的緊急救援,火勢被成功控制,現場無人員受傷。

      面對突發火災毫不猶豫挺身而出開灑水車滅火的魏秋興。惠州日報記者哈鵬 黃鑫威 攝

        “灑水車秒變‘消防車’,給環衛師傅點贊!”“要不是灑水車及時滅火,后果真是不堪設想呀!”魏秋興和同事救火的視頻很快被傳到網上,眾多網友給予好評點贊。“惠州消防”也轉發了視頻,并點評“原來咱穿的同一個‘橘’。”

        “出名”后的魏秋興被同事稱為“網紅”“英雄”,而他卻認為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看到著火,第一反應肯定是滅火嘛,而且我車里剛好有水。”魏秋興說。

        風雨中,挺身而出的“橙”色身影也格外耀眼。

        4月25日早晨,連夜暴雨致惠城區水口中心小學附近道路出現積水。環衛工人彭芳蘭上班后,馬上清掃道路上的落葉、淤泥,保持下水道排水通暢。

        到上學高峰期,積水還沒有排完。“有些地方的水深都到小腿肚子了。”看到一些低年級的學生站在路邊不知所措,穿著高筒水鞋的彭芳蘭便向他們招手,“我背你們過去。”

        彭芳蘭在雨中一趟又一趟背學生蹚水過馬路,有幾名路人受感染也加入“擺渡人”行列,大家齊心協力背了十幾名小學生過馬路。

      化身“擺渡人”背學生過積水路段的彭芳蘭。惠州日報記者哈鵬 黃鑫威 攝

        這一暖心舉動被路人拍了視頻并發到朋友圈,許多人點贊“很有愛的一幕,看了暖暖的。”“我兩個孫子也在這里上學,我看他們就像自家孩子一樣,要是弄濕了鞋子、褲子,濕噠噠地去上課就不好了。”彭芳蘭說,看到有人需要就幫一下,舉手之勞。

        舉手之勞,微光成炬,溫暖人心。環衛工人大部分時間都在路面作業,碰到各種突發事故,遇到許多需要幫助的人,撿到路人不慎遺落的物品,他們順手就把好事做了。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惠州環衛工人群體中涌現了數十例好人好事,滅火救人、幫助走失小孩找到家人、救助騎車摔傷路人、撿到手機錢包或證件資料交回給失主等等不勝枚舉。

        這座城市,因為環衛工人變得更加潔凈美麗,更因為他們的善舉變得更加溫暖美好。

        雙向奔赴

        “惠州很包容,很容易融入”

        溫暖這座城的人,也被這座城溫暖。

        10多年前,環衛工人付素英從河南來到惠州,起初找不到工作,只能撿廢品為生,在一家小飯館吃飯時,她忍不住哭了。飯館老板見狀,馬上問她怎么回事,并主動給她介紹工作。在陌生的城市里,付素英第一次感受到了惠州人的友善和溫暖。

        后來,付素英成為一名環衛工人,她選擇將溫暖傳遞給更多人。

        4月5日早上,當時下著雨,付素英在演達大道清掃時,發現一名七八歲的小女孩獨自在路邊哭泣。付素英立即上前詢問,得知小女孩“找不到媽媽,也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之后,她耐心安撫并引導小女孩說出了家人的電話,付素英很快聯系上了小女孩的家人,并和同事一起把她送回家。

      樂于助人用心守護城市潔凈的付素英。惠州日報記者哈鵬 黃鑫威 攝

        事后,小女孩家人將寫著“助人為樂 品德高尚”的錦旗和果籃送到付素英手上,向她和同事表示謝意。付素英卻為“讓他們破費”而感到不好意思。“我做這些不圖回報。”付素英相信,做好事會遇到好人,“別人有難處,你幫了,你有難處了,也會有人幫你。”

        彭芳蘭也感受到了這種“雙向奔赴”的溫暖。

        在水口中心小學附近做了10年環衛工人的彭芳蘭,撿到過不少孩子丟失的電話手表等個人物品,孩子們從她手中接過這些物品時,那聲禮貌的道謝讓她倍感快樂;當她把負責的區域打掃得干干凈凈時,店主豎起大拇指讓她倍感自豪;當店主邀請她進去喝茶休息,甚至特意把紙皮留起來送給她時,她深受感動,“他們不嫌我身上臟,還這么認可我,我更要把工作干好。”彭芳蘭說。

        也正是因為感受到尊重和認可,50多歲的江衛艷“越來越喜歡環衛這份工作了”。

        江衛艷是廣西人,30多年前來到惠州,進過工廠,干過保潔,2013年成為一名環衛工人。“我記得當時主管跟我們說,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干一行愛一行就能贏得尊重。”江衛艷一直踏踏實實工作,把負責區域“每個角落都盡量搞干凈”,周邊的居民路過都會稱贊她“很能干,很負責。”

        居民的認可也給了她足夠的底氣,遇到摔倒的老人,她會主動扶起來。有人問她“不怕被訛嗎?”她坦言:“開始怕過,但并沒有發生這樣的事,說明我們是可以互相信任的。”

        江衛艷喜歡這份工作,也愛上了惠州,他們一家在惠州買房定居,把惠州當成了第二故鄉,“惠州很包容,我們很容易融入進來,大家也越來越尊重環衛工人。”

        包容友愛的城市,相互溫暖的人們,凝聚起城市向上向善的力量,持續提升城市文明的品質和內涵。

        關愛禮遇

        “人有了榮譽感,就會更有力量、更有責任”

        文明涵養“好人之城”,好人添彩文明之城。

        近年來,惠州大力開展“好人之城”建設,厚植“好人之城”的文化土壤,引領社會崇德向善,涌現了車流中勇救兒童的大亞灣輔警曾勇軍、穿著拖鞋沖到車禍現場奮勇救人的惠州“女俠”溫偉蓮、沖進巨浪救人的惠東“奶茶哥”楊守源等一批好人好事。

        在“好人之城”的滋養下,默默奉獻的環衛工人群體中,也涌現出了鄔少芳、廖秀麗等“惠州好人”,這些“身邊的榜樣”激勵著廣大環衛工人,鼓舞更多人在平凡中創造不凡。

        來到惠州14年,曾經“被許多‘惠州好人’事跡所感動”的魏秋興,面對突發火災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如今也成為了同事眼中的榜樣。

        得知魏秋興英勇滅火的事跡后,惠州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王強第一時間去看望魏秋興,為他送上了獎勵金,并通報表揚。魏秋興所在公司也邀請他向環衛工人作工作和事跡分享,“我開過貨車、跑過滴滴,沒想到在環衛工人這份平凡的工作中,收獲了滿滿的榮譽感。”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有了榮譽感,就會更有力量、更有責任。”王強說,好人好報、德者有得,才能讓“好人現象”產生“好人效應”,激勵更多環衛工人立足本職工作,當好人、做好事,傳遞社會正能量。

        今年4月,惠州“一把掃帚掃到底”工作全面鋪開,惠城中心區主次干道、內街小巷、交通護欄清洗及小廣告清理等納入環衛一體化項目。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堅持黨建引領,建立完善了一線環衛工人關愛激勵制度,對愛崗敬業、助人為樂、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等好人好事進行表彰獎勵。同時,聯動各方力量通過開展節日慰問、夏季“送清涼”、致敬勞動者等活動,全方位、多形式關愛禮遇環衛工人,讓作業在一線的環衛工人感受到組織的關懷,提升他們的職業榮譽感。

      環衛工人是“城市美容師”。惠州日報記者哈鵬 黃鑫威 攝

        剛剛過去的廣東省第31個環衛工人節,江衛艷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節日禮物——一個裝有她工作照片的精美相框,照片中的她雖因工作需要戴著口罩,但眉眼帶笑,透露出對這份工作的熱愛。“這就是我工作的樣子,我要把它擺放在家里的客廳,每天開開心心去上班。”江衛艷說。

        這是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組織開展的“最美瞬間,向勞動者致敬”活動。志愿者深入街頭巷尾,用鏡頭記錄環衛工人工作瞬間和最美笑臉。參加活動的志愿者說,希望這份禮物進一步激發環衛工人的工作熱情,也希望社會各界給予“城市美容師”更多關心關愛。

        在惠州,關愛禮遇環衛工人正成為社會文明新風尚。

        今年5月,一位環衛工人不小心將垃圾灑落在道路中央,幾位路過的年輕人毫不猶豫上前幫忙,大家一起趕在車行道綠燈亮起前將垃圾清理干凈。網友們紛紛點贊年輕人的善舉,“幫助了環衛工人,也點亮了城市文明之光”。

        每年環衛工人節,市委、市政府都會通過慰問信向廣大環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親切的問候。今年的慰問信特別提到“環衛司機英勇滅火、環衛工人救助走失兒童等好人好事不斷涌現,環衛工人以善舉溫暖鵝城,在平凡而艱苦的崗位上譜寫了新時代勞動者砥礪奮進的壯美篇章。”同時呼吁“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勞動精神、關愛環衛工人、尊重環衛成果的良好氛圍,讓文明與溫暖一路同行。”

        2021年以來,惠州在全市建設了100多個惠民驛站,給環衛工人、外賣小哥等戶外勞動者提供“可休息的家”。“這個驛站解決了我們最操心的喝水和上廁所問題,還經常提供義診、義剪服務,可方便了。”說起位于市區龍豐街道花園水東路的惠民驛站,環衛工人梁宗英連連稱贊:“雖然我干著平凡的工作,但同樣能夠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人以城聚,城因人美。環衛工人用辛勤和汗水默默維護城市“顏值”,也用善行義舉彰顯城市文明“溫度”。他們如點點繁星一般,釋放著自己的微光,并在“好人之城”的滋養中,匯聚成溫暖而明亮的光芒,照亮這座城市向上向善的道路。

        記者手記

      勞動創造美好 善行凈化心靈

        “都是小事,不用宣傳”“舉手之勞,沒想那么多”……采訪環衛工人的時候,提起他們做過的好事,他們的回答就像掃帚掃落葉般干脆。一開始,我們以為是他們過于謙虛或不善言辭,等到聊開了,發現這是他們的真情流露。

        他們的善行義舉,源自內心的善良質樸。面對突然而來的火災,魏秋興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去救火;看見昏迷的男子,鄒鳳英第一時間報警并撥打120,為男子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看到小學生過不了浸水路面,彭芳蘭毫不猶豫背他們過去;撿到手機、錢包、證件等貴重物品,他們都會想辦法歸還失主……所謂“心游于藝,道不遠人”,他們篤信“勞動最光榮”,在平凡的崗位上干一行愛一行,在勞動中積蓄正能量,行善于是成為一種自覺,以致自我不察覺,如行云流水,堪稱上善。

        他們的善行義舉,源于集體的激勵機制。用人單位常態化對環衛工人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等善行進行表揚獎勵,樹立文明典型,提升職業榮譽感,激勵更多環衛工人當好人、做好事,傳遞社會正能量。同時,惠州大力建設“好人之城”,關愛禮遇好人,凝聚好人力量,構筑道德高地,對包括環衛工人在內的廣大市民進行道德觀念的熏陶、引導和樹立,使之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常態化重點內容。環境可以養人,由內到外,在這個全國文明城市里,好人效應蔚然成風。

        他們將這座城市清掃干凈,給人愜意舒適,彰顯溫暖,同時也打造美麗精神家園——以不斷涌現的凡人善舉,滌蕩人們內心的塵埃,讓人性之真善美閃閃發亮。

        環衛工人的故事并沒有驚天動地,卻讓人心中涌起無限暖意。每一個平凡的善舉都值得被尊重和贊美,這是榜樣的力量,也是社會正能量的源泉。我們期待著更多凡人善舉,如同點點星光匯聚,終成璀璨星河。

        策劃 惠州日報記者張旭華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戴建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譚琳 香金群 侯縣軍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