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第23屆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舉行
玩轉“黑科技” 點燃科技夢
11月23日,天朗氣清,惠州中學運動場歡歌熱舞不斷,全市青少年一年一度的科技盛會——第23屆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此舉行。大賽以“創新·體驗·快樂·成長”為主題,吸引全市8支代表隊922名參賽人員420個項目參賽,其中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239項、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項目181項。
經科學、嚴格的評審,11月24日,在閉幕式上,大賽評出一等獎50項、二等獎245項、三等獎125項,優秀組織獎15個,優秀科技輔導員15個。
據悉,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集中展示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的最高規格科技盛會,也是我市科技教育活動的一個閃亮品牌。比賽結束后,我市將從獲獎項目中選出優秀項目參加第40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參賽作品科技感滿滿,評委直呼驚艷
在信息化、智能化時代,電子產品已深入滲透日常生活,視力保護成為家長操心的大事,大亞灣區西區第四小學學生制作的“智能調向及提醒視力保護裝置”,能檢測觀者視力變化,及時發出提醒;梅大高速路面塌方事故震動了惠州市惠城東江學校學生邱梓瑞、黃駿峰、陳冠宇的心,他們研制了“地災道路安全智能預警系統”,能及時檢測道路地質災害,并自動發出警報、采取防范措施;陳江五一小學的周林凱、黃皓辰、魏淦磊則關注到高溫作業人員,他們研制的智能安全帽能夠實時監測作業人員的體溫變化,檢測噪聲、有毒氣體,提供照明,為戶外作業人員保駕護航……比賽中,一項項科技感滿滿的發明制作,讓觀眾為之贊嘆。
參賽學生向觀眾介紹作品。
“當地質災害發生時,閘門會自動關閉,禁止車輛駛入……”惠州市惠城東江學校學生黃駿峰向觀眾詳細介紹他們研制的“地災道路安全智能預警系統”,該系統通過在高速公路上容易發生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關鍵位置安裝傳感器,例如懸崖邊的路面、陡坡、隧道,能夠實時監測路況,并進行預警。他們還細心地加入無人機巡航報警功能、違法車輛識別功能,發現地質災害后,無人機會自動向相關部門發出警報,安裝在高速路口的AI攝像頭識別到違法車輛后,則會自動放下閘門限制其通行。
“今年孩子們的作品選題還是比較廣泛的,涉及的技術含量比較高,比如人工智能傳感器,反映了我們的科技教學效果在不斷提升。最讓我驚艷的是孩子們的專業性,小學的孩子都已經使用到人工智能傳感器、3D打印這樣比較高科技的技術了,真是前途不可限量!”評委馬靜老師說。
在11月24日的閉幕式上,惠州工程職業學院科技處副處長許震宇表示,“本屆大賽與往屆相比,作品涉及的學科領域廣泛,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總體來看,參賽作品的質量較高,體現了青少年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許多作品具有較高的創新性和實用性,關注社會熱點、周邊環境、困難群體的需求等,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或提出新的科學觀點。同時,作品的展示效果也較好,作者們通過清晰的表達和生動的展示,讓評審團隊更好地了解作品的特點和價值。”
系列品牌科技教育活動有效激發青少年科學熱情
市科學技術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歷來高度重視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制定了《惠州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建立了科普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同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技教育活動,相繼打造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報告會”“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科技館雙進活動”“科普大講堂”“少年科學院”等品牌科技教育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有力促進了科學素質教育的實施,形成了全社會重視和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參賽學生向觀眾介紹作品。
“我們希望,通過科技創新大賽的舉辦,倡導青少年學生在研究問題中學習,在快樂體驗中學習,在成長與進步中培養科學思維與科學精神,掌握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不斷提升科普實踐和科技創新能力。希望這些孩子在不久的將來都能成為我國迫切需要的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等高精尖人才。”市科學技術協會有關負責人說。
惠州市惠城東江學校盧可芯、黃子棵、沈立州的作品“校園樓層預警 智能平安護你行”在比賽中獲得了創新項目發明類一等獎。這是一套集對射器識別、樓道監控、上課下課提醒、實時播報和顯示功能于一體的校園樓層預警系統,能夠自動檢測學生翻墻和樓道追逐打鬧行為,并在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傳遞給保安室和隔壁辦公大樓,同時在教學大樓頂部顯示實時情況,以便學校值班人員及時發現危險信號并采取措施,避免意外發生,做到防患于未然,人人管安全。“很高興有這樣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我們將按照評委的意見努力改進,力爭在更大的平臺展示。”盧可芯說。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惠陽學校學生李明軒獨立發明的“坐廁水箱外置式‘二合一’按壓器”,解決了給坐廁水箱添加消毒劑需要揭開沉重的水箱蓋的“麻煩”,安裝按壓器后,輕輕一按,沖水消毒兩不誤,獲得了創新項目發明類一等獎。“獲獎大大增強了我的信心,以后我將持之以恒學科學、用科學,用學到的知識報效祖國!”李明軒說。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通訊員楊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