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大宅傳奇——墨園大夫第
——《惠州大宅傳奇——墨園大夫第》紀錄片解說詞
上集: 墨園大夫第傳奇
【解說】
冥冥之中,選此風水寶地,自有天意。士財雙收,如此傳奇故事,聽老宅述說。
【畫面字】
墨園大夫第,清代建筑,陳氏第六代祖先陳尚忠所建。
【解說】
相傳墨園陳氏的祖先是清初文狀元,原籍福建,人稱陳舉人,和當地的武狀元發生糾紛,在康熙年間舉家遷居至橫瀝墨園村,距今約300年。
陳家到了第六代陳尚忠開始興盛,其岳父給了他一大壇白銀,他開始做起了船運生意,利用墨園處于東江邊的水運優勢,將糖等商品用船運到廣州銷售。
【同期】陳福雄 陳氏家族后人
陳尚忠,我們的祖宗到廣州石龍,那些做生意的人一看到(陳尚忠),(就說)“賣糖的陳老大(陳尚忠)來了,廣州的糖跌價了,不要去了。”陳尚忠說:“我們要去。”(做生意的人說)“你要去啊?現在廣州的糖才多少錢一斤啊?我們不去了。”陳尚忠問:“你要不要(去)啊?不要就把你們那些糖全部給我。”他收了幾百號船的糖,去廣州(販賣)。
《墨園大夫第》上集視頻。
【解說】
數日后陳尚忠到了廣州,糖價居然上漲了,比他的收購價還高一半,陳尚忠于是以較低的價格出售,很快就把白糖銷售一空,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同期】陳福雄 陳氏家族后人
船家問道:“陳老大(陳尚忠),現在怎么樣?我們空船回去嗎?”陳尚忠回答道:“我要你們的船給我裝米。”
【解說】
當時已是五六月,稻谷眼看著就要成熟了,船家們都覺得這不可思議。滿載著大米的船回到石龍時,又有快馬來報,家鄉洪災泛濫,稻谷全部水浸了,這一造沒有收成了。于是陳尚忠帶著大米回到橫瀝鎮上,他用買來的大米煮粥救濟災民達數月之久。這是陳尚忠第一次做生意,不僅賺了大錢,還贏了名聲。
陳尚忠有兩個兒子,陳文和陳泰,長子陳文一直跟隨父親做生意,甚至比父親聰明。
【同期】陳福雄 陳氏家族后人
到每一個糖寮去收糖,后來回到家里。陳尚忠說:“你賬本給我看看。”陳文說:“哪里用賬本,全部在(腦子)這里。”(陳尚忠)就要考他(陳文),(陳尚忠)隨便去抽幾籮筐糖來,問“這籮(筐)糖多重”,陳文回答:“這籮(筐)糖重50斤。”(結果)它就是50斤。等下一稱,分毫不差。
【解說】
父子搭檔,陳家生意越做越大,買地建屋也成了必然,如今的墨園大夫第,就是陳尚忠在清朝乾隆年間所建。
【同期】陳福雄 陳氏家族后人
以前下面(地基)是很深的一個水塘來的,在水塘底下打基礎用石頭,中間(部分)用油浸過的竹子,(首先)放一層竹子,中間一板石就放條竹子下去,這樣就有力(堅固),人家想推都推不倒。很低洼的地方建起房子來,這就是聚寶盆。
【同期】溫泉 建筑設計師
對于中國古人來說,他們追求的是“天、地、人”三才。再補充多一句的話叫作“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人們的一種最高的追求,所以它這個門上面的一個壓頂里面都是三橫的,而且它的這個邊線也是三,所以它的寓意是永遠都要保持住這種謙卑。
【畫面字】
“天、地、人”人排在天和地之后,人敬畏天地,保持謙卑,和諧發展。
【同期】溫泉 建筑設計師
這個排水口感覺它像押魚的那種形狀,這個是魚嘴口,那是它的尾巴,剛好它里面是一個排水口,(排出)屋頂泄下來的雨水。它有一個裝飾的作用,還有這個消防的寓意。
紀錄片《惠州大宅傳奇——墨園大夫第》上集片頭(視頻截圖)。
【解說】
富裕起來的陳家開始追求科甲入仕,陳尚忠次子陳泰一心苦讀,終獲功名。《惠州府志·選舉志》記載,陳泰于清嘉慶戊寅年(1818年)中舉,如今“大夫第”的堂屋正門,還掛有一塊“文魁”的木橫匾,左側寫著“清嘉慶二十三年戊寅科”,落款為第七名舉人陳泰立。
【同期】溫泉 建筑設計師
你看它的這個梁柱,“后退一,官為三品”,看它的這個規制,你看1、2、3去到了這個位置,所以他的官做到三至五品。
【解說】
“大夫第”這個名字,是到了陳家第九代——陳文的孫子立的牌匾。如今大門左側掛著一塊“大夫第”匾額,上面寫著“都察院都事加二級陳其侯立”,落款為“同治八年(1869)乙次已己仲秋谷旦”。正門另一側,還有一塊幾乎一模一樣的牌匾,唯一不同的就是立匾人姓名為陳其相。
“大夫第”三堂堂屋正門懸掛的“急公好義”牌匾,相傳當時惠州府官員劉公遠上任,因囊中羞澀,連交接的銀子都湊不齊,是陳其相無意中幫助了他。后來陳其相還相助劉公遠好幾次,劉公遠對他甚好,當干兒子對待。
【同期】陳福雄 陳氏家族后人
(“急公好義”牌匾是當時)惠州府送的。劉公遠當時當縣長,沒錢啊,要建設當時的惠陽縣(惠州府),沒錢怎么建,陳其相就說:“要建設什么地方,我來出錢。”
墨園大夫第。 惠州東江圖片社供圖
下集: 風云起 官兵圍宅
【畫面字】
墨園大夫第,清代建筑,陳氏第六代祖先陳尚忠所建。
【解說】
樹大分枝,戶大分家,陳尚忠之后,陳文和陳泰因各方面的原因分家了。有一次陳泰買了一個西洋落地大鐘擺在家里,陳文問:“這個鐘有什么用?”并有責怪弟弟浪費錢財之意。聽到陳泰“用來看時間”的回答后,陳文則說:“我用不著看什么時間。太陽升起我就干活,太陽落山我就回家。”
兩兄弟一個從商,一個從文。分家時作為兄長的陳文很大氣,他對陳泰說:“家里的銀子,你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剩下的留給我就行。”
【同期】陳福雄 陳氏家族后人
因為大兒子(陳文)他做生意,分了家后,因為(陳文)他的錢太多了,需要兩間銀庫存放。(銀庫)里面兩層那個石頭,一層這個灰砂層,再加多一層紅石頭(紅砂巖),那個樓上加上板,加上一層灰砂,還有一層麻石,一共三層。
【解說】
銅墻鐵壁,如此形容真不為過,用紅砂巖錯落砌成,火燒不穿,槍打不進。
【同期】陳福雄 陳氏家族后人
后來他(別人)要進這個大門,沒辦法進,你看看這里都是(榫眼),全部上來這里還是一排(榫眼),一條橫在這里,那也有一排(榫眼),這三條(榫)全部都那么大的。
《墨園大夫第》下集視頻。
【解說】
分家后,兩兄弟也分別在“大夫第”不遠處建起了大宅。陳文建的兩所大宅,分別是如今的“茂記大屋”與“榮記大屋”。這兩座大屋并排,大小和結構基本一致,均為五間二進。陳泰一房所建的是“二記大屋”,也稱“義記大屋”,大屋占地不小,格局講究,呈凹字形。正門上有許多精美的壁畫,題材多為人物花木等,屋內有個戲廳,據說陳泰以前常常在此邀請親朋聽戲賞月。此外,兩兄弟還于1810年在大夫第正前面建起了恒興書屋。
【同期】陳福雄 陳氏家族后人
我以前在這里讀過書,三年級在這里讀過,在這里在樓上也讀過,四年級也在這樓上讀過。
紀錄片《惠州大宅傳奇——墨園大夫第》下集片頭(視頻截圖)。
【解說】
這個墨園村人稱為老書室的地方,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解放后被改為小學,村里55歲以上的男子都在書室讀過書。可惜老書室外觀尚在,只是室內已不復當年風貌。
從陳氏家族清初來到墨園,伴隨著清朝的壯大而興盛,似乎也隨著清朝的沒落而衰落。清朝末年陳家一個后代加入了一場起義運動,于是清朝政府派出官兵包圍了墨園村。陳家人不敢怠慢,每天好吃好喝招呼著官兵,據說每天從家里抬出三大筐銀子供官兵們用。一直從龍眼花開,直到龍眼結果,事情才出現了轉機,被定為不是造反才撤了兵。雖然陳氏家族逃過一劫,但長達數月的包圍,陳家元氣大傷,官員疏遠,榮盛一時的陳家遭此變故,漸漸落敗。
【畫面字】
注:1959年惠州遭遇洪水,墨園族譜也因此完全被毀,片中所述之事多為口口相傳。2013年,陳氏后人成立一個大夫第管理辦公室,由25位族人組成,請專人看守大夫第。 (陳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