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9月9日電(記者丁樂、黃國保)7歲被確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DMD),12歲無法行走,19歲考上中山大學心理學系,23歲進入清華大學讀博,30歲做心理教師……面對逆境,陳斌不屈不撓,“你不能決定命運把你送到哪間房,但能決定是否走出房看世界。”
相信“微光也有力量”,他成為心靈園丁,回饋社會,“接受他人的愛,再自己傳播愛,帶來生生不息的力量。”
03:51“拼盡全力生活,人生真的不設限”
剛開始走不了路,陳斌自閉自卑。“為我們勇敢活下來好嗎?一關一關慢慢過。”媽媽李惠云開導他,“讀書改變命運。只要你想,我會一直背你上學!”走不了,媽媽成了他的腿;四肢無力,媽媽幫著挪動按摩。
“一開始不想父母傷心,接著想成醫生自治,最后發現在書的世界我能飛很遠。”為不拖累父母,陳斌鉚著勁,爭分奪秒學習。“媽媽讓我只管去試去闖。我才發現拼盡全力生活,人生真的不設限。”最終,母子倆從惠州“走”向廣州、北京,直到110斤的媽媽再也背不動130多斤的他。
媽媽李惠云背兒子陳斌上學。新華社發
學校師長是他的伯樂。“老師給了很多力量,讓我走出困境,找到方向。”
繼續深造,導師承諾“不會因為身體而拒絕”,有教無類讓他勇敢申請直博。兩位導師甚至為他留意細節,專門買鼠標遙控器方便匯報用,聚餐選沒有臺階的餐廳;即使他動作慢也耐心等,更不因其身殘而放低要求,“導師說難不是理由,重點要去做。”
如今,他努力做“像他們那樣”的老師,“無法操刀手術,我希望從心理上治愈人。”
“他上臺,就是一個表率”
第一次面對學生,陳斌緊張了。坐在輪椅上的他,肢體語言不豐富,只能用實際內容和口頭語言來吸引學生。
陳斌在給學生上課。新華社記者 黃國保 攝
個人經歷帶來很大幫助。他真情實感、金句深刻:“身體力量比我大那么多的你們,多努力一點點,一定能實現理想。”他形象比喻、深入淺出:“意志力像一塊心靈的肌肉,痛苦的人生經歷能夠鍛煉這塊肌肉,越來越強大。”
他向學生推薦《鋼鐵是怎么煉成的》《積極情緒的力量》等書。“閱讀能汲取應對生活的力量。讀好書,讓我有了走得更遠的底氣。希望傳遞這份力量。”
“學生心理問題多在情緒處理、人際關系、未來規劃等方面,我感同身受。”陳斌說,“回首過去,走出低谷像在泥中破土發芽,父母、師友的愛讓我有頂破阻礙的勇氣。”
“他上臺,就是一個表率,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19歲的大二學生張亦菲說,“聽說陳老師是用鼠標一下下點擊打字寫論文的,突然覺得我這點煩惱不算什么。”
“即使殘疾,依然可以幫助他人”
近期,陳斌忙著準備心理健康講座。“通過參加公益,我發現即使身體殘疾,依然可以幫助他人,自己也有價值。”
陳斌在積極心理工作室與教師探討。新華社記者 黃國保 攝
幫忙付報名費的高中數學老師;騰出午休室、宿舍的校長;主動上門按摩的老中醫;帶自己去搖滾音樂會、感受生命熱情的同學……“更重要的是,我遇到了很多好心人、熱心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陳斌說,“回饋社會,做一點微光也好。”
陳斌加入了十幾個罕見病的病友群,“希望幫大家建立信心,盡早規范治療,好好生活。”前不久,病友阿澤說:“斌哥謝謝你!知道你的故事后,我重返學校,現在畢業了。”
李惠云陪陳斌一起去上課。 新華社記者 黃國保 攝
現在,陳斌抬手都要借外力。機能徹底退化前,他只想抓緊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帶父母去旅游、關注無障礙環境建設……“很充實快樂,因為我找到了實現價值最好的方式。”陳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