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先進:破解“卡脖子”難題,實現智能制造核心裝備國產化

      原標題:

      惠州中科先進制造有限公司致力智能制造領域核心技術研究開發

      破解“卡脖子”難題,實現智能制造核心裝備國產化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 通訊員韓成林

        沒有機器的轟鳴聲,也沒有流水線工人穿行忙碌的身影,每天卻能生產出打破國外壟斷的智能裝備核心配件——無塵拖鏈,且日均出貨量達1200米……這是記者日前在仲愷高新區惠南高新科技產業園記錄的真實場景。

        “相比從國外進口的無塵拖鏈,在同等品質和使用壽命的情況下,我們的產品能節約至少一半的成本。”惠州中科先進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碎武介紹,該產品自2022年面世后,打破了國外高端無塵拖鏈的壟斷,實現自動化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目前累計出貨已達1000萬元,為企業破解了技術難點和痛點。

        看似小小的突破,背后是大大的努力與改變。

        自2015年成立以來,惠州中科先進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先進”)致力于智能制造領域核心技術研究和開發,尤其注重自動化設備、工業機器人、無塵拖鏈、機器視覺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截至目前,該公司先后為100余家企業研制并提供核心產品和裝備,累計成果轉化金額超5000萬元,幫助應用企業提高生產效率3~8倍,為應用企業減少人力1000余人。

      惠州中科先進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攝

        創新

        為應用企業創造效益數億元

        與普通企業不同,中科先進是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和惠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成立的國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該公司立足惠州,瞄準智能制造核心技術的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深入開展創新研究,重點服務電子信息、汽車和新能源等行業。

        “毋庸置疑,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的巨頭企業自動化水平已經蠻高了,但這個行業仍有一些技術痛點、難點亟待突破。”鄭碎武說,該公司在惠州落地后,充分發揮其在工業智能視覺、柔性操作與控制、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優勢,實現成果在惠州本地轉化,為客戶打造“機器換人”解決方案,同時助力企業提升生產效率。

        目前,該公司已與力王高科、驊鷹電子、高盛達科技等行業領先企業合作,成功開發系列行業智能生產及檢測裝備,并在行業內進行量化推廣。據初步統計,該公司累計成果轉化金額超5000萬元,為應用企業創造效益數億元。

        鄭碎武舉例說,該公司研發出的鋰電池繼電器柔性組裝線,每條生產線可為企業減少約30個工人,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大幅減少人工操作誤差,提升組裝質量、產品一致性和可靠性。

        突破

        AI質檢技術降低人工成本超八成

        良率是衡量產品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體現企業實力的關鍵要素。在這方面,中科先進從未停下探索的步伐。

        2022年中科先進為勝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開發PCB缺陷AI質檢裝備,應用在PCB電路板生產中的質檢環節,解決了傳統質檢需要人工、效率低、易出錯等問題。該設備利用AI技術,通過大量正負缺陷樣本的標注、學習,最終實現“人工替代”,快速識別和檢測出電路板上的微小缺陷,如線路斷裂、焊點不良、絲印不良等。該項目獲得惠州重大科技專項支持,并順利通過驗收,目前已在行業內推廣應用。

        “使用AI質檢設備前,由常規檢測設備判斷標準單一、精度不夠,難以辨別模棱兩可微小缺陷。出于謹慎考慮,常有大量良品被誤檢為不良品,耽誤生產效率。”鄭碎武介紹,使用AI質檢設備后,檢測精度得到明顯提升,誤檢率從原來的60%降至10%左右,人工成本降低超過80%。

        為打破國外壟斷,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該公司還成功研發出智能裝備核心零部件——無塵拖鏈。該產品推出后,迅速在市場上獲得認可,批量應用在了京東方、天馬微、華星光電等知名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鄭碎武已帶領團隊成功研發20余款產品,并成功應用在比亞迪、勝宏科技、利元亨等知名企業。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裝備產品在國內屬于首臺套,創新水平國內領先,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廣價值,推動行業向智能制造方向發展。

        孵化

        建“未來產業孵化器”打造開放創新高地

        作為一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近年來,中科先進從做科研逐步向企業孵化、產業招商等功能和板塊延伸,持續拓展功能矩陣。

        目前,該公司已孵化畢業企業12家,在孵企業35家。其中,9家企業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

        該公司參與運營的“中科(惠南)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基地”,面向智能制造產業,圍繞優化科技企業創新創業服務,致力于打造成為集技術創新、企業孵化、金融服務、產業輻射于一體的惠州首個“智能制造”國家級專業孵化器。2023年已通過省級專業孵化器答辯。

        同時,中科先進聯合中鐵城市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在仲愷高新區群益智能制造產業園運營建設“未來產業孵化器”——仲愷高新區科創孵化基地,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技術成果。按計劃,力爭五年內將其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開放創新高地和原始創新策源地。

        在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方面,中科先進承接了惠州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的運營,致力于打造惠州首家“平臺+論壇+產業+基金”模式的知識產權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為創新主體提供知識產權代理、托管、評估、培訓活動等一攬子服務。目前已服務各類創新主體超過500家,提供服務超過2000次。

        ◎對話企業家

      “惠州不乏堅守創新的企業家”

        惠州日報:當初選擇惠州,中科先進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慮?

        鄭碎武:當初選擇惠州,我們做過充分調研。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猛,且產業鏈較為完善,但其整體的智能制造水平仍有較大上升空間。從這方面看,我們認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核心技術成果能在惠州得到很好落地和應用,也將有利于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可以說這是一次“雙向奔赴”的選擇。

        惠州日報:在你看來,做科研和進行產業化有哪些不一樣的體驗?

        鄭碎武:科研與科研成果產業化有著不同的體驗和挑戰。這兩者雖然緊密相連,但所涉及的工作內容、關注點和成功標準各有不同。總的來說,科研階段更注重理論和技術的深度探索,強調創新和發現;而科研成果產業化則更加側重市場導向,強調實際應用、跨學科合作和商業化的成功。兩者雖然有著不同的挑戰和體驗,但都是推動產業技術發展不可或缺的環節。

        惠州日報:在惠州做科研和成果轉換過程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鄭碎武:惠州的智能制造領域,有一些企業和個人的努力特別值得一提。

        例如,惠州一家變壓器制造公司——廣東力王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對傳統行業的競爭激烈,該公司著眼布局未來,依然大力投入工廠智能化改造。針對新能源變壓器因粗線徑、線長、內孔小而無法實現自動繞線的痛點,大膽做行業的首個吃螃蟹者,不惜大力投入研發費用,歷時2年多,聯合我們開發了行業內首臺套光伏儲能領域的高端智能繞線裝備。該設備開發出來后,突破了行業技術壁壘,首次實現光伏儲能領域全自動裝備,為企業提高了一倍以上的工作效率。目前,該裝備已在力王高科實現批量應用,預期雙方將聯合獲得數千萬元的行業訂單。

        從這一案例可以看出,惠州有一大批企業和企業家有著不懈的追求,不斷推動智能制造技術在行業中的發展。正是有他們的堅持與努力,讓我們更加堅信走這條路是正確的。

        惠州日報:惠州這座城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鄭碎武:到惠州9年多,這里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且美好的印象。對我來說,這里是一個生活舒適、創業有機會的理想之地。

        惠州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同時也是一座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現代化城市。在產業創業環境上,惠州展現出了強大的活力與潛力。它地理位置優越,緊鄰廣州、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交通便利,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電子信息、石化等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產業也在迅速崛起。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創新創業,為創業者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惠州日報:中科先進下一步重點研發和發展方向在哪?

        鄭碎武:下一步,中科先進將緊緊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繼續在已有優勢的細分領域進行深耕和積累,開發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裝備,助力企業迎接海外市場的競爭。此外,我們將結合政府需求,建設“未來產業孵化器”,整合更多新質生產力的企業在惠州孵化,促進科研成果在此落地轉化。

      編輯: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