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醫護接力入黔“組團式”幫扶助力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
跨越山海 “醫”路黔行
“可能昨天的你我,從沒有聽過冊亨……可能那天的行程,從此改變一生……”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第三批東西部協作“組團式”醫療幫扶隊到達黔西南州冊亨縣人民醫院,與第二批幫扶隊員進行交接輪換之際,老隊員改編《可能》歌詞并深情彈唱,表達感激之情,新隊員則深入臨床科室,了解情況,制定工作方案,續寫“醫”路山海情。
山海千里“醫”線牽。自2021年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啟動以來,惠州對口協作黔西南,一批批醫療人才跨越山海,深入黔西南7個協作縣(市)醫院,開展“傳幫帶”、實施新技術、傳播新理念,助力受援醫院提升醫技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讓當地群眾有了“醫”靠。
日前,惠州日報赴黔西南州采訪小組走進大山里的醫院,采訪了一批醫護人員,傾聽他們義無反顧、“醫”路黔行的故事。
組團式幫扶專家為群眾檢查眼睛。
開展新技術
填補當地醫療領域空白,讓患者“大病不出縣”
“阿叔,現在感覺怎么樣?”惠東縣人民醫院骨外科主任醫師、望謨縣人民醫院掛職副院長涂少龍穿行在住院病房,用帶著“客家味”的貴州話與術后患者交流。
再次回到望謨縣人民醫院,涂少龍內心多了一份親切。
2021年7月,涂少龍作為首批惠東望謨兩地醫療結對協作專家,到望謨縣人民醫院掛職。他帶領醫院外科團隊成功開展首例膝關節置換術、首例股骨轉子間骨折閉合復位PFBN手術等,彌補了該院在這些新技術、新項目領域的空白。短短13個月,涂少龍為患者完成超百臺手術,讓望謨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技術。
幫扶一時,牽掛一生。今年4月,從望謨回到惠州的第20個月,依然“想為當地的百姓做點實事”的涂少龍再次主動請纓,奔赴千里之外的望謨縣人民醫院掛職。教學查房、遠程會診、手術示教、疑難病例討論……涂少龍忙碌在一線,倍感充實,“今年,我們又新開展了橈骨小頭置換術,幫助患者解決肘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
從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接棒”來到安龍縣人民醫院掛任泌尿外科副主任的鄭燕深,發揮專業所長,進一步細化了科室泌尿系統結石、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規范。同時,積極開展多項新技術,提升當地醫療技術水平,“努力讓患者不出縣就能看好大部分疾病。”
今年3月,該院科室接診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其右側腎上腺長了一顆巨型腫瘤且有高血壓病史,考慮到手術容易刺激腫瘤導致心血管意外,為確保患者創傷最小,經鄭燕深和泌尿外科團隊反復討論,采取多學科會診后,決定為患者實施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手術過程歷時一個多小時,術后患者恢復良好,5天后康復出院。手術的成功實現了該院腎上腺腫瘤治療的重大突破,標志著醫院微創技術水平的穩步推進。
興仁市的尿毒癥患者老朱和老吳,因為惠州醫療專家的到來,提高了生活質量。去年12月,博羅縣人民醫院腎內科全科主治醫師余國威到興仁市人民醫院掛任內三科及血透室業務主任,他帶領腹膜透析團隊于今年4月成功為兩名尿毒癥患者開展腹腔鏡下腹膜透析置管術,幫助患者建立了新的“生命線”。
余國威介紹,相比傳統手術模式,這項技術無須開腹,傷口出血少、愈合快,當天即可進行腹膜透析治療,大大減少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原本每周需要3次往返醫院進行透析治療,現在可居家進行腹膜透析治療,治療時間更加靈活,生活也相對自由了。
“醫德高尚醫術精,關愛病患暖人心。”血透患者家屬贈送的錦旗對余國威來說是一種激勵,“一襲白衣,一身責任,相信所有行動皆有意義。”
規范化建設
規范臨床診療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產房是產科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從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來到普安縣人民醫院掛任產科主任的劉慧,將幫扶重點放在提升產房醫療安全質量方面。
圍繞減少產后出血、減少陰道分娩并發癥和新生兒產傷、降低新生兒窒息率等方面,劉慧通過開展業務培訓、規范診治流程、加強制度管理等提升產科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原來預防產后出血急救藥品放置在產前區,現在調整為由產房管理。”劉慧說,通過優化管理和定點放置,可減少搶救時取藥品時間。
“麻醉醫生就像‘駕駛飛機的飛行員’,每一次操作都關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從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來到貞豐縣人民醫院掛任麻醉科副主任后,柏樂芹組織麻醉醫生開展專業技能培訓,確保每位醫生在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達到高標準。同時,她還通過指導示范,向當地醫生傳授超聲引導的臂叢神經阻滯、腹橫肌平面阻滯和骶管阻滯等多項先進技術,提升麻醉的準確性和成功率,讓患者有更為舒適的手術體驗。
貞豐縣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當地醫生較少接觸肢體創傷病例,專科醫生對神經、血管、肌腱的縫合方法不夠熟悉。今年3月,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手足顯微整形外科、燒傷科的副主任醫師張文廣來到貞豐縣人民醫院掛任骨科副主任,他主動要求參與手術,通過手術示教,幫助當地醫生提高手術操作水平。
來自大亞灣中大惠亞醫院的屈志鋼在晴隆縣人民醫院掛任普外科副主任醫師,也側重通過言傳身教幫助當地醫生練好“基本功”。“有些年輕醫生做得不夠規范的地方,如消毒的程度、面積不夠等,我就多示范、多宣講,幫助提升規范化診治水平。”
“去年底有位惡性腫瘤患者確診后,我認為可以留下來治療并開展了手術,從復診效果看,治療比較理想。”鐘曉燕從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來到安龍縣人民醫院掛任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她發現該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所以不斷推動常見病、多發病的規范診療,“力爭把基本問題留在基層醫院解決,讓患者不用往上級醫院跑。”
張劍輝從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來到安龍縣人民醫院掛任中醫康復科副主任,他注重做好“傳幫帶”。“這里的中醫康復科是一個比較新的科室,年輕醫生多,中醫診療、中藥開方等技能需要不斷提升。”張劍輝每月定期給醫生們“開小課”,講解內科常見病、診療方法等,幫助他們更好地對癥下藥。
隨著“組團式”醫療幫扶工作的深入開展,幫扶觸角逐漸向鄉鎮衛生院延伸。
龍門縣龍華鎮沙逕衛生院的全科醫生王嘉寶到普安縣興中鎮中心衛生院掛職后,發現當地患者就診時依然采用找護士填表等傳統辦法,提出了優化就診程序的建議。在他的推動下,當地衛生院已實現就診過程電子處方全程應用,提高了醫生的工作效率,也減少了群眾等待就診的時間。
來自龍門縣永漢鎮中心衛生院的醫生黃偉聰在普安縣南湖街道參與基本公共衛生工作,他積極組織開展下鄉體檢和義診宣傳活動等,給當地居民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剛開始下鄉給老年人體檢,有的人以為我們是騙子,現在看到我們都會主動來咨詢了。”
提升管理水平
優化完善管理機制,助力醫院高質量發展
到黔西南開展醫療幫扶工作的專家們,不僅在當地開展新技術、新項目,還帶去先進管理理念,助力醫院高質量發展。
“醫院此前沒有運營管理這個概念,導致部分老百姓對醫院信任度和滿意度不高。”戴思平從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到冊亨縣人民醫院掛任院長期間,與該院班子一起重新制定了醫院的“十四五”發展規劃,修訂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累計480余項,組建了運營管理部、醫務部等管理部門,上線財務系統、OA辦公系統、績效管理系統等,全面提升醫院管理能力和服務質量。該院的管理人員贊嘆道:“惠州的幫扶團隊來了以后,就像打通了醫院管理運營的‘任督二脈’,各項工作運行起來都更加順暢了。”
“剛來的時候,發現麻精藥品都在一個大庫房,沒有分庫管理;門診藥房、住院藥房共用藥架,藥品實物混放,電腦系統也無法做到賬物相符……”博羅縣人民醫院藥劑科組長楊金紅到興仁市人民醫院掛任藥劑科業務主任以來,針對醫院藥品儲存管理短板,積極申請東西部協作社會資金,完善藥劑科電腦系統、優化藥庫庫房設置,逐步推動藥品存儲管理規范化、智能化,更好保障藥品安全。
“檢驗是臨床的‘眼睛’,檢驗與臨床的有機結合是提高醫學診斷治療水平的重要措施。”從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到普安縣人民醫院掛任檢驗科主任的葉麗紅,發現檢驗人員與臨床醫生溝通交流不足,導致一些檢驗數據與臨床診斷不符。為此,她牽頭制定“檢驗對臨床交流計劃”,安排檢驗人員與各科室臨床醫生加強溝通,“通過雙向交流,可保證標本采集和送檢規范,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有助于臨床醫生進行正確診斷和治療。”
幫扶團隊中,不僅有醫生,還有護士,他們帶來先進的護理理念和豐富的護理經驗,助力當地優化護理工作流程,提升護理服務水平。
吳連月是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主管護師,2021年9月被派到貞豐縣人民醫院掛職,至今已有3年時間,“雖然也想家,但我愿意作為橋梁,為兩地協作交流作貢獻。”
吳連月掛任貞豐縣人民醫院院長助理、重癥片區護士長期間,將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先進的管理理念帶到貞豐,如落實大應急、大培訓、大督導,推行線上考核、病號服使用等。同時結合該院各重癥科室護理現狀,開展業務知識培訓,提高護士的臨床護理綜合素質,強化危重病人的護理安全質量。“連月始終保持對患者的關愛和敬業精神,并把所學所長毫無保留地教給護士,讓醫院的護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貞豐縣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孫恒菊說。
護士黃凱興去年10月份從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來到普安縣人民醫院掛任急診科護士長以來,加強對急診科醫務人員的技能操作培訓考核,并協助開展動脈血壓檢測以及呼氣末二氧化碳檢測新技術,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同時,深入鄉鎮衛生院分享綠色通道病種處理流程以及創傷早期救治流程理念。如今普安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已經與各鄉鎮衛生院取得雙向轉診聯絡,讓更多群眾享受到了雙向轉診帶來的好處。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香金群 陳春惠 劉建威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張藝明 李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