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些照片,當年的生活歷歷在目,仿佛又回到那風華正茂的歲月。”專程從廣州前來惠州歸僑知青文化展覽館(以下簡稱“展覽館”)參觀的老知青梁淑英,看著展覽館內展示的老圖片、老物件,感慨地說。
博羅縣楊僑鎮是著名的“僑鄉”之一,有著獨特的知青、歸僑歷史,先后有5655名知青和7821名歸僑在此安居樂業。為銘記曾是亞洲最大柑桔農場的楊村華僑柑桔場的輝煌歷史,講好楊僑故事,弘揚為國分憂和艱苦奮斗精神,2019年,楊僑鎮建成歸僑知青文化展覽館,展覽館收藏了許多僑史物件和資料,通過圖片文字、實物還原等形式展示楊僑僑史及知青歷史的發展軌跡,挖掘具有楊僑特色的華僑文化,弘揚知青無私奉獻的精神。
上左:銅像還原當年柑橘豐收場景。 上中:知青使用過的口壺。 上右:歸僑使用過的自行車。 中左、中中:歸僑使用過的木箱、斗笠。 中右:歸僑服飾。 下左:知青樓舊照。 下中:還原當年歸僑知青形象的銅像。 下右:當年柑橘豐收場景。
保護和傳承惠州歸僑知青文化
惠州是著名的僑鄉,歸僑知青文化資源豐富,擁有“客家僑都”美稱,其中尤以楊僑最為典型。
楊僑鎮前身是廣東省楊村華僑柑桔場。1964年后,隨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在全國范圍內的開展和不斷深入,城鎮知識青年從廣東多地陸續來到了楊村柑桔場務農,奉獻青春,揮灑汗水。在他們的助力下,柑桔場得到了很大發展,在1970年至1978年,第一代柑桔迎來了盛果期。其中1977年是柑桔場此前歷史上最大的豐收年,柑果產量達到2.15萬噸,盈利最多,為448.43萬元。1980年,大規模上山下鄉政策終止,絕大部分知青回到城市,但仍有少數知青留在農場安家落戶。
歸僑知青合照。
柑桔場建設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就是歸僑。20世紀70年代末,華人在一些國家受到排擠,大批華僑被迫舉家回國,回國后被分別安置到全國各地的華僑農場,楊村華僑柑桔場便是其中之一。1978年以來,柑桔場先后接待安置難僑7821人。歸僑在這里為新生活打拼,為促進柑桔生產、經濟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上世紀八十年代,農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歸僑職工大展拳腳,涌現了眾多種柑能手以及為職工津津樂道的種柑超產萬元戶。
2003年,省楊村華僑柑桔場改制成為博羅縣楊僑鎮。在楊僑,廣大知青和歸僑們奉獻青春、生根散葉,融入惠州本地生活的同時,不僅保留了僑居海外時的習俗,而且傳承著異域的美食、歌舞等,形成特色鮮明的歸僑文化和別具一格的知青文化。然而,隨著歸僑、知青的漸漸老去,新一代逐漸成長,歸僑知青文化在惠州面臨著斷層之憂。
為更好發揚歸僑、知青文化精神,2019年,楊僑鎮建成惠州歸僑知青文化展覽館,該館也是廣東省唯一一所以“歸僑和知青”文化為主題的展覽館,展館占地面積46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25平方米。展覽館通過“柑城緣起”“知青歲月”“僑鄉筑夢”“楊僑蝶變”等四個篇章,以實物還原、圖片文字記載和多媒體影像等多種方式對外展示楊僑鎮發展歷程和歸僑、知青的奮斗故事。
累計接待參觀團體近200場次
近日,記者來到展覽館,只見展覽館一樓是僑青書館,藏書有3000多冊,主要分為知青類、華僑類、思政類、兒童類讀物,附近村民趁著暑假,帶孩子前來閱讀,靜享親子時光。
在二樓展覽區,除了展示當年知青的一些書信及與他們勞動、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工具、杯子、水壺、衣物等物品,還有歸僑們以往的生活用品,包括顏色艷麗的越南服飾、形狀新奇的越南秤砣、破舊生銹的越南自行車、褪色老舊的木制行李箱等,展品累計300多件,生動展示了知青們當年艱苦奮斗的生活及歸僑回國的辛酸史、奮斗史和成就史。
老知青來到展覽館緬懷當年歲月。
展覽館內,原欖嶺分場知青、中山大學副教授陳盛榮捐贈的書信、日記和專著引起記者的注意。陳盛榮告訴記者,1973年他響應黨的號召上山下鄉,成為柑桔場一名知青,“剛來到柑桔場時不太適應,母親經常來信鼓勵我要好好鍛煉,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陳盛榮說,父母的來信給他帶來很大的激勵,在柑桔場的5年時間里,無論勞動強度多大,他都保持每天學習的習慣,這為他日后走上更大舞臺奠定了良好基礎。
“今天‘三農’問題仍是黨和政府十分關心的問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有專業能力的知識青年。”陳盛榮表示,楊僑鎮開設歸僑知青文化展覽館,對于引導更多年輕人和鄉賢等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有很大現實意義。退休后,他也多次返回楊僑,為楊僑鎮建設作出貢獻。
老知青梁淑英1973年插隊下鄉來到柑桔場,直到1980年才回到廣州。梁淑英說,隨著時光的流逝,知青上山下鄉已經成為歷史,但是中國知青對開發建設祖國農村邊疆的貢獻是不能被忘記的。“展覽的目的不僅僅是讓知青們回憶過去,更重要的是讓下一代銘記知青的歷史,讓他們學習知青的精神。”
“展覽館開放以來,前來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研學活動的人們絡繹不絕,大家通過聆聽講解、參觀實物、體驗生活等方式,認識了當年知青和歸僑扎根農村、艱苦奮斗、奉獻青春的崢嶸歲月,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汲取了奮進力量。”展覽館講解員黃富萍介紹,自2023年展覽館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已累計接待參觀團體近200場次約5000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楊僑鎮黨委還依托歸僑知青文化展覽館獨特的“僑”文化,在僑青書館打造“黨員自習室”,在推廣“僑”文化的同時,讓黨員干部日常“充電”有個好去處,引導黨員干部養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習慣,為建設學習型黨支部提供陣地保障。
惠州歸僑知青文化展覽館。
楊僑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楊僑鎮還計劃把“惠州歸僑知青文化展覽館”打造成為政協博羅縣委員會文史普及基地、惠州港澳臺僑青年文化交流基地,并借此深挖“僑”文化內涵,以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切實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
大事記
楊僑鎮前身是廣東省楊村華僑柑桔場
●1964年開始 城鎮知識青年從廣東多地陸續來到楊村柑桔場務農,奉獻青春,揮灑汗水。
●1970年至1978年 第一代柑桔迎來了盛果期。
●1977年 柑果史上最大豐收年,產量達2.15萬噸,盈利448.43萬元。
●1980年 知青回城,留有少數知青在農場安家落戶。
●2003年 省楊村華僑柑桔場改制為博羅縣楊僑鎮。
●2019年 楊僑鎮建成惠州歸僑知青文化展覽館,展覽“柑城緣起”“知青歲月”“僑鄉筑夢”“楊僑蝶變”等四個篇章,通過實物還原、圖片文字記載和多媒體影像等多種方式對外展示楊僑鎮發展歷程和歸僑、知青的奮斗故事。
文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通訊員鄧秋娣
圖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實習生田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