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錦好醫療:打造國產助聽器龍頭企業
這家國內助聽器行業首家上市公司近5年來銷量超千萬只
“釋放雙耳 自由傾聽”“聲情陪伴留給家人”……每次打開惠州市錦好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好醫療”)的官網,這些廣告語讓人印象深刻。它們既道出了錦好醫療主打產品的核心功能,也令人對其背后的科技含量充滿好奇。
作為全球知名助聽器品牌,錦好醫療是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之一,國內助聽器行業首家上市公司。錦好醫療以海外銷售為主,助聽器產品出口覆蓋歐洲、亞洲、美洲等全球90余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300多個企業客戶,近5年來助聽器銷量超過1000萬只。日前,惠州工業之美采訪活動走進錦好醫療,通過該公司一線采購、研發人員講述的視角,去聆聽助聽器研發生產的“好聲音”。
錦好醫療負責人表示,未來,錦好醫療仍將圍繞助聽器產品,持續進行研發和技術創新,加大產品開發力度,致力于打造國產助聽器的龍頭企業。
錦好醫療生產車間。惠州日報記者朱金贊 實習生田瀅 攝
去年助聽器出口量約占國內同類產品10%
8月正值銷售旺季,錦好智慧醫療產業園一片繁忙景象。首先接受采訪的一線人員是錦好醫療采購經理夏冬旭,他在錦好醫療工作9年,親歷了企業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新三板掛牌、北交所上市、新園區啟用等重大節點,一步步見證了企業的成長壯大。
夏冬旭告訴記者,采購工作看似簡單,實則流程繁多,很需要專業和耐心。比如說,除了對相關材料進行核驗,還需要對相關企業的市場地位、產品質量、企業營收、研發實力等進行全面、細致了解,半點都馬虎不得。
“錦好醫療嚴格遵守精挑細選的采購原則,一直堅持與實力強、品牌優的頭部企業合作。助聽器產品質量好不好,品質打磨用不用心,從我們采購的原材料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夏冬旭說,最近幾年,整個采購部每年導入優秀供應商超30家,全年降本金額超百萬元。
夏冬旭說,錦好的助聽器產品能在全球受捧,關鍵是產品具有質量和性價比優勢,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影響力。“我們對產品質量有著嚴格把控,?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生產;同時,?非常注重用戶體驗和售后服務,?以增強消費者對我們品牌的信任和忠誠度。?在市場策略方面,?錦好醫療堅持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不斷結合市場需求擴大產品線,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據悉,目前,錦好醫療已取得眾多權威認證。在銷售方面,先后與歐洲健康生活領導品牌德國博爾樂等建立合作關系,進入國際連鎖零售企業沃爾瑪、家樂福等銷售渠道。近幾年來,錦好醫療海外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在90%以上,在國際市場具備較強的競爭力;2022年以來,公司在國內已開設約20家直營聽力中心,開始為廣大國內用戶提供助聽器驗配服務。
根據海關等相關平臺數據,2018年至今,錦好醫療助聽器產品出口市場份額在國內保持較高水平,2023年,助聽器出口量約占國內同類產品的10%。
近三年研發投入平均為1800萬元
走進錦好醫療展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東省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廣東省數字助聽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廣東省數字助聽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牌匾和眾多先進助聽器產品一樣亮眼奪目。
強大的研發實力,是廣大消費者信賴錦好醫療的又一個關鍵原因。
自成立以來,錦好醫療一直高度重視提升科技研發水平,陸續建立了聲學實驗室、聽力學實驗室和信賴度實驗室,不斷加強助聽器技術的基礎研究、臨床應用研究和制造工藝研究。2020年,成立子公司湖南芯海聆半導體有限公司,進行數字助聽器芯片設計和算法研究開發;2023年,公司組建了驗配助聽器研發團隊,著手開發驗配助聽器產品。
錦好醫療研發經理肖武華是當天接受采訪的第二位一線人員。盡管入職才兩年,不過這兩年也恰好是錦好醫療上市北交所后飛速發展的兩年。肖武華說,短短兩年時間里,公司的多項技術突破研究工作,自己都有幸參與。
“錦好醫療研發中心一路走來,在助聽器的技術攻關和創新道路上,可謂大膽探索,勇往直前。回想起來,每個小突破都離不開整個研發團隊的合力突圍,每個案例都訴說著研發團隊的不凡實力和創造精神。”肖武華說,為了把尺寸做得比競品更小,公司從主芯片的封裝、電池的容量體積比、外殼材料的改性、組裝工藝的攻克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專項突破。比如,研發團隊導入了新的電源技術,可大大優化助聽器功耗,將助聽器的使用時長提升了20%,讓產品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目前,公司數字助聽器芯片已實現自研,首批流片芯片已全部應用于公司助聽器產品中,并且成功開發無按鍵超小助聽器聲波控制技術、助聽器專用芯片與通用藍牙芯片合封集成技術。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獲得170項專利和9項著作權,其中發明專利14項,集成電路布圖1項,并且取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廣東省數字助聽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
錦好醫療負責人說,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超2300萬元,研發投入占比達13.50%。近三年,研發投入費用平均為1800萬元。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自主技術積累和核心技術突破。
惠州日報記者劉煒煒 實習生鐘婷 通訊員李卓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