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造血式”幫扶推動貞豐醫療服務能力提檔升級
留下帶不走的技術造福當地百姓
一個是粵港澳大灣區東部腹地的現代化城市,一個是貴州北盤江畔的民族文化旅游試驗區,惠陽和貞豐,地圖上兩個相距近1300公里的地方,因責任和使命緊密交融,共同譜寫東西部協作的動人篇章。
兩年多前,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護師吳連月揮手道別家人和同事,登上了飛往貴州的飛機。作為東西部協作醫療共建、人才交流的一員,她從大灣區東部腹地的惠陽,到北盤江畔的貞豐,開啟了她的掛職交流之旅。
吳連月(中)克服語言障礙全身心投入到幫扶工作當中。 惠州日報記者許文昌 攝
與她一樣,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先后派出16名醫護專家,奔赴貴州黔西南州貞豐縣人民醫院開展交流協作,以提升對口幫扶醫院綜合能力、攜手建強一批臨床專科、帶出一批骨干人才、填補一批技術空白、完善一批管理制度為目標,尤其在婦科、兒科、眼科、骨科、普外科、麻醉科、腫瘤血液科等專科提升了貞豐縣人民醫院的技術和服務水平,造福當地百姓。
吳連月堅持支醫兩年多初心不變
2021年,惠州市和黔西南州結成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關系,惠州惠陽、黔西南州貞豐因此“牽手”,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和貞豐縣人民醫院自此“聯姻”。此后,雙方互派一批批專業技術人才掛職交流,互相學習,“你來我往”,熱火朝天。
吳連月是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CCU)主管護師,是醫院2021年派到貞豐縣人民醫院掛職交流的醫護人員之一,也是掛職交流時間最久的人,至今已有兩年多時間。這位“90后”護師已在護理崗位工作14年,是護理戰線上的一名“老兵”。
“第一次到貞豐的最大感受,就是這里四面環山,還有氣候、海拔、飲食差異這些要適應。”吳連月說,她感受到了貞豐人民的熱情好客和淳樸民風,貞豐縣人民醫院領導和同事在生活上給予的照顧和在工作上的支持,讓她能夠很快全身心投入到幫扶工作中。
在貞豐,吳連月擔任貞豐縣人民醫院院長助理、重癥片區護士長,還是粵黔協作工作組惠州派駐貞豐成員。她最主要的工作是結合貞豐縣人民醫院各重癥科室護理現狀,開展業務知識培訓,提高護士的臨床護理綜合素質,強化危重病人的護理安全質量。并參與醫院行政管理,將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先進的管理理念帶到貞豐,如落實大應急、大培訓、大督導,推行線上考核、病號服使用等。她還充當雙方醫療單位的協調員角色,幫助解決幫扶專家生活工作上的問題,以便更好地適應在貞豐工作生活。
走進貞豐縣人民醫院重癥監護病房,里面住著七八個病人,監護儀上顯示著病人的血氧、血壓、心率等信息。這里住著一位老阿婆,今年75歲,長期患有冠心病,兩年前摔倒后一直在家臥床,出現肌肉萎縮。吳連月走近病床,協助老人翻身拍背,檢查皮膚情況及促進患者痰液排出,指導家屬翻身拍背技巧并進行相關知識宣教。“嬢嬢長期臥床,容易發生壓瘡及感染,要記得定時翻身拍背。”吳連月說。
吳連月說,重癥監護室患者病情復雜多變,臨床護理質量的好壞對患者康復的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不僅要做好專科護理和基礎護理,還要充當患者的“心理治療師”。
此外,她還優化了護理工作流程及指引、開展護理質量提升活動,培養護士“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及“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思路,有效推進貞豐縣人民醫院專科護理質量的發展;積極申報新技術新項目,盡可能做到與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護理同質化管理。
貞豐縣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孫恒菊對吳連月的工作贊賞有加。她說,吳連月始終保持對患者的關愛和敬業精神,專業能力得到同事和患者的好評,并把所學所長毫無保留地教給護士。通過組織交流學習,分享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先進工作經驗、護理理念,優化護理工作流程,使貞豐縣人民醫院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護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組團式幫扶留下“帶不走”的團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深知醫療幫扶的重點是技術幫扶,最重要的是發揮好“傳、幫、帶、教”組團式幫扶作用,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團隊,才能真正為當地患者健康保駕護航。
張文廣是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手足顯微整形外科、燒傷科的副主任醫師,今年3月從惠陽奔赴貞豐縣開展為期3個月的幫扶工作。“這里外出務工的人較多,醫生較少接觸肢體創傷病例,專科醫生對神經、血管、肌腱的縫合方法不夠熟悉,對創面的無創理念認識也有所不足。”張文廣投入工作沒多久就發現了問題,主動要求參與手術,對貞豐縣人民醫院醫生進行手術技能指導,提高他們的手術操作水平,強化手術無創理念。
一天,貞豐縣人民醫院收治一名左小腿被電鋸所傷的患者,左小腿內側有一條12厘米的斜行不規則挫裂傷,傷口滲血明顯,張文廣檢查后認為患者有大隱靜脈及隱神經斷裂缺損的可能性,要急診手術。手術過程中,檢查發現患者左小腿大隱靜脈及隱神經斷裂,損傷組織無法直接縫合,張文廣提醒延長切口,將神經血管部分游離出足夠的長度后進行吻合,以減少后遺癥。經過半個小時的努力,患者斷裂的隱神經及大隱靜脈完好修復,皮下軟組織也進行了減張縫合,最后進行皮膚縫合、石膏固定傷肢,順利完成手術,術后患者康復出院,對醫務人員的及時救治及高超的技術水平表達了感激之情。
柏樂芹是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另一名在貞豐幫扶的麻醉醫生。2023年12月剛到貞豐縣人民醫院之初,她就組織開展全面加強麻醉醫生專業技能的培訓,確保每位醫生都能熟練掌握最新的醫療知識。同時,她每周定期組織開展業務學習和病例討論,確保團隊成員在麻醉藥物的選擇、設備的使用,以及患者蘇醒狀態的監控等每一個環節都能達到高標準。
在她剛到貞豐不久,一名67歲女性患者因腹腔臟器損傷及腹腔血腫,要立即施行剖腹探查術,時間就是生命,柏樂芹冷靜、專業、迅速進行術前準備。在患者手術后,她指導醫院麻醉團隊為患者實施超聲引導下的腹橫肌平面阻滯,這項新技術能讓患者術后蘇醒快、舒適且沒有疼痛感。術后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康復出院。這是柏樂芹幫扶工作的一個縮影。
“麻醉醫生就像‘駕駛飛機的飛行員’,每一次操作都關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柏樂芹表示,麻醉工作瑣碎而細致,責任大、壓力更大,熱愛便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最好武器,她提刀上馬,親自指導示范,向當地醫生傳授超聲引導的臂叢神經阻滯、腹橫肌平面阻滯和骶管阻滯等多項先進醫療技術,這些技術極大地提升了麻醉的準確性和成功率,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讓患者有了更為舒適的手術體驗。
在她的幫扶下,該院的麻醉科有了很大的變化,麻醉團隊技術更為精湛,服務更為到位,醫療質量更為安全。
引入先進醫療理念讓患者享受優質服務
“我們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與貞豐縣人民醫院開展東西部協作,通過派駐醫療專家傳、幫、帶、教,引入新技術、新理念,提高當地醫生的臨床業務學習能力,拓寬開展臨床業務的范圍,提升臨床業務的技術水平,更好地服務周邊的老百姓,讓他們就近獲得更好的醫療救治資源。”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方快發說。
協作幫扶期間,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專家團隊還在貞豐縣開展了義診活動,耐心為前來義診的群眾提供咨詢服務,針對不同咨詢對象提出合理的治療方案、用藥及科學飲食指導意見,讓貞豐群眾就近享受到惠陽醫療專家“面對面”的診療服務。
據了解,自2021年惠州市惠陽區協作幫扶黔西南州貞豐縣以來,惠陽積極開展醫療人才幫扶,先后派出16人次優秀專家到貞豐開展醫療幫扶,以“傳、幫、帶、教”的方式幫助醫院開展好學科建設、醫護人員培訓、醫療服務能力和整體管理水平提升等工作,更好地滿足貞豐群眾對醫療衛生健康服務的需求。
貞豐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馮禹表示,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派出幫扶專家提供了全方位的幫助,包括開展義診,引入新技術、新項目,管理服務等方面,特別是專家帶來的腹腔鏡、結腸癌根治、新生兒氣管插管和人工通氣等新技術,對貞豐縣人民醫院診療技術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
方快發說,在今后的東西部協作醫療幫扶中,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將注重帶教貞豐的青年醫師,通過臨床案例分析、手術示范等方式,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掌握技能,踐行把先進醫療技術留下來的幫扶初心。除了把技術留在當地,還要把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的行政管理思路、醫療服務、學科建設等,以及東部醫院一些優秀的經驗和學科專業引入到貞豐縣,讓更多的患者受益于優質的醫療服務。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通訊員譚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