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博羅縣石灣鎮鐵場村第一位獲得縣級以上黨委政府榮譽表彰的共產黨員朱厚:
厚“技”薄發 匠心逐夢
編者按:從今年初開始,惠州在全市1.4萬個基層黨組織全面開展“兩優一先”推薦、評選活動,同時在全市1043個行政村開展“憶初心、感榮光、建新功”活動,尋找“三個第一”(各行政村歷史上第一位共產黨員、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獲得縣級以上黨委政府榮譽表彰的共產黨員及第一位考上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并于7月初舉行了“兩優一先”表彰大會暨“三個第一”發布儀式。即日起,《惠州日報》對部分“兩優一先”和“三個第一”人物的先進事跡、感人故事進行宣傳報道,激勵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學習先進、見賢思齊,團結拼搏、銳意進取,為惠州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敬請關注。
得知記者要來家里采訪,朱厚早早換上了新的白襯衫,戴好黨員徽章,老照片、獎章和證書等整齊地擺放在茶幾上。7月初,這位102歲的老黨員,來到惠州市“兩優一先”表彰大會暨“三個第一”發布儀式現場,獲頒“三個第一”紀念證書。
朱厚是新中國成立后博羅縣石灣鎮鐵場村第一位獲得縣級以上黨委政府榮譽表彰的共產黨員,他于195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并受邀參加全國群英會輕工業系統先進經驗交流會……這位已有68年黨齡的百歲老人,有著怎樣的奮斗故事?
刻苦鉆研,改進壓榨機提高生產效率
朱厚出生于1922年,幼時家境貧寒,僅上了四年學。為了生計,他早早就進入當地一家糧食加工廠做學徒,跟著師傅學習機械維修。
對各類機器,朱厚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執著專注、一絲不茍,更是深諳“人十己千”的道理,靠著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付出,在師傅的指引下,逐漸從學徒變成了技術能手。
新中國成立后,糧食加工廠由政府接管,朱厚成了國營企業員工。1954年,觀音閣糖廠建成投產,熟悉機械的他被調入糖廠,負責機器設備維護檢修。
朱厚是新中國成立后博羅縣石灣鎮鐵場村第一位獲得縣級以上黨委政府榮譽表彰的共產黨員。惠州日報記者羅劍業 攝
壓榨機是糖廠的重要設備,也是朱厚日常工作接觸最多的“寶貝疙瘩”。“壓榨機出現問題,就得停機搶修,影響生產進度。”隨著對機器的熟悉程度日益提高,朱厚開始琢磨對原有設備進行改進,提高生產效率。
經過深入觀察和了解,他發現壓榨機的底梳角度存在缺陷,甘蔗進入機器后容易阻塞齒輪,甚至導致齒輪或轉軸斷裂。“一斷就得停工,短則一兩個小時,長則十個小時。”朱厚暗下決心,一定要攻克這道難題。
1955年,朱厚利用到省里一家大型糖廠學習的機會,向技術人員請教,并反復思考。回到廠里,他與同事立刻投入壓榨機的技改工作。
“設備要改進、創新,就要勇于探索,敢于攻堅,那時連睡覺都在想著怎樣調才更好。”朱厚說,經過反復調試,最終妥善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促進了糖廠穩產增產。
正是憑著這股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拼勁,朱厚帶領團隊又相繼對壓榨機的調速器和發動機進行改進,“以前壓榨機開機需要六七個人配合,改進之后,只需要一兩個人就可以了。”朱厚說,“我做的這些都算不上是創新,但改進一點,就能幫助提高生產效率,這也是一種收獲。”
愛崗敬業,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
在觀音閣糖廠工作的這段時間,朱厚表現優秀,并于195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黨員后,他不僅在工作中兢兢業業,還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利用自身專長為人民服務。
1957年,因為干旱,觀音閣一帶不少生產大隊使用抽水機抽水灌溉。朱厚回憶,當時的抽水機燒的是汽油,一天一夜要“燒掉”200多元,相當于一個工人半年的收入。
經過一番琢磨,朱厚將抽水機改為熱能驅動,用木炭代替汽油,一下將成本降到10多元,得到公社領導和群眾的贊揚。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兢兢業業、肯學肯干的朱厚,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先后獲得了縣、地區、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朱厚向記者展示自己的部分榮譽勛章。
1959年,朱厚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并受邀參加當年的全國群英會輕工業系統先進經驗交流會。時隔65年,說起當時進京參會經歷,朱厚依舊特別興奮,并講了當時參加合影的一件趣事。“那時是冬天,許多人都穿著深色外套,我也一樣。”朱厚說,因為照片是黑白的,為了以后能在數百人的合影中找到自己,他特意脫掉外套,露出里面的淺色衣服,“你看,這個身影比較白的就是我。”
朱容初是朱厚的弟弟,今年已88歲,在他看來,大哥朱厚在工作中總是將每件事做精做細。“我在觀音閣糖廠工作過一段時間,經常看到他忙碌在設備技改現場,那些‘鐵家伙’特別聽他的話,擺弄擺弄就轉得更好了。”朱容初說,那時他既佩服又很“怕”這個大哥,“有時他發現我操作不當,就會嚴厲批評,當然,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技術。”
擇一事終一生、干一行鉆一行,是朱厚的真實寫照。不管是糧食加工廠學徒,還是觀音閣糖廠技術骨干,哪怕后來調任博羅縣農機修造廠做領導,他始終扎根一線實踐,與各種機器、零件打交道,推動設備技改升級。
情系家鄉,百歲老人熱心村務
朱厚愛崗敬業、恪盡職守,踐行“工匠”精神,在崗位上不斷擦亮奮斗底色,直到1982年退休。
退休后,朱厚大部分時間在深圳與兒女一起生活,近年才回到家鄉鐵場村安享晚年。如今已是102歲高齡的朱厚,除了有點耳背、雙手微微顫抖外,依舊精神飽滿,思維清晰。
今年83歲的朱平超是朱厚的堂弟,兩家相隔很近,他告訴記者,堂兄朱厚身上有著濃濃的鄉情。“在深圳居住的那些年,每逢村里親友誰家有喜事,他都會回來道賀。”朱平超說,每次回來,朱厚總會和村里老一輩聊聊天、敘敘舊。
作為老黨員,朱厚非常熱心村里的事務。10多年前,村里的老人娛樂中心落成時,他還特地定制了一幅“五福臨門”的瓷磚壁畫,捐贈給中心裝飾外墻。“村里召開黨員大會,他也會積極參與,并為村里的公共事業發展提出建議。”朱平超說。
回顧往事,朱厚常常這么告誡后輩:“咱們就是要聽黨話,到一線去,好好工作,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努力,練就一身真本領!”
惠州日報記者歐陽成 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