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社科專家學者“思想庫”“智囊團”作用,助推惠州高質量發展,惠州市社科聯通過惠州社科公眾號“理論研究闡釋”欄目,持續推出貼近惠州實際,對促進惠州經濟社會發展有參考價值的社科研究成果。本篇根據《打造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新標桿,激活惠州新質生產力》研究成果編輯整理。
自國家發改委提出“綠色低碳發展”概念以來,廣東省也緊隨其后發布了一系列實施舉措。2021年12月1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總體形成這樣的分階段建設目標。
惠州市也把“綠色低碳安全發展”作為2024年政府重要工作。2024年4月26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惠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決議也指出“全力打造好、實現好……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標桿……戰略定位”、“要搶抓綠色發展新機遇,加快打造名副其實的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推動新型儲能產業挺進全國第一方陣,全力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標桿……深入推進綠美生態建設,豐富鄉村文化供給,著力打造縣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由此可見,地方經濟“綠色低碳安全發展”已經是地方政府建設發展的重點觀照因素。
作為珠三角中心城市,惠州打造“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新標桿”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布局以“生態+科技+旅游”多元融合為核心的綠色產業,放大惠州的生態優勢。
談到“綠色、低碳、安全、發展”等關鍵詞,惠州具備天然的優勢。首先,惠州農村面積廣闊,是農村大市,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以中心區惠城區為例,農村與城市面積比是 4:1,農村與城市經濟總量比是 1:6。惠州市還擁有惠州西湖、羅浮山、南昆山、象頭山這樣國內知名的旅游IP。惠州市政府在“十三五”建設期間,大力推動“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和宣傳力度,使惠州市在珠三角乃至國內具備一定的生態影響力。其次,惠州也是沿海城市,海岸線長度 281.4 公里,海域面積 4520 平方公里,海洋旅游資源豐富。并且,惠州市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惠州曾是華南地區抗日前沿陣地,誕生了華南地區抗日主力部隊“東江縱隊”,惠州市有多個紅色文化展館、基地。因此,惠州市在旅游資源方面也具備先天優勢。同時,惠州市轄區內,有惠州學院、廣州理工學院(惠州校區)2所本科院校,惠州工程職業學院、惠州城市職業學院等5所高職院校,此外還有多家科研機構,高水平人才基礎比較好。并且,這些高等院校每年培養的畢業生有一部分留在了惠州,參與惠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設。因此,開展以“生態+科技+旅游”多元融合為核心的產業布局,惠州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加快布局以“生態+科技+旅游”多元融合為核心的綠色產業,可以充分調動惠州市的“硬實力”和“軟實力”,放大惠州的生態優勢,從而充分有效調動轄區內各項資源,使之參與到惠州市高質量發展建設中,激活新質生產力發展潛能。
二是打造“綠色低碳安全發展”示范項目,推動制造業綠色發展。
惠州是制造業大市。2023年,惠州市就將 “制造業當家”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將堅定堅持“制造業當家”,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勢能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思路。因此,構建制造業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制造體系,使制造業的生產、流通、消費體系都“綠”起來,就成為惠州市打造“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新標桿”的重要任務。首先,要充分發揮優質企業和示范產業園區的積極作用,積極創建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加快實施新能源、石化、電力、紡織服裝等行業進行綠色低碳化改造。其次,由政府部門引導、市科技局等單位為主導,各生產性企業聯合開展技術革新,通過關鍵技術突破、關鍵環節改進、關鍵領域創新,在清潔能源、二次利用、污染防治與修復、新能源等領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與突破,充分激活企業新質生產力潛能。以項目驅動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安全發展專項項目”或“綠色低碳安全發展科技支撐項目”建設,從而打造一批“綠色低碳安全發展”示范項目。如此,才可以將“綠色低碳”與“創新驅動”緊密結合,形成發展統一體,進一步推動制造業綠色升級,進而鞏固惠州在新能源領域的先發優勢。
三是大力開展“綠美惠州、惠民之州”宣傳和建設全民行動。
惠州打造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新標桿,絕不是某個部門、某個行業、某個領域的事情,是事關惠州市綠色低碳安全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未來之計。因此,大力開展“綠美惠州、惠民之州”宣傳和建設全民行動,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強化生態文明宣傳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通過多媒體平臺的宣傳,倡導市民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可以深入實施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建立健全“綠美惠州、惠民之州”公眾參與機制,大力倡導“節儉、綠色、文明”的健康新生活。在村、鎮和居民小區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一步推動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全覆蓋,提升垃圾分類管理水平。大力發展綠色消費,積極倡導綠色出行方式。其次,要建立多元參與行動體系,開展 “綠美惠州、惠民之州”系列活動。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動員廣大職工、青年、婦女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再次,可在教育、制造業等人員密集的行業領域發展生態環保志愿服務項目和志愿者隊伍,深入村、鎮、居民小區開展“綠美惠州、惠民之州”全民行動宣講和志愿活動。
綜上所述,需要通過政府部門主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多元化全方位的組織和行動,從而推動惠州打造綠色低碳安全發展新標桿重要建設目標,進一步激活惠州新質生產力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