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報深度丨探尋“兩山”之間的惠州發展密碼

      原標題:

      “環兩山”示范區與惠州頗具淵源,如今更成為惠州的重大發展機遇

      探尋兩山之間的惠州發展密碼

        攤開廣東地圖,有兩處綠色地標格外顯眼,它們就是位于惠州境內的南昆山和羅浮山。一座被譽為“南粵大氧吧”,一座被稱為“嶺南第一山”,兩山環繞之間,一路風景旖旎,村莊錯落有致,鄉鎮各具特色。

        今年,省委決定規劃建設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環兩山”示范區),將其作為推動“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該片區包括廣州的從化、增城和惠州的博羅、龍門,將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花園、世界級森林溫泉康養目的地、嶺南特色縣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城鄉等值發展實驗區。

        對博羅、龍門乃至惠州來說,建設“環兩山”示范區無疑是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回顧歷史,惠州15年前已經圍繞兩座嶺南名山做文章,探索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如今,趁著建設“環兩山”示范區的東風,這兩顆北回歸線上的明珠將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溯源

        龍門首提“環南昆山”概念

        南昆山與羅浮山,鑲嵌在嶺南綿延的山脈之中,交相輝映,熠熠生輝。

        惠州從旅游業起步,圍繞南昆山、羅浮山做文章。

        南昆山有著“北回歸線上的綠洲”美譽,生態系統完整,森林度假、家庭旅館發展起步較早,早在改革開放前就成為廣州等地最受歡迎的避暑勝地之一。

        南昆山屬于省內溫泉密集區,游客夏天到南昆山上避暑,冬天到山下泡溫泉,山地森林資源和溫泉資源的結合,使得南昆山地區一年四季都有特色項目。

      被譽為“南粵大氧吧”的南昆山。

        2009年,龍門借助《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的實施,以及惠州市打造粵港澳休閑旅游度假基地的重大機遇,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

        2010年底,國土資源部公布首批“中國溫泉之鄉”,南昆山所處的龍門縣榜上有名,成為廣東首個“中國溫泉之鄉”。此后,龍門首次提出“環南昆山”的概念,打造“環南昆山”生態旅游經濟帶,與相鄰的博羅、從化、增城等地聯動發展。

        2012年初,廣河高速開通,將環南昆山區域帶入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為龍門生態旅游業發展打開了“黃金通道”。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龍門縣接待游客559.0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2.52億元,旅游業成為優勢產業。

        “廣河高速通車后,從珠三角到龍門旅游消費的人群大增,特別是自駕游游客增多。”龍門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梁麗通說,廣河高速提升了環南昆山旅游板塊的地位,進一步激發了潛力,以“森林度假、溫泉養生”為主打的環南昆山旅游板塊形成了強勁勢能。

        2012年底,“環南昆山”概念進入實際運作階段。龍門縣正式啟動環南昆山生態旅游產業園的建設,計劃將南昆山、永漢、麻榨、龍華、龍潭等在內約900平方公里區域,打造成國家5A級景區,構建環南昆山幸福導向型產業集聚區和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

        2012年12月13日,世界溫泉及氣候養生聯合會(FEMTEC)授予龍門縣“世界森林溫泉保養地”證書。增城、從化、博羅、龍門四地正式簽署環南昆山區域旅游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制定環南昆山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培育多功能旅游產業集聚區,最終形成國內頂級、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森林溫泉旅游目的地。

        “當年,環南昆山旅游開發與合作是龍門縣提出的省內區域旅游合作概念,這一全新構想是建立在環南昆山一帶旅游產品的資源開發利用、客源市場的相似性基礎上的。”龍門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合作模式能讓環南昆山一帶旅游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市場前景更加廣闊。那段時間,龍門縣積極推進與增城等相鄰地區的合作,希望共同打造中國南方最大的生態旅游區。

        全域旅游時代“環兩山”雛形初現

        隨著“環南昆山”概念的升溫和實踐的深入,南昆山、羅浮山“兩山”雛形應運而生。

        南昆山和羅浮山直線距離只有45公里,但“兩山”之間的旅游交流需要繞行較遠的路程。

        對此,龍門率先提出規劃建設龍博大道,并將其作為旅游大道,串起羅浮山和南昆山,實現兩地旅游資源整合和利用。

        “兩山”旅游概念開始進入市級決策層面。2013年,廣東省人大代表調研惠州旅游情況時,惠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正在打造羅浮山-南昆山旅游產業協作區,規劃建設羅浮山-南昆山旅游走廊,推進兩大名山的旅游一體化建設。

        惠州旅游部門也積極推進羅浮山-南昆山旅游一體化。2015年,市旅游局啟動《惠州市旅游發展戰略研究》,羅浮山-南昆山旅游一體化發展作為單獨專題被提出來研究。

      被譽為“嶺南第一山”的羅浮山。

        當年,項目組專家經過實地考察,認為要整合兩地旅游資源,實行以政府為主導的橫向一體化發展思路,通過橫向并購和水平戰略聯盟來實現羅浮山與南昆山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將羅浮山景區與南昆山景區打造成為一個大的旅游景區,通過旅游鏈條來帶動周邊鄉鎮經濟發展。

        項目組通過對國內外景區一體化建設范例及具體模式的研究,對重點項目進行了策劃,其中包括以羅浮山景區游客中心為起點,途經顯崗水庫、橫河鎮、麻榨鎮、永漢鎮,最后到達南昆山中坪的特色觀光火車項目。

      沿著大洞水庫騎行,是周末休閑好選擇。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雖然觀光鐵路專線在國內外有一些成功案例,但它在游客量及車次安排上有較高要求,投資大、回報期長,可行性還需考證。

        2018年7月,隨著大灣區旅游時代的到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廣東省促進全域旅游發展實施方案》,這是廣東首次提出全域旅游的戰略格局,“環羅浮山-南昆山”旅游圈上升為省級戰略。

        近年來,惠州積極構建全域旅游大格局,讓綠水青山通過旅游發展轉化為金山銀山,南昆山、羅浮山起到明顯的核心引領作用。《惠州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20-2035年)》提出,要實現“南昆山-羅浮山-象頭山”一體化發展。

        對此,業界紛紛提出建議,希望惠州利用環南昆山-羅浮山的世界級“森林+文化+溫泉”資源,聯動周邊地市,代表廣東引領全國走向世界,打造全球山地文化度假品牌,更好服務大灣區,助力鄉村振興。

        至此,歷經十余年論證和實踐,“環兩山”示范區的雛形已經顯現。

        探底

        擁有一流的“森林+溫泉”資源

        “環兩山”區域生態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區域基礎發展優勢顯著,既是惠州生態文旅產業龍頭區域,更是大灣區重要的“生態綠心”,具備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良好基礎和巨大潛力。

        這是惠州的“綠色家底”,也是惠州肩負“環兩山”示范區建設重大使命的底氣和信心所在。

        羅浮山、南昆山森林覆蓋率分別為69.9%、96.93%,擁有一流的森林資源,質量和景觀在廣東乃至全國都是上佳。羅浮山的奇峰怪石、流泉飛瀑、洞天勝景,南昆山的層巒疊嶂、古木參天、翠竹遍野,“兩山”之中,水、泉、瀑、池、洞、林等自然風光的優美呈現,營造出一個奇幻美麗的世界。

      羅浮山景區。

        這種奇特的自然風光,本身已極具吸引力,如果還有其他“硬核”資源加持,更如綢緞繡牡丹——錦上添花。

        羅浮十八面,面面有珍寶。據統計,在羅浮山數百座山峰上,分布著34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就有1240多種,具有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素有“中草藥寶庫”的美譽。

        “現在,買麻藤、楝葉吳茱萸、雞骨草等珍稀藥用植物在山里隨處可見,還陸續發現了羅浮瓶蕨、羅浮冬青、羅浮槭等‘羅浮專屬’物種。”羅浮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李容金說,隨著管護工作的不斷加強,羅浮山已逐步重現原始森林的特有景觀。

        環南昆山則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龍門縣是廣東首個“中國溫泉之鄉”,也是“世界森林溫泉保養地”,擁有一流的“森林+溫泉”組合資源,游客到此既能賞自然之美景,又能享溫泉之舒緩,度假養生兩相宜。

        得益于大自然的饋贈,附著于“兩山”自然風光之上的生態旅游業價值極高,讓“環兩山”示范區建設具備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多年來,博羅、龍門兩地以資源稟賦為基礎,通過構建聯動發展體系,建設“環兩山”文旅新業態,努力實現多點開花、穿珠成串,逐步形成“環兩山”生態旅游、文體康養集聚帶的產業布局。

        “南昆山作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羅浮山作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等優勢,周邊區域具備聯動打造的先天條件。”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巍說,“環兩山”示范區是廣東生態、生命、生活高度融合的最佳區域,生態代表了優越的自然本底,生命代表了康養產業,生活代表了高品質的未來生活方式。

        嶺南山地文化豐富多彩

        5月17日,第二屆葛洪文化節(中醫藥篇)在羅浮山舉行,旨在紀念葛洪誕辰1741周年,多位中醫藥界的大咖名家齊聚羅浮山,共話博羅中醫康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環兩山”文化內涵深厚,體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這是眾多游客和專家學者來到羅浮山、南昆山的強烈感受。

        羅浮山雄壯,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儒、釋、道兼容。

        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理論家、煉丹家、化學和藥物學家葛洪、鮑姑等在羅浮山采藥濟世,修道煉丹,并著有《抱樸子》等多種著作,使得羅浮山成為嶺南道教圣地,以及古代南藥的重要產地——宋代羅浮山“洞天藥市”便是嶺南的“四大集市之一”。

        除了宗教文化悠久、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羅浮山還留存大量的古跡,其中歷代香火鼎盛的沖虛古觀,距今有近1700年的歷史,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具佛教色彩的是華首寺,始建于唐開元年間,是羅浮第一禪林。

        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開創華南抗日根據地,羅浮山曾經是東江縱隊司令部所在地。紅色文化在羅浮山與嶺南文化、道教文化、中醫藥文化等交融輝映,成就惠州文化高峰。

        南昆山不如羅浮山那般歷史悠久,但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和民俗文化為其增添了別樣的魅力。南昆山萬畝竹海是造紙的絕佳原料,山上山下造紙歷史悠久,有據可查始于清末。2016年,龍門縣考古隊到南昆山調查,發現有42處造紙遺址,這些遺址成為文物,造紙工藝成為非遺。

      龍門茶農采摘山茶。

        南昆山下的永漢鎮,擁有融合廣府特色和客家建筑的鶴湖圍,與羅浮山同時入列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猶如鄉間珍寶,引人探幽覓勝。南昆山二坑村、蕉坑村和永漢鎮低冚村近年成功申報廣東省文化旅游特色村,其中低冚村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三支隊主要活動基地,獲評“廣東省第一批紅色村”。

        近期到“環兩山”示范區調研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長呂曉蓓認為,“環兩山”示范區是嶺南山地文化的完整展現和精華匯聚之地,這是核心資源。

        各類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從更廣的視角看,“環兩山”示范區惠州區域地處珠三角都市旅游圈、粵東旅游區和粵北旅游區的接合部,也是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黃金交會點,處于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

        交通的便利,拉近“兩山”與外界的時空距離,讓“兩山”有了良好的旅游可進入性。而“兩山”區域輻射人均GDP超15萬元的8600萬人口,更是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發展潛力,目前區域年接待游客超3000萬人次。

        生態資源、文化資源及交通區位優勢的疊加,催生“兩山”區域各類特色產業的發展。

        2021年,博羅啟動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目前初顯成效,成功入選省十大鄉村振興示范帶。在示范帶的輻射帶動下,長寧鎮、福田鎮、橫河鎮也因勢利導,大力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如今,羅浮山腳下的民宿產業集聚化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浮生六季、暮云歸、璞若山居、美季幻境、清水湖等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民宿產業多點開花,高端項目正在形成集群。

      廣東省龍門縣南昆山民宿群。

        環南昆山區域則形成了永漢-龍華溫泉資源聚集區、龍門-藍田溫泉資源集聚區、G355-G220溫泉資源分布帶“兩區一帶”分布格局。永漢鎮全方位打造公共基礎設施,以小城市的標準打造鎮村現代化建設的樣板,從南昆山現存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汲取形象靈感,打造名為“漢寶”的貓咪IP,并將其融入城市場景,升級為“豹貓小鎮”,成為網紅小城。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百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博羅、龍門兩地的民宿、花卉、康養等特色產業持續升溫,為“環兩山”示范區建設打下了厚實的現實基礎。

        但是,對標一流,比肩世界,“環兩山”區域的家底也有不足之處。“整體山體林相對單一,對景觀影響較大,部分水系存在洪水安全隱患,旅游項目、土地空間點狀分散,尚未形成整體IP。”呂曉蓓表示,在“環兩山”示范區規劃建設過程中,還有很多資源挖掘、利用改造等工作需要繼續努力。

        發力

        搶抓“環兩山”示范區建設機遇

        今年是廣東“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的關鍵一年。作為“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環兩山”示范區應該怎樣規劃建設,又將為惠州高質量發展帶來哪些機遇?

        作為“環兩山”示范區主戰場之一的龍門縣正搶抓機遇,提出要高水平規劃建設“環兩山”示范區,推動產業發展互促共融、基礎設施聯動共美、基本服務共建共享。

        目前,龍門縣正大力構建“1+2+3”全域旅游空間格局。一個龍頭即南昆山發展龍頭,成為引領龍門全域旅游的“月亮工程”;兩個核心即永漢旅居集散核、龍城城市休閑核,形成“雙引擎”驅動之勢;三個組團即環南昆山旅居組團(永漢鎮、龍潭鎮鐵崗片區、龍華鎮沙逕片區、麻榨鎮)、環縣城休閑組團(龍城街道、龍田鎮、龍華鎮龍華片區、平陵街道、龍江鎮)、環桂峰山慢旅組團(地派鎮、藍田鄉、龍潭鎮左潭片區),逐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打造“龍門客棧”“龍門宴”“龍門手信”“龍門祈福”“龍門十三湯”“龍門徑”“龍門陣”等“四菜一湯兩甜品”旅游新業態品牌。 

      龍門地派溫泉度假村。

        龍門縣相關負責人表示,龍門正穩步推進“環兩山”示范區建設,加快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響鄉村康養品牌,強化產業連片,打造一批鄉村酒店、度假農莊、星級民宿,全力推動“環兩山”示范區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博羅縣則提出,全力推動“環兩山”示范區規劃建設,把示范區規劃建設作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機遇和重要舉措來抓,主動對接,積極謀劃。當前,博羅正積極拓展延伸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范圍,完善服務配套設施,盤活資源資產,導入產業項目,謀劃構建“一山三門戶、一帶三組團”的環羅浮山格局(一山三門戶: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正門戶——文旅產業集聚區、南門戶——康養產業集聚區、北門戶——農旅產業集聚區;一帶三組團:環羅浮山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帶,羅浮山站健康產業門戶組團、顯崗水庫生態休閑組團、橫河精品民宿組團)。

        為更加主動地對接“環兩山”示范區建設,博羅不斷深化“文旅+”概念,持續推動旅游全產業鏈發展。博羅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陳雪花表示,堅持生態優先、文化引領,推進全縣農文旅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文旅產業,持續擦亮羅浮山“嶺南第一山”品牌,將博羅打造成世界級森林康養目的地,更好融入和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局。

        打造比肩歐美發達地區的縣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

        今年以來,省“百千萬工程”指揮辦連續召開“環兩山”示范區規劃建設工作會議和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推動博羅縣、龍門縣與從化區、增城區簽訂合作協議,組織“環兩山”示范區建設專業委員會成員到惠州開展實地調研。

        省“百千萬工程”指揮辦還會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華南理工大學等規劃設計單位,對建設作了初步規劃論證研究。

        省委部署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惠州迅速行動,以“頭號工程”力度推進各項工作。惠州先后多次進行專題布置,動員全市力量推動省委部署在惠州落地,全力推進“環兩山”示范區規劃建設。

        4月26日召開的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要以代表中國、比肩國際先進地區的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環兩山”示范區,示范帶動全市打造縣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取得新進展。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好“環兩山”相關專項規劃,分步實施,集中力量把條件成熟的項目先干起來,推進實施一批重大支撐項目,盡快形成良好態勢,努力實現“一年起好步、三年見成效、十年大變化”。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在“環兩山”惠州區域內開展駐點調研,與惠州一起深度開展規劃編制工作,起草惠州“環兩山”示范區《實施方案》,初步提出了總體設想和具體舉措。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牽頭,加快編制博羅縣石灣、園洲及龍門縣永漢鎮縣域副中心規劃。

        市“環兩山”示范區規劃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環兩山”示范區的規劃思路是突出高端現代、特色品牌,對標國際先進、國內標桿,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規劃“1+2+X+Y”總體格局,打造國內一流、媲美歐美的中國最美旅游公路,緊緊圍繞南昆山、羅浮山兩大名山,科學謀劃多個重點區域產業帶,謀劃實施多宗重大支撐項目,做優做美生態環境、發展高端特色產業、完善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打造山清水秀生態空間、宜居舒適生活空間、集約高效生產空間,把“環兩山”示范區打造成為代表中國、比肩歐美發達地區的縣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

        建議

        描繪中國氣派、嶺南特色的城鄉人居新畫卷

        “‘環兩山’示范區是大灣區面向粵東西北發展的過渡地帶,是廣東省城鄉發展的縮影,且區域生態資源稟賦高、康養文旅特色鮮明。”華南理工大學旅游發展與規劃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專家智庫首批專家委員吳志才認為,“環兩山”示范區地理位置優越,土地充足,森林生態良好,擁有優質水源,而且溫泉資源豐富,多元文化交匯,現代農業漸成規模,如環南昆山近年通過結合一流的溫泉、森林資源和優良的區位市場,發展成森林溫泉康養產業帶,有望成為代表廣東的展示窗口。

        吳志才建議,惠州應依托區域優勢和發展本底,高質量參與“環兩山”示范區建設。一是發揮市場優勢,積極主動加強項目包裝與招商引資、土地儲備等,承接好灣區核心城市的投資與消費市場輻射帶動。二是發揮政策優勢,搶抓“環兩山”示范區納入省級戰略契機,主動進行土地、金融財政、人才等鄉村振興相關政策梳理,打通一些政策“堵點”,構建大市場,以改革來釋放發展潛能。三是發揮產業優勢,“補鏈”“強鏈”,將文旅康養、現代農業打造成為“環兩山”示范區特色產業,從而引領帶動生態產業化與產業生態化發展,構建區域新質生產力與強化產業平臺打造,賦能縣域經濟、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四是發揮資源優勢,發揮“環兩山”示范區森林生態、溫泉以及中醫藥文化、嶺南文化等資源優勢,融入鎮村建設、風貌提升中,探索打造未來社區與低碳鄉村,賦能打造中國氣派、嶺南特色的城鄉人居新畫卷。

        吳志才表示,“環兩山”示范區的建設將以文化論輸贏,以特色比高低,可以通過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點、線、面結合,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成效。具體而言,點上要做好區域文化共識IP建設,深入挖掘打造史前古人類遺址文化、先秦歷史文化、農業文化、溫泉文化、中醫藥文化、紅色文化等一批重大標志性文化地標,共同提升“環兩山”示范區文化魅力;線上做好農文旅融合產業帶建設,以流溪河、增江、東江(沙河)為紐帶,推進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發展一批具有文化特色、嶺南韻味、中國氣派的鄉村酒店(民宿)集群,因地制宜培育未來產業,通過特色來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面上做好美麗圩鎮與和美鄉村建設,走出穿衣戴帽傳統路徑依賴,以拆建結合為手段推進鄉村空間再造與文化價值重塑,推動典型示范與全域推進相結合,建設具有國際水準、中國氣派、嶺南特色的城鄉人居環境和未來社區等,為全省乃至全國作出示范。

        打造環保舒適的未來鄉村生活模式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環兩山”示范區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王凱看來,“環兩山”示范區鄰近廣深港莞等超大特大城市,受到來自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的雙重輻射,可以更積極地承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產業轉移,以及在消費市場擴張、人口流動等方面的輻射帶動。

        王凱建議,一方面要拓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深度和廣度,促進新質生產力與傳統農業、工業的融合,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另一方面要整合特色資源,創新空間場景,激發城鄉活力,吸引新經濟和新人群。

        “‘環兩山’示范區建設要把縣城發展作為重點,推動用地、交通、服務等更多要素保障向縣城和高等級的中心鎮集中,使其成為城市與鄉村、山區和大灣區、生產和服務、生活和自然等各類資源交換的鏈接點。”王凱說,縣城的城市建設既要彌補與大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又要滿足城鄉融合發展的特殊需求,不能簡單照搬大城市的規劃建設模式,而是要找到差異化的發展道路。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院長,“環兩山”示范區建設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邱衍慶認為,“環兩山”示范區跨兩市四縣區,優勢資源需要一體化聯動。從工作策略上,整體聚焦建設“環兩山”示范區,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環境品質,消除城鄉生產生活質量差別,同時結合文化資源和自然本底特質,塑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鎮村格局。

        邱衍慶表示,兩市四縣區作為實施主體,需要根據總體規劃的功能布局,有序分工合作,一是要打造好各自引領型的高端平臺,二是要建設好重點門戶地帶,突出“兩山多門”的亮麗名片,三是做好“生態+”“文化+”“康養+”等多元化文章,實現動力增強、價值重塑。用國際視野和品牌意識策劃、規劃、建設和運營的“環兩山”示范區,還可以聚焦“醫養健康產業集聚區”,通過謀劃“產業廊道”,串珠成鏈,連帶成片,打造產業集聚區。

        記者手記

      推動示范區規劃 建設按下快捷鍵

        南昆蒼翠,羅浮雄壯。

        建設“環兩山”示范區,打造代表中國、比肩歐美發達地區的縣鎮村現代化建設樣板,是在“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之際省委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惠州迎來的又一重要戰略機遇。

        國內“兩山”聯動實踐,目前大多停留在文旅融合、產業合作層面,如湖南岳麓山、大王山“兩山”聯動,立足資源互補,互相合作。“環兩山”示范區建設,在國內、國際上都具有首創意義,沒有經驗可循,沒有捷徑可走,完成這一重大使命,唯有踐行新發展理念,錨定高質量發展,立足實際,勇于創新。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惠州“綠色家底”殷實,文化資源豐富,要堅持在立足自身特色的基礎上敢于創新,緊緊圍繞“環兩山”示范區建設的目標定位,明確發展思路和主攻方向,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漸入佳境。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推進“環兩山”示范區建設,我們要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充分挖掘好惠州豐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加強整體開發與運營,同時堅持辯證思維,轉變觀念,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抓好落實,推動示范區規劃建設按下“快捷鍵”,把“環兩山”示范區美好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相關鏈接

        羅浮山“嶺南第一山” 南昆山“南粵大氧吧”

        羅浮山

        森林覆蓋率69.9%,在數百座山峰上,分布著3400多種植物,其中藥用植物就有1240多種,具有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素有“中草藥寶庫”的美譽

        南昆山

        森林覆蓋率96.93%,環南昆山則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龍門縣是廣東首個“中國溫泉之鄉”,也是“世界森林溫泉保養地”,擁有一流的“森林+溫泉”組合資源,游客到此既能賞自然之美景,又能享溫泉之舒緩,度假養生兩相宜

        “兩山”區域

        輻射人均GDP超15萬元的8600萬人口,更是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發展潛力,目前區域年接待游客超3000萬人次

        策劃:惠州日報記者張旭華

        統籌: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戴建

        采寫: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歐陽成 譚琳 龔妍

        圖片: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黃桃 湯渝杭 黃宇翔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