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作品獲獎!首屆“尋找惠州最美”短視頻大賽揭曉

      原標題:

      聚焦惠州“最美” 展現城市溫度

      首屆“尋找惠州最美”短視頻大賽發布儀式舉行

        發現“最美”,致敬“最美”,學習“最美”,成為“最美”……5月10日晚,惠州舉行“勇攀新增長極高峰 爭當‘最美’奮斗者”——首屆“尋找惠州最美”短視頻大賽發布儀式,現場揭曉了十部獲獎作品,還邀請了短視頻大賽獲獎作品主人公原型和主創人員上臺分享奮斗故事和視頻創作的心路歷程,通過影像和對話的方式講述惠州在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征程上的鮮活故事。

        本次活動由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主辦,市文明辦、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惠州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協辦,市廣播電視臺文藝中心、惠州新文娛傳媒有限公司、市導演協會承辦,市直單位有關負責人,各縣(區)組織部門、宣傳部門、我市企業家、志愿者代表等約500人參加活動。

      首屆“尋找惠州最美”短視頻大賽獲獎作品發布儀式現場。

        278部視頻作品生動展示惠州“最美”

        近年來,惠州在大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持續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不斷厚植“好人之城”文明土壤,引導推動全社會樹立文明觀念、爭當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最美”現象接力傳承、如潮涌現,“向上向善、剛健樸實”文明之風遍吹全城,有力激發和凝聚了惠州市上下加快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信心和決心。

      開場舞蹈《群獅鼓舞》。

        2023年8月,中共惠州市委組織部、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聯合啟動首屆“尋找惠州最美”短視頻大賽,以征集評選短視頻為小支點,撬動全社會形成積極發現、宣傳、褒獎“最美”人物的良好氛圍。

        據介紹,大賽啟動以來,圍繞“尋找惠州最美”主題,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作品。據統計,共有278部作品參賽,這些作品圍繞“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主題,著眼小切口,聚焦身邊人,展示惠州各行各業愛崗敬業、爭創一流、勇于創新、志愿奉獻的“最美”人物形象。

      少年兒童用歌舞為大賽喝彩。

        經過大賽組委會評選,其中87部作品通過各網絡平臺展播,吸引近千萬人次觀看和參與互動。大賽歷時7個月,最終產生了10部獲獎作品和5個“最受網友歡迎獎”,同時評選出16組最佳組織獎。

        視頻主人公原型和主創人員上臺分享奮斗故事

        發布儀式分“百千萬工程”、綠美生態建設、文明城市、制造業當家4個篇章。在發布儀式現場,除了揭曉首屆“尋找惠州最美”短視頻大賽一、二、三等獎以及優秀獎、“最受網友歡迎獎”等獲獎作品,還邀請了短視頻大賽獲獎作品主人公原型和主創人員上臺分享奮斗故事和視頻創作的心路歷程,通過影像和對話的方式講述惠州在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征程上的鮮活故事。

        “百千萬工程”篇章中,大賽一等獎作品《小李書記與村民的“大田夢”》的主人公原型——惠東縣平山街道三聯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精洹以及作品主創人員歐陽惠子上臺與現場觀眾分享了拍攝細節,以及拼搏、奮斗的收獲和感受。

      大賽一等獎作品《小李書記與村民的“大田夢”》主人公原型及主創人員分享背后的故事。

        李精洹回到家鄉帶領村民齊心合力將貧瘠土地變成豐收田園的故事讓在場不少人動容。“我覺得既然選擇了回到家鄉,就要展現年輕人應有的精神面貌,敢想敢干敢首創,勇敢面對和克服各種困難與挑戰,實實在在為自己的家鄉做點事。”李精洹說。

        “最美”是什么?在護林員徐益成的眼中,最美的莫過于綠色。“綠美生態建設”篇章中,大賽一等獎作品《尋找觀音座蓮》的主人公原型——羅浮山林場工程師徐益成、徐文祥父子來到現場,向觀眾講述了他們與林業結下不解之緣的故事——自羅浮山林場1953年建場以來,他們祖輩四代人前后70余年扎根林場、艱苦創業,建設守護著這片綠水青山。

      大賽一等獎作品《尋找觀音座蓮》片段。

        “我的太爺爺種植樹、爺爺保護樹、父親管理樹。從人工手寫到電腦繪圖,從人工巡林到無人機巡山,雖然工作方式改變了,但是頑強奮斗的意志沒有變。”徐文祥說。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羅浮山的森林覆蓋率從20%提升到了97%,生態環境得到巨大改善,“綠了就是美了”。

        “我為什么選擇從事志愿服務工作?那是因為我對這座城市,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在“文明城市”篇章中,大賽二等獎作品《“天空”的“十二時辰”》講述了“中國好人”李乾國的故事。他原本是服裝市場里的搬運工,十多年來,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在這座城市每一個需要幫助的時刻,李乾國總會跟志愿者們一道沖在前線。目前,惠州共有注冊志愿者139萬人,每5名常住人口中就有一名注冊志愿者,他們服務在惠州的各個角落,彰顯向上向善的社會正能量。

      大賽二等獎作品《“天空”的“十二時辰”》主人公原型及主創人員分享背后的故事。

        “搞科研攻關最需要的是埋頭苦干,搞不了花架子。”“制造業當家”篇章中,大賽二等獎作品《億緯鋰能“電池女俠”卜芳是怎么煉成的》短片主人公原型、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電池研究所所長卜芳及主創代表楊瀟瀟上臺,講述了卜芳帶領團隊,為了實現核心技術的攻關目標,花費了兩年時間專攻電容器領域,最終打破電容器大多靠進口這一局面的故事,展示了惠州科技人才的巾幗風采。

        文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圖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編輯: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