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惠州大中專院校圍繞產業發展需求探索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新模式
產教融合給力“畢業即就業”
“不管畢業之后能不能留在德賽西威,但在那里實習的經歷會為我找工作加分。”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應屆畢業生龍明政說,得益于學校與德賽西威開展的校企合作,他從大二開始就學習到許多行業發展新知識和實操技術,大三到德賽西威實習很快上手,并參與了企業的三四個項目,“這讓我更有信心和底氣找到一份好工作。”
在就業總量壓力較大、“招工難”“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依然突出的背景下,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成為推動解決畢業生就業難題的突破口,這不僅有助于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也能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近年來,惠州各大中專院校立足實際,圍繞惠州產業發展需求,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形式和內涵上持續探索創新,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為惠州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惠州學院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專場招聘會吸引不少畢業生到場求職。
走訪
校園招聘會也是校企交流會
近日,一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專場招聘會在惠州學院舉辦,70余家用人單位攜近千個崗位進場,吸引該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眾多畢業生到場求職。
網絡空間安全專業的畢業生巫展鵬在現場與多家企業招聘人員進行交流,并投出了多份簡歷。“這個招聘會很多崗位都和我們的專業對口。”巫展鵬說,起初他選擇這個專業是覺得可以防止“黑客”攻擊,非常酷,經過四年的學習他對這個專業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尤其是大三以來,學校邀請不少網絡科技企業的工程師來學校開展宣講,分享工作經驗和行業發展情況,再加上大四在企業實習的經歷,他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了清晰的規劃,他相信有理論基礎和一定實踐經驗的自己“肯定能找到合適、對口的工作”。
參加專場招聘會的不少企業與惠州學院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它們希望通過招聘會招到所學專業與企業主營業務高度匹配、具備相關技能的優秀畢業生。
“我們2018年開始與惠州學院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每年都會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與學校一起培養更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廣東安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勁鵬說,此次校企聯動的專場招聘會使得招聘更加貼近實際、更具針對性,不僅可以招聘到合適的畢業生,也有助于企業和學校加強交流溝通,開展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相比“大而全”的綜合性招聘會,一些“小而精”的專場招聘會更受學校和企業歡迎,可以為供求雙方搭建更為精準的人崗匹配平臺。
近日,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了2024屆畢業生(第二場)供需見面會,參加招聘的近200家用人單位主要是各大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民營醫療機構。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見面會以畢業生就業需求為導向,特別設置護士、口腔醫師、藥劑師、康復治療師、美容師等專業專場招聘會,突出精準對接,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對于學校而言,專場招聘會也是一場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交流會。
惠州學院在舉行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專場招聘會的同時,還舉辦了IT人才校政行企協同育人&產教融合論壇、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會。專家學者們圍繞網絡安全策略、“AI+大模型”等前沿熱點,共話新科技、暢談新思路,還結合計算機學科專業的發展現狀及行業趨勢提出合理的意見及建議,為學校人才培養工作方案的修訂提出建設性意見。
為了順利推進供需見面會,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領導多次帶隊訪企拓崗,到惠州市各縣(區)的衛生健康系統以及各級醫療機構,了解相關產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充分交流、深化合作,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和資源。
探索
創新產教融合模式,讓人才培養緊跟產業新需求
促就業,人才培養是重要一環。只有培養出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匹配度高的人才,才能更好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走進惠州市技師學院TCL王牌產業學院,工業設計專業高級工班的學生正在進行工學一體化課程學習,他們三到五人一隊,在學校老師和企業工程師的共同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設計、建模。
“這些學生今年暑假就可以到TCL王牌進行實習,實習結束后經考核合格,他們可以直接在TCL王牌工作,實現畢業即就業。”市技師學院制造工程系主任、TCL王牌產業學院負責人金正賓介紹,2022年8月,惠州市技師學院與TCL王牌電器(惠州)有限公司簽署校企合作協議,共建TCL王牌產業學院。學校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崗位技能和綜合素質要求設置課程體系,通過理論實踐、技能訓練、生產實習環節,有效解決教學與生產脫節的問題。同時,企業派出骨干技師擔任學生的實訓指導師,手把手開展實操教學,培養的人才一畢業就可以直接上崗,打通了就業和用工的最后一公里。
當前產業轉型升級、技術進步不斷加快,對勞動者技能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人才培養培訓不適應市場需求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國務院2021年印發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提出,要強化人才培養就業導向,健全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聯動預警機制,增強人才培養前瞻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惠州大中專院校立足實際,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探索“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新模式,縮短人才培養與用人市場的距離,促進畢業生就業渠道更加精準和暢通。
今年4月13日,惠州學院能源與物理學院揭牌成立。該學院由惠州市政府、惠州學院、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四方共建,致力于服務惠州乃至大灣區能源(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新能源電池)產業。惠州學院副校長魏曉慧介紹,將打造“學院-專業-課程”三位一體培養體系,與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共建理事會,通過多方協作,促進產教融合,探索構建學科交叉、特色明顯的本科專業體系,使人才培養更貼近社會需求。
“學校日常教學始終圍繞市場轉,以企業需求為辦學導向,與生產一線緊密融合。”惠州工程職業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校每個專業都與相關的企業共同開設多個訂單班,共同培養行業優秀人才。同時,為提升實訓水平,校企共建了一批產業對接緊、輻射帶動強、實訓效果好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并將其打造為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平臺。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校與德賽西威、TCL等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設置了6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9個試點項目。同時,堅持需求、培養、改革導向,選擇了一批有實力、有技術、具備前沿性并對學校專業及專業群建設有支撐作用的企業直接入駐校園,目前校園里已入駐了雷博爾自動化系統(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市匯達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構造起“校企同園,教工一體,真實交互”的辦學模式。
突破
校政行企協同育人,共建產教融合共同體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校熱企冷”的情況。“我們在與企業開展具體合作過程中發現,校企合作部分工作缺乏相關政策的保障,且由于學校除了畢業生,能給合作企業帶來的‘收益’不多,企業在學生就業方面長期處于買方市場的狀態,難免影響參與合作的積極性。”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說。
如何破解產教融合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實的難題?
惠州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震認為,學校要通過校企合作,建立與產業界緊密合作的科研平臺、產業學院,吸引企業參與學校的科研項目,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同時,要鼓勵多學科交叉融合,共同開設跨學科課程和研究項目。“我們學院正在申報人工智能新專業,加上原有的專業,形成軟硬結合(計算機)、系統開發(軟件工程)、信息安全(網絡空間安全)和算法應用(人工智能)一體化新布局,培養更適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創新型人才。”
橙三角(廣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單曉鵬告訴記者,近年來企業與惠州學院加強合作,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接下來我們希望繼續深化校企合作內涵,共塑面向未來的育人模式,不斷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生態,共建研發中心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承擔科研項目,攻克核心技術難題,孵化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單曉鵬認為,這樣的深度合作,不僅有助于提升學校的科研創新能力,也將為企業注入持續的創新動力。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認為,要探索資源轉化和服務轉型,與企業共同設立產業學院和企業工作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等,積極引入企業、行業專家進校兼職,為企業行業專家成立技能大師工作室,通過工作室模式帶動校企合作開發項目,從而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產生經濟效益,激發產教融合內生動力。
為更好促進校企“雙向奔赴”,記者留意到,在政府相關部門推動下,部分大中專院校開始聯合企業、行業、科研院所、協會等,“抱團”成立產教融合共同體,嘗試在產業與教育鏈接上尋求新的突破。
今年1月,惠州市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教聯合體成立,該聯合體由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工程職業學院三方牽頭,100多家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協會等聯合組建而成,旨在推動聯合體各類主體深入合作,將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引入教育教學實踐,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緊密結合。
今年2月成立的惠州市技工教育聯盟,由惠州市技師學院牽頭,聯合全市技工院校、相關職業院校、行業協會、企業等37家單位組建而成。惠州市技工教育聯盟常務理事會會長,市技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丘建雄表示,聯盟成立后將從推進融合辦學、資源共建共享、技工院校內涵建設和積極開展合作交流4個方面,推動惠州市技工教育與產業需求“零距離”“全鏈條”對接,為惠州市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駱國紅 香金群 通訊員陳珊珊 謝暉暉 駱瑞都 溫春偉 李超懷